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90後陪診師陪患者看病代取藥 3年服務逾2千家庭創業成「就醫規劃師」

美善人生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內地90後陪診師陪患者看病代取藥 3年服務逾2千家庭創業成「就醫規劃師」

      2024年11月25日 10:00 最後更新:11月26日 16:48

      內地90後陪診師專門陪患者看病代拿藥,3年服務逾2000個家庭轉型成「就醫規劃師」。

      女子當陪診師3年服務超過2000個家庭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一名90後女子郭麗麗辭去朝九晚五的工作,選擇成為江蘇常州首位職業陪診師,3年間服務超過2000個家庭,如今更晉升成為就醫規劃師,帶領團隊為病患及其家屬提供全方位醫療陪診服務。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女子成為常州首位陪診師

      據悉,郭麗麗大學廣告設計專業畢業後,於2019年結婚並定居常州。過去,她曾從事招標工作,因工作壓力大且無法兼顧家庭最終選擇了辭職另尋出路。在尋找工作期間,郭麗麗偶然看到一條來自西安女孩的抖音視頻,裡面關於做「陪診師」自由又能日入過千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她。經過調查,郭麗麗發現常州尚未有人從事陪診服務。於是,她毅然決定開展這一新興職業。2021年初,她透過短視頻平台開展自己的陪診服務,詳細標註自己涵蓋的服務範疇,「常州陪診麗麗,代買藥、代拿藥、代取報告、代述病情、代預約檢查、陪同就診等」。令她沒有想到地是,首條視頻便獲過萬流量,並迅速接獲首單生意。當時一名孕婦找到她幫忙代取保胎藥,於是郭麗麗趕5公里路到孕婦家中取得醫保卡,再趕5、6公里路到醫院拿藥,最後將藥送到孕婦手上。雖然來回奔波了近2小時僅收到88元(人民幣,下同,約96港元)辛苦錢,且費用遠低於其他城市陪診師的收入,但郭麗麗認為這在常州已經算是不錯。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女子短視頻平台上招攬客戶

      首單生意的圓滿完成令郭麗麗感到非常滿意,同時也對從事這一行業更有信心。自此以後,她開始堅持每天發佈短視頻給自己的陪診業務「打廣告」,或是講述自己的陪診經歷,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客戶找到她,「我的流量逐步增加,基本條條都能過萬,不用外去找客戶,客戶會主動來找我。我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為他們服務好,爭取把新客戶都發展成老客戶」。

      女子當陪診師堅持向客戶提供「三大核心價值」

      郭麗麗服務的主要客戶群包括兒童、孕婦、長者以及部分中青年。在從事陪診職業時,郭麗麗一直堅持向客戶提供「方便快捷」、「認真負責」和「提供情緒價值」三大核心價值。由於醫藥事關健康安危,因此她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有半點馬虎,要對客戶負責,比如取藥時要反覆核對數量和生產、有效日期等,必須用更負責的服務來回報客戶的信任。此外,她還會在客戶心情低落時提供心理支持和關懷。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女子細心負責任的態度贏得客戶信任

      雖然陪診師有時會被誤解為黃牛或醫托,但郭麗麗強調,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並堅稱自己從不買賣掛號,更不會誘導病人到指定醫院,而是一切以客戶利益為先。由於她是常州首位陪診師,在當地小有名氣,加上多年來的堅持和細心負責的態度,成功贏得了許多客戶信任,有長者直接將醫保卡交由她代管,每月代為取藥,還有海外華僑委託她照顧患病父母時,甚至一次性預付5000元(約5436港元)作為長期陪診費用。

      女子組建專業陪診師團隊擴展業務

      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包括癌症病人在內的高難度陪診,郭麗麗感受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作為門外漢的她決定開始上網學習相關的護理和診療知識,並組建了一支不足10人的專業陪診師團隊,當中包括具備10年以上經驗的護士和客戶進行「對症陪診」。此外,她擴展業務至南京、無錫、蘇州和上海等地,並與保險公司及體檢中心合作,提供更廣範圍的陪診服務。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女子轉型成為「就醫規劃師」

