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商人赴四川發展農產業 10年助近4000戶農民脫貧

美善人生

台商人赴四川發展農產業 10年助近4000戶農民脫貧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台商人赴四川發展農產業 10年助近4000戶農民脫貧

2021年08月14日 12:00

林春福指,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000元增至20202的6500元。

四川涼山曾是內地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台灣有商人10年前毅然前往當地,在深山中種植油橄欖,藉務農耕種帶動居民脫貧致富。而他的兒子在北京畢業後,更隨爸爸搬到當地,教授適齡學童又資助他們升學,盼他們長大後能走出大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今年66歲的林春福來自台灣,他30年前在深圳設廠經營工藝品製造生意,業務遍佈全球,公司更聘有1.2萬名員工。他10年前退休時,本打算到鄉下找塊地,悠閒種田過日子,卻意外看中了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在這個深度貧困的山區中發展油橄欖產業。

「(內地)大部分的油都是仰賴進口,所以我們來這個地方種植油橄欖,大陸人口有14個億,這個產業應該非常有前景的。」林春福指,大涼山四季如春,山谷地形日照充足,非常適合耕種油橄欖,加上當地居民生活貧困,他希望透過發展產業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水平。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對當地人來說,農地就是他們的生財工具,加上對油橄欖一無所知,居民對發展油橄欖產業都不甚支持。「土地對老百姓來講,它的依賴程度非常的高,那他們也沒有,過去也沒有接觸過油橄欖,那在這個情況下,你要承包他的土地種油橄欖,要花很多時間,怎麼樣讓他相信。」林春福只好逐一為村民進行家訪,耐心地與他們溝通解釋,終得到他們的支持。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發展橄欖園的頭5年,林春福都每月向農民發工資及繳付農地租金,確保他們的收入,至第6年則開始改以入股分紅方式為農民提高收入。橄欖園發展至今逾10年,農民的收入由每畝地1000元增至了1500元,他們的人均收入更由2011年的2000元大增逾2倍,至2020年的6500元,當中逾3800戶農民成功脫貧。

當地居民莎馬阿吉直言,自己是第一個反對計劃的村民,直至林春福解釋後才釋疑:「找林總跟我們講,每個月有一點工資,(家裡的)大學生還給資助,一個人5000塊錢一年,以後我們就想通了。」而居民吉文明也表示計劃有助保障生活:「50、60歲的老人在裡面做工,生活就解決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受到爸爸的影響,林春福兒子林書任於北京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更隨爸爸的步伐,深入大涼山山區,教授區內孩子英語,又邀請北大同學到校內幫忙,讓孩子認識外面的世界。林春福說:「他們除了學習漢語之外,以後可能還需要跟外國人交流,我們覺得培養本地的小朋友,如果有具備外語的能力,我們覺得還是比較必要的。」為了鼓勵孩童繼續升學,林氏父子還推出資助計劃,向每位考上大學的孩子每年資助5000元,單是2020年就已有4名彝族學生考上大學。

YouTube片段:https://youtu.be/6dWlExrH8f0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望學生被平等對待 重慶女教師辭職自辦學校免費授課 獻身教育77歲未婚

2024年11月26日 10:00 最後更新:16:55

重慶77歲女教師不希望學生被區別對待,辭職辦校自行當校長免費為學生授課,甚至顧不上自己的終身大事,一直未婚。

女教師辭職辦校讓每個孩子能平等接受教育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重慶一名77歲女校長余蘭芬在從事教育工作期間,為了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且不被區別對待,決定辭去教師職位自行「辦校」當校長。她於重慶開州區購物中心天台上創辦學校,接收了殘障兒童,問題少年以及沒錢上學的農民工子女。自此,她便將全部心血和精力傾注於學生和學校上,甚至終身未婚,直到現在77歲依然堅持在教學崗位。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童年時老師的認可下決心從事教育行業

據悉,余蘭芬從事教育行業的決定源於她童年時期的經歷。她自幼失去雙親,和哥哥姐姐相依為命,生活十分拮據。失去雙親的她曾擔心會遭到他人歧視而一度感到自卑。當時,她的老師卻及時給予了她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她記得,老師曾在全班面前表揚她,「人家沒有爸爸媽媽成績還那麼好,你們要向她學習」。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來自他人的認同和肯定,正因為這番話,讓她更加堅定了日後成為一名教師的決心,期望能像她的老師那樣,為更多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勵。

