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同戲劇,看似毫不相關,但在年輕中醫師林家揚看來,沒什麼不可能。他近期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義工組織「醫藝同行」,透過多元化的藝術活動,更好地幫助他人。
其實林家揚已是做義務工作的「老手」,剛剛獲得「青年夢想實踐家」,又被國際義工協會選為全球兩位"Volunteer Heroes"之一,也是「義醫同行」、「醫藝同行」的創辦人之一。多年來,他一直向社會各界推廣「中醫=生活」的養生概念,並通過義務工作,服務有需要的朋友,希望讓大家可以未病先防,已病防變,保持身心健康。
仁術仁心,早在林家揚兒時就已經萌芽。林家揚憶述,小時候家境較差,曾經一家人一度住在廟宇裡,也試過住板間房、殘舊的唐樓,鄰居有不少是體弱多病的老人。當年幼小的自己連幫他們搬重物都做不到,但已經暗自下決心,長大以後,一定要幫助這些老人家。因此,從小到大都看著中醫師父親治病救人的林家揚,決定要和父親一樣,成為中醫師,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他笑稱,這個小小的初心,也許正是「行義之路」的開始,也讓原本調皮、成績不好的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奮鬥目標。最終,他考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研究院(現名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為一名中醫博士,得以用醫術助人。
2011年起,林家揚就已經在內地山區參與義診工作,也為香港本地的特殊兒童提供義診服務。坪洲就是其中一個他常常探訪的地方。多年來,林家揚一直堅持每月到坪洲為獨居老人義診,向老人傳遞保健知識及技巧,也和其他醫生及組織合作,舉辦過大型的體檢和義診服務,中西醫結合去服務老友記。
「很多人以為中西醫是對立的,但其實不然。在來自不同醫療專業的朋友,互相尊重合作,尋找各自最佳的切入點,一起發揮最大的力量。」正是這種包容、互相尊重的理念,讓林家揚與幾位西醫及心理治療師走到了一起,創立義工組織「義醫同行」,大家結合不同專業所長,互相補足,讓受助者得到更適切、豐富而有效的幫助,也碰撞出了更多火花和創意。
不過,單憑幾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始終較少。林家揚除了親自幫助別人,亦將知識、技巧、助人的態度和愛心傳承給受助者及少年義工,讓他們在獲得幫助的同時,也能夠獨立去幫助別人,成為一名「醫療義工」。
作為這些義工的「師傅」,林家揚自豪地表示:「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他介紹,義工們年齡跨度從4歲到80多歲,當中有些早年的小義工,如今已經成長為義務工作經驗豐富的大哥哥,不僅可以獨立助人,還能教授一些年紀更小的義工。其實,即使是特殊小朋友、本身需要幫助的長者,都可以掌握到簡單的義務工作知識,而他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不同的感觸和收穫。
不過林家揚坦言,近兩年,他發現如果只用口傳教授中醫知識,大家會覺得困難和乏味,一些穴位也需要長時間的記憶才能掌握。於是就和大家討論,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令大家學得開心,知識入心呢?
一位熱心的戲劇導師給了他們啟發:結合話劇等元素,用嶄新的方式來傳遞中醫保健知識。經過頭腦風暴之後,大家決定進一步成立「醫藝同行」,並正在申請非牟利機構,希望以藝術與醫療,服務老人、SEN小朋友等有需要人士。
藝術與醫療,具體要如何結合?林家揚介紹,「身心社靈」缺一不可,其實無論是戲劇、舞蹈、歌唱、繪畫,都可以與醫療相配合,而義務工作,需要考慮受助者的特點和需要,再加入自己的創意。
例如面向長者的活動,大家就集結了一班小朋友義工學習包含保健動作的戲劇和歌舞,讓他們參與義工服務。林家揚笑道:「老友記特別喜歡小朋友,同樣的按壓穴位動作,小朋友來做,老友記就覺得特別能減緩病痛,連連稱讚『叻叻』」!因此,由小朋友義工帶來的表演,更能吸引長者的注意,也能讓他們在互動過程中獲得更多歡樂、記憶猶新。
而有一些創意,則是在義務工作過程中的靈光一現。一些偏遠地區的老人,很少有機會可以好好照相,因此部分義務活動也有攝影義工隨行,幫老人拍照留念。但大家發現,很多老人不喜歡拍照,面對鏡頭表情尷尬,又不知道手該放哪裡好。碰壁幾次之後,大家集思廣益,設計了很多包含中醫養生穴位的動作,令到老人們在拍好「CHOK」、好「得意」的相片之餘,還可以學習中醫穴位。
老人們一聽是為了按穴位而做動作,一下子變得更樂意參與和投入。加上戲劇導師生動有趣的教導和鼓勵,老人們在歡愉的氛圍下,做出不同的姿勢,又輕鬆掌握了不少中醫養生穴位動作。
林家揚和「醫藝同行」的朋友,還在費盡心思發明更多「新玩法」。他介紹,現在正在申請非牟利組織,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做一個不追數的NGO,始終堅持初心。組織不大,但想做的事情很多,大家還在鑽研更多醫學與藝術結合的多元化方式,服務老人、SEN小朋友,往後還將拓展臨終關懷等等服務,增加社區正能量。
他說,當看到受助者得到幫助露出笑容,又能夠「以生命影響生命」,感染更多人去幫助別人,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