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極都唔夠絕非小事,若長期感到疲倦,且伴隨腰痠背痛、無法集中等情況,有機會已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
設計圖片
疲勞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經過適當的休息調養即可緩解,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患者經適當的休息卻還是疲倦的話,需先排除一些可能疾病,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內分泌疾病、與慢性病,像是糖尿病、貧血、過敏等。
設計圖片
臨床上慢性疲勞綜合症的診斷標準十分嚴謹,下列三項症狀必須都具備:
1. 發病後在工作、學業、社交及個人活動都大幅減少;
2. 勞動後倦怠;
3. 無法恢復精力的睡眠。
設計圖片
以及下列兩項症狀中,具備其中一項:
1. 認知障礙
2. 不耐久站
中醫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觀點,包括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外濕、內濕(與脾胃有關),及肝鬱。
訓極都唔夠絕非小事。unsplash圖片
慢性疲勞綜合症一般可藉由紓緩疼痛、治療過敏、改善憂鬱、調整飲食來緩解不適,若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或反覆發作的虛弱疲勞感,需要至家醫科由專業醫生評估診療,排除慢性病、憂鬱症、癌症等疾病,後續可藉由中醫的體質調理,讓身體回復原來的活力。
英國研究指出,「重聽」可能不只是聽覺系統退化,有機會是心臟衰竭的警訊。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恐是心臟衰竭警訊
「重聽」指的是聽力的減退或喪失,通常是指聽力低於正常範圍,無法清楚聽見語音或其他聲音。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聽覺系統的某一部分受損所引起,包括耳朵內部的結構、聽神經或大腦的聽覺處理區域。重聽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值得注意地是,重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警訊!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可能存在血管早期病變
心臟內科醫生劉中平於臉書發文指出,隨著社會老齡化,重聽患者人數日益增多。部分重聽患者的聽神經微血管受到慢性病及老化影響而遭損害,進而影響聽力。不過,聽力退化的患者有可能同時存在血管早期病變,因此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也會增加。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提高
英國一項追蹤16萬人超過11年的研究顯示,重聽患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明顯提高。研究顯示,聽力障礙會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變得過度敏感,甚至與社會脫節,這些因素可能激發交感神經系統及釋放壓力荷爾蒙,進而增加心臟的負擔,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應檢查心血管危險因素
劉中平醫生對此建議,對於由非外傷或發炎性疾病引起的重聽患者,應特別檢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煙等,並了解患者的微血管功能,以便及早預防心臟衰竭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