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大教授:推廣電子支付需了解市民生活習慣

社會事

科大教授:推廣電子支付需了解市民生活習慣
社會事

社會事

科大教授:推廣電子支付需了解市民生活習慣

2022年01月22日 15:20 最後更新:15:34

隨著政府推出消費券計劃,市民亦開始使用電子支付消費。科大工商管理學院資深副院長、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許佳龍表示,推廣電子支付,不是一個只需提供電子支付交易方便的課題,重點是要明白市民的生活習慣。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許佳龍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內地的電子支付幾乎已做到全民普及,但電子支付在本港的發展迄今仍然「落後」。他指,最近和本港一家大型零售集團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有近3成交易仍透過現金進行支付。研究也發現,不用電子支付的因素,與年齡、學歷和性別無關,其中一個有較大相關性的因素是交易的銀碼。銀碼愈小,傾向用現金的人數比例愈高;銀碼愈大,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則慢慢減少。按初步推測,用不用電子支付很大機會是和習慣有關。香港人很習慣帶現金、甚或對使用電子支付有憂慮,包括結算會否出錯、用信用卡會否超出信用限額或忘記付款而需要支付額外利息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他又指,香港人與外國人有一個不同的消費現象。外國人喜歡用信用卡,就算朋友間一起在餐廳用膳,各人都慣用信用卡支付,各自支付自己的部分,而餐廳亦接受「分單」,但在香港相信沒有商店或餐廳接受這種支付方式,而且不少香港人認為,小額交易用信用卡支付並不受歡迎,令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更根深柢固。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他認為,要改變人們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首先要了解市民用現金而不用電子支付的誘因,並指推廣電子支付,不是一個只需提供電子支付交易方便的課題,重點是要明白市民的生活習慣,了解他們採用消費支付方式的思慮和誘因,設計出一個包含方便性和經濟性的電子支付生態系統,從而慢慢扭轉市民傾向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他續指,只提供電子支付交易系統並不足夠,必須提高交易配套,如呼籲商戶鼓勵顧客用電子支付進行小額交易,及保障顧客用電子支付後遇上糾紛的權益,或是有效推動電子支付的方向。

許佳龍指,推廣電子支付,重點是要明白市民的生活習慣。資料圖片

許佳龍指,推廣電子支付,重點是要明白市民的生活習慣。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繼續推動央行數碼貨幣、移動支付、虛擬銀行、虛擬保險及虛擬資產交易等創新金融服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金管局透過「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作跨境結算,仍在初步探索相關應用場景。他提到,本港已有不同電子錢包,信用卡、轉數快、八達通等交易亦相當方便,認為零售層面上的競爭激烈,政府會鼓勵探索更多應用場景,但最終仍要交由市場決定。

他又表示,發展低空經濟方面已委任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統籌跨部門工作,相信低空經濟不單止在無人機表演,在其他場景亦有成功的例子,只要小心謀劃相信會做得好。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