這次東京奧運會或將成為日本史上最虧錢的生意。門票收入從預計的900億日元降到數十億日元,減少了890億日元,不接納海外觀眾帶來的旅遊消費損失預計在1500億日元以上,兩者加起來差不多在106億港元。
日本做了蝕本生意,這次奧運會無法推動日本經濟,但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令日本GDP在1968年超越當時的西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謂今時不同往日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接受觀察者網訪問,講述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今年的奧運會的背景環境完全不同了。
1964年東京奧運會。
1964年正好處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處於極其旺盛的時期。
首先從供給方面看,第一,當時日本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湧向城市,勞動力人才供應充足;第二,當時日本國民居民儲蓄率非常高,達20%以上,資金供給充沛;第三,日本充分利用第三次世界技術革命成果,大量引進先進技術,自身的創新能力也在提高。簡單來說,1964年日本的勞動力、資本以及技術供給十分充足。
其次從需求方面看,第一,1956年開始,日本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釋放了戰前以及戰爭期間被壓抑的消費能量,消費市場培育成熟,期間還出現了三次消費革命。第二,大量消費必然促進大量生產,而大量生產對設備投資產生大量需求。當時日本曾出現「投資召喚投資」的局面,足見投資十分旺盛。第三,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而且世界經濟環境良好,日本的出口猛增。簡單來說,這一期間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齊頭並進,一路飛奔。
另外,日本在1964年奧運會的刺激下,開始修建第一條新幹線(東海道線)和高速公路(阪神高速),國內建成了比較現代化的交通體系,這些對內需拉動都非常大。1963-1964年曾出現「奧運景氣」,可以說1964年東京奧運會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發展。當然,隔年也就是1965年,出現了短暫的「後奧運蕭條」(昭和40年蕭條)。
反觀今年的奧運會,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日本在1968年GDP超過西德,成為西方世界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完成了數量上的追趕。在1980年代,更是完成了品質上的追趕,其經濟發展階段或經濟成熟程度已與美歐不相上下。
至此,此前促進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後發優勢」已經消失,和歐美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增長速度放緩,所需要的技術很難再指望進口,需要進行自主開發,再加上遇到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突飛猛進,給日本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30年來一直處於慢性衰退之中,無論供給方面還是需求方面都無法與1964年相比。
日本經濟發展到成熟的後工業化時代,國內市場完全飽和,想靠舉辦一個奧運會去提振經濟,已十分困難。新幹線、高速公路以及城市的基礎設施、場館等十分完善,奧運會真正要賺的錢也就是門票、旅遊收入等,空間有限。
2013年東京奧運會申報成功時,當時測算的結果,頂多也就是能帶來3.8萬億日元的收益,僅占GDP比重的0.7%左右,還要分散在4、5年才能獲得。(如今結果是蝕了本)
時代不同了,奧運會的經濟意義下降,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提振國民的信心。但是非常遺憾,這次由於日本政府未能控制好疫情,結果導致了大多數國民抵制,依靠奧運提振國民信心、提振國威的目標,亦大打折扣。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結束兩天閉門會談後,當地時間星期一(5月12日)發布措辭一致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90日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中方將對美國商品反制關稅從125%降至10%,美方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145%降至30%,其中各有24%關稅在90天內暫緩實施。消息讓國際社會鬆一口氣,外界普遍認為,今次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會談成果出乎市場預期,避免了一場全面貿戰易戰,歐亞股上揚,美股高收。
市場反應積極的同時,有分析人士提醒,目前仍是暫時性的成果,對於中美經貿關係中的分歧和摩擦,雙方尚未找到解決方案。不過,今次的經貿會談為後續的接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起點。《人民日報》文章同樣形容這是一個好的起點,但要根本解決問題,仍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錯誤做法。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形容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 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分析師亦認為,不應指望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能輕鬆解決,但中美雙方達成共識緩和了貿易緊張局勢,創造了一個良好起點。
CNBC引述德意志銀行策略師分析,儘管很難說90天以後情況將如何發展,但對市場的影響顯然是積極的。丹麥南方銀行高級分析師Mikkel Emil Jensen)表示,消息消除了與全球貿易有關的很大部分不確定性,可能對全球貿易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增加對貨櫃貨運的需求。
春山浦江(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William Xin指,會談結果遠超市場預期, 現在有了更多確定性,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將在一段時間內處於上漲狀態。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亦發表聲明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標誌著向前邁出重要一步,希望預示美好的未來。在當前全球緊張的局勢下,這一進展不僅對中美兩國非常重要,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最脆弱的經濟體,也至關重要。
但荷蘭合作銀行外匯策略主管Jane Foley指出,目前僅暫停期限90天,美國宣布的10%「基準關稅」依然存在,對關稅問題將如何解決,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央行政策的影響,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外界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會談取得暫時性成果,但仍看90日後的解決方案。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亦表示,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市場正等待有關協議的更多細節。
香港Pinpoint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投資者對短期內全球供應鏈受到損害的擔憂大大降低,但只是三個月的臨時關稅減免,所以這僅是一個漫長談判過程的開始,認為中美可能還需要花費數月才能確定解決方案,但這次經貿會談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即使中美經貿會談取得進展,中方不會取消多種稀土的出口管制,不過可能加快審批相關的出口許可;報道指,稀土出口管制作為一藍子措施的一部分,確保中國在開採及加工部分關鍵礦產上維持主導地位,全面取消限制措施的機會不大,但因應中美經貿形勢緩和,北京當局可能會加快審批相關的出口許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在會談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兩國在會談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雙方進行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並表現出極大的尊重,得出的結論是有共同的利益,都對貿易平衡感興趣,美國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當被問及90天暫停期結束後能否避免關稅回升,貝森特回應「就像我們所有其他貿易夥伴一樣,只要有真誠的努力、參與和建設性的對話,我們就會繼續推進。」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表示,會談達成了聯合聲明,是雙方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並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進行工作層面諮詢。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國際輿論對中美會談成果高度評價,證明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永續發展,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有助於全球經濟成長。
文章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成果表明,平等對話協商是解決雙方分歧的正確道路,符合中美繼續探尋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的需要。今次會談為雙方後續談判奠定基礎、明確了前提、設定了條件,是一個好的起點,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和中方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文章認為,會談的意義不僅在於達成的具體成果,更在於中美雙方重新確認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路徑,未來之路也許並不平坦,但中方願同美方一起,以今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為良好基礎,繼續以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保持對話勢頭,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和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