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是台灣四座國際商港之一,同時是台灣第一大港。(中評社 蔣繼平攝)
高雄港是台灣四座國際商港之一,同時是台灣第一大港。不過受到製造業移往東南亞的影響,高雄港從1993年全球排名第3,2010年掉至10名外,2020排名第16名。台灣港務公司今年與長榮海運合作開發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兩年後開始營運,目標是要讓高港能夠重返前十大港口,能否重返榮耀受到各界關注。
高雄港全球排名變化,1993年第3名,2000年第4名,2003年第6名,2010年第12名,2019年第15名,呈現逐年下降。
全球前十名貨櫃港有七個是中國大陸的港口,包括上海、寧波、深圳、廣州、青島、天津、香港,中國以外的只有新加坡、韓國釜山、荷蘭鹿特丹三個港口。高雄港貨櫃總量排名已降至全球第16名,馬來西亞巴生港在過去幾年也超越高雄港,其他東南亞的國家如越南、印尼也正在急起直追。
台灣港務公司指出,受到製造業移往東南亞的影響,東南亞港口處理能量逐漸擴大,已衝擊台灣跨太平洋航線的轉口地位,船隨貨轉,隨著東南亞各國製造業規模擴大,貨量夠了,自己就可以直航美、歐,從前對台灣、大陸中轉的依賴已逐漸降低,這是高雄港排名一直下滑的原因。
台灣進出口貨量高達46到47%是來自轉口,如何強化區域內轉口優勢,鞏固長程航線發展,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國發會」8月通過「國際商港未來發展五年計劃」,針對高雄港、台北港、基隆港等七個國際商港的未來定位進行規劃,總共編列新台幣381億元進行建設,藉此計劃以鞏固高雄港的亞太貨櫃樞紐港地位。
另外,台灣港務公司與長榮海運合作開發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規劃以填海造陸方式打造,斥資新台幣203億元開發,分兩期興建,共配置五座碼頭,總面積149公頃、水深18公尺,岸線總長2,415公尺。第一期碼頭於2022年下半年交付、2023年開始營運;第二期碼頭排定2024年運作,可為高港營運增新動能。
台灣港務公司指出,經由長榮海運投資,未來第七貨櫃中心營運,短期櫃量一年達450萬TEU(20呎貨櫃),長期上看650萬TEU,最基本的目標是要讓高港能夠重返前十大港口。自今年4月開始,高雄港每月櫃量已連四個月正成長,前七月櫃量578萬TEU,年增2.6%,正力拚全年重返1000萬TEU水準。
2021年全球前十大港按照貨櫃裝卸量多寡依序為:上海港(4350萬TEU)、新加坡港(3687萬TEU)、寧波舟山港(2872萬TEU)、深圳港(2655萬TEU)、廣州港(2317萬TEU)、青島港(2201萬TEU)、釜山港(2181萬TEU)、天津港(1835萬TEU)、香港港(1796萬TEU)、鹿特丹港(1434萬TEU)。
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依序為:杜拜港(1349萬TEU)、巴生港(1324萬TEU)、安特衛普港(1202萬TEU)、廈門港(1141萬TEU)、丹戎帕拉帕斯港(980萬TEU)、高雄港(962萬TEU)、洛杉磯港(921萬TEU)、漢堡港(850萬TEU)、長灘港(811萬TEU)、紐約新澤西港(759萬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