      如今,郭麗麗已從一名陪診師轉型成為了一名就醫規劃師,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服務。她也承諾絕不會盲目擴充人手,而是追求精益求精,並且她的收費多年來也沒有漲過,「就是想保持初心,用團隊的力量服務更多有陪診需求的人們」。

      河南男子因交通事故失去左臂,後來選擇成為小學生的獨臂教練,義務傳授球技和拼搏精神。

      男子因交通事故失去左臂

      綜合內媒報導,河北滄州一名53歲退休工人王勇自幼酷愛踢足球。1994年,王勇大學畢業工作後認識了一批球友,即使工作繁忙也經常抽空去踢球。然而,17年前一場交通事故,讓他永遠失去了左臂,自此變得沉默寡言,不願外出與人交流,「當時出了事故以後,我第一反應可能踢不了球了。當時記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以後生活變成什麼樣子,覺得人這一輩子,坎坷、挫折挺多的,與其悲觀失望,不如順其自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男子因為足球重拾快樂

      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後,王勇決定振作起來並多次往返天津安裝假肢,在這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他利用空閒時間觀看了多場足球比賽。踏入球場在座位坐定的瞬間,王勇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純粹由足球帶來的快樂,「當時正好趕上天津泰達那一年第一次進亞冠,我買了三場小組賽主場比賽的門票。去現場看的時候,坐在激動人心的賽場里,感受周圍熱烈的氣氛。我的心情好了許多,暫時忘掉那些痛苦、不快樂」。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男子重回綠茵場與球友踢足球

      隨著時間推移,王勇開始嘗試回到綠茵場上重拾這項自己熱愛的運動。由於外形酷似法國著名球星齊達內(港譯:施丹),當地很多球友索性稱呼他為「王達內」,簡稱「達內」。2019年,王勇參加了一場某足球俱樂部的球迷聯賽,此次經歷讓他備受鼓舞,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足球就跟一個老朋友一樣,每天都離不開它,更少不了它的陪伴」。

      男子義務成為小學足球社團教練員

      2023年4月,王勇因為一次偶然機會在網上得知滄州市新華區的車站小學新成立了一個足球社團。雖然失去了左臂,但掌握豐富足球知識的王勇,自告奮勇成為孩子們的足球教練員,「我想義務帶孩子們踢球,沒考慮其他的。我就想把足球的快樂帶給孩子們」。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學習專業知識和結合實戰經驗教學

      由於自己沒有豐富的教練經驗,王勇一有時間就在網上看視頻或者看書學習專業的足球知識,然後結合自己多年來踢球的實戰經驗為孩子們制定訓練計劃、傳授技巧,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足球水平,「看這些書,有的時候比較注重實踐,生搬硬套拿過來去教孩子們,他們有時候也接受不了。比如一些複雜的動作,把這些動作一步步拆開,讓他們一步步學,再組合到一塊兒,孩子們就比較熟練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孩子們球技逐漸精進

      經過一年半的教學,王勇與孩子們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足球社團的大多數成員是3至5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每次放學後的訓練充滿期待。儘管校園內沒有專業的足球訓練場地,但是孩子們還是非常認真的訓練,並在王勇的指導下逐步精進球技,還收穫了足球帶來的快樂。

      透過足球展現殘疾人在體育領域的潛能

      每天結束學校的教學工作後,王勇就迫不及待前往滄州運河公園和球友們一起踢球,揮灑汗水,「能上場打球就是一種享受」。他表示,自己不僅熱愛踢足球,更希望能透過這項運動讓大家看到殘障人士在體育領域的無限可能,「我想接觸更多的殘疾人,我知道全國踢球的殘疾人還有很多,他們一直堅持踢球。有機會跟他們一起踢個球,一起去『村超』,參加一些大場面的活動。只要我能動,我能踢,我就堅持踢下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