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提到東漢末年民間爆發大規模暴動,朝廷方面亦都亂七八糟。189年,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十常侍宮中內鬥,何進被殺,一眾宦官亦被何進的手下袁紹、袁術及曹操等殺掉,掌握天下大權的外戚與宦官被誅滅,那麼,被何進生前召兵入京城洛陽兵諫的董卓,這個就是時機了。

董卓在184年被靈帝任為中郎將,派遣他討伐黃巾軍,但失敗被免職。後來韓遂和邊章起兵涼州,他再度被任中郎將討伐,成功後拒交兵權,自189年起於擁兵涼州自重,等待時機。由於董卓率領的軍隊,多是籍隸關西的漢族和羌胡人,習性尚武,婦女亦多能挾弓而鬥,因此關西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董卓利用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並逼走同時亦帶兵入京的袁紹,自為相國獨攬朝政。190年,關東的13路諸侯就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三國演義》記述為「十八路諸侯」),結果董卓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亦逼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董卓的士卒走前大肆燒掠,《後漢書·董卓傳》形容洛陽:「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即是盡成瓦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91年,董卓授意朝廷封他為太師,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車服儀飾擬於天子。他還拔擢親信,廣樹黨羽,子孫年雖幼小,男皆封侯,女為邑君。又築塢於郿(今陝西眉縣東渭水北),號「萬歲塢」積穀可供30年。董卓暴政遭百姓痛恨,《後漢書·五行志》記載了一民謠:「千里草(即是董),何青青,十日卜(即是卓),尤不生。」意思為:「董卓,你活著還不如死好了。」

到192年,王允施反間計下,董卓被部下呂布所殺,而他當權後的侍妾所生諸子尚在懷抱即封列侯,後皆被誅殺。根據史書記載,董卓身軀肥胖,棄屍後,陳屍示眾;守屍的士兵在董卓肚臍眼中插上燈芯,點燃照明,持續了數天。蘇軾以此事寫了詩《郿塢》嘲笑董卓下場:「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裡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董卓亂政三年雖短,但社會經歷了深刻變革,董卓死後,餘黨李傕和郭汜帶兵進城,殺死王允,把持朝廷大權。三國群雄在這段時間先後登場,作為三國亂世的開端。而他的種種暴行,令他成為中史上總評價極其負面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