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Omicron為何具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唾液病毒含量更高 呼吸可以傳播

博客文章

Omicron為何具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唾液病毒含量更高 呼吸可以傳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Omicron為何具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唾液病毒含量更高 呼吸可以傳播

2022年01月24日 12:20 最後更新:12:46

新冠病毒就像《西遊記》里的白骨精一樣,不斷進化。自疫情爆發以來,已經經歷了5次變異,分別是阿爾法、貝塔、伽馬、Delta德爾塔,以及最近的Omicron奧密克戎。

與最初的病毒相比,奧密克戎有大約50個新的突變,這使得它比之前的變體更具傳染性。隨著奧密克戎的傳播,全球確診病例創下了歷史新高。

但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的症狀比較輕微,不太可能引起嚴重疾病。

一個原因可能要歸功於疫苗接種和之前的感染所產生的免疫力。然而,動物研究表明,奧密克戎本身也不太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例如,與其他變體相比,感染奧密克戎的小鼠更少出現症狀,感染後也恢復得更快。小鼠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可以排除小鼠有接種疫苗帶來的免疫保護。

科學家還進一步瞭解到,奧密克戎感染細胞的方式與之前的變體有很大的不同。這可能是它不那麼致命的一個原因。

新冠病毒的表面有很多突起的棘突蛋白。

新冠病毒的表面有很多突起的棘突蛋白。

我們知道,新冠病毒的表面有很多突起的東西,這使它看起來像一頂皇冠。這些突起叫棘突蛋白。與此相似,大多數人類細胞的表面也密布著一種叫ACE2蛋白的突起。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第一步需要錨定在人類細胞表面。它就是靠棘蛋白與ACE2蛋白的結合來錨定的。

但是,錨定只是病毒入侵細胞的第一步,病毒只有把自己的RNA注射到細胞內,讓細胞為其複製繁殖,才算大功告成。那麼,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後面這一步的呢?

迄至德爾塔變體的新冠病毒都採取這樣的方式:待錨定後,它們利用人類細胞表面另一種叫TMPRSS2的蛋白,來消融棘蛋白和ACE2蛋白的接口,然後將自己的RNA注入細胞。由於TMPRSS2蛋白大多分布在肺部細胞上,肺部自然成了這些病毒的肆虐之地。

Omicron奧密克戎病毒(右)入侵細胞的方式,與Delta德爾塔(左)入侵方式不同。

Omicron奧密克戎病毒(右)入侵細胞的方式,與Delta德爾塔(左)入侵方式不同。

但是,奧密克戎入侵細胞的方式與此不同。它錨定細胞之後,不斷往細胞裡面擠。但細胞膜有一定的彈性,當病毒往里擠時,細胞膜並不是會被擠破,而是不斷往內彎,最後這部分細胞膜把病毒整個包裹起來,並與整個細胞膜斷開,在細胞內形成一個小囊。只有到那時,棘蛋白和ACE2蛋白的接口才會被組織蛋白消融,病毒的RNA釋放出來。

也許正是入侵方式的不同,導致奧密克戎更有可能感染鼻腔而不是肺部,因為它不用等到去肺部,在鼻腔或呼吸道已可以入侵人類細胞,而德爾塔等其他新冠毒要等去到肺部細胞較多TMPRSS2蛋白地方,才可以入侵人類細胞肆虐。

但說來也奇怪,SARS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與奧密克戎相同,然而它除了感染呼吸道,卻仍能感染肺部,而且非常致命,原因有待進一步考證。

另外奧密克戎相比其他的變體,傳染性要強得多。它具有如此高的傳染性,很大一部分原因無疑是它有能力躲避抗體,並感染更多已接種疫苗或被其他變體感染過的人群。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醫生們已經觀察到,與其他變體相比,奧密克戎在唾液中的病毒含量更高。

他們做過一項測試:先後招募了兩群感染者,一群感染德爾塔變體,一群感染奧密克戎變體。對每一名感染者都同時從鼻腔和唾液中取樣,進行核酸檢測。我們知道,病毒濃度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核酸檢測才能顯陽性。

對於德爾塔變體的感染者,當鼻腔樣品全部呈陽性時,只有70%的唾液樣品呈陽性。這說明,對於德爾塔變體感染,鼻腔內的病毒濃度要比唾液中的高。但對於奧密克戎變體,情況正好相反。當全部唾液樣品呈陽性時,只有86%的鼻