女教師目睹農民工子女因貧困無法上學萌生辦校想法

余蘭芬成年後考進開縣敬業中學任教,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1989年,余蘭芬於某次路過街邊的擦鞋舖時,目睹一名約7至8歲的孩子在嚎啕大哭喊道,「我要上學,我要上學...」經過詢問,她瞭解到孩子的父母均是農民工,打散工的錢僅能勉強維持家庭生計,根本無法供孩子上學讀書,「當時我就想,無論如何都要讓這些農民工子女讀上書」。這一刻,她首次萌生了想要創辦學校的念頭。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女教師不滿學生遭受不公平對待決定辭職辦校

在任教期間,余蘭芬發現許多學校的老師偏愛成績好或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很多調皮搗蛋的都會被區別對待。年輕氣盛的余蘭芬看不慣這些老師的做法,她認為所有學生都是孩子,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未料其他老師聽到她這一觀點後竟對她說,「這種事情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又不是校長!」這些話更加堅定了要自行創辦學校的想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沒有歧視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既然在這裡我不是校長,那我就去當校長,我去辦學」。因此,42歲的余蘭芬於1989年毅然辭去公辦學校老師的工作,創立民辦小學。

女教師租場地免費授課

余蘭芬用100元人民幣(約110港元)盤下舊城一個10平米的門市創辦自己的民辦學校。當時,她買了一塊黑板,並告訴鄉親,只要帶個桌子和板凳,孩子就可以免費來上課。同時,她將學校命名為「小草小學」,寄託著她對「草根」孩子們頑強生長的期待。她說,這所學校「不分年紀,不看條件,誰都可以來」,這一番話傳開後,開學第一天就有10多個孩子上課,一星期後,教室就已經坐不下了。於是,她到場借錢又重新租來一間一百平米的院子,將學校搬過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學校因不符合標準面臨被停辦的危機

1996年,政府檢查發現學校環境和資質不符合要求,要求余蘭芬停辦學校。當時她明確表示,只要領導願意放棄家庭和孩子,那麼她就可以放棄她的學校和學生。領導看見余蘭芬態度如此堅決後表示,只要她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新校址,則可以讓她繼續辦下去。

女教師努力尋找新校址讓學校得以繼續運營

那段時間,余蘭芬幾乎每天都在為尋找新校址奔波,她的堅持令打動了很多人。在她找到絕望之際,終於在劉伯承紀念館旁的少年宮找到了新的辦學地點,這個地方不僅寬敞,而且還是免費的,這一轉機使學校得以繼續運營,並且在此後的幾年里越辦越好。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學校改名「鳳凰小學」寓意孩子都有機會變身「鳳凰」

2011年,學校遷至重慶開州區的一個繁華購物中心天台。在她心裡,每個孩子都有可能變身「鳳凰」一飛沖天,因此,她把「小草小學」改名為「鳳凰小學」。

女教師為了學校和學生決定一生不婚

余蘭芬的一生都在為學校和學生們奉獻,甚至無瑕顧及自己的終身大事。據悉,她於30多歲時也曾擁有過愛情,甚至幾乎走入婚姻殿堂。當時相戀2年的男友提議婚後一同返回四川老家生活。然而,余蘭芬這時已經肩負起教育幾百名學生的重任,她深知這些孩子們需要她,「孩子們離不開我,我也不想讓心愛的人背井離鄉陪我受苦」。最終,她經過幾日掙扎後,狠心和男友提出分手,並將這段遺憾埋藏在心底,下定決心永遠放棄婚姻。她表示,儘管一生未嫁,但學生們就是她的家人。每當有人詢問她是否後悔這樣的選擇時,她總是堅定表示從未後悔過,「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收獲了快樂和健康,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比誰都富有!」

77歲高齡堅守教學崗位

如今,77歲的余蘭芬依然堅持每天走進教室為孩子們授課。她的事跡激勵了無數人,也讓更多人認識到教育的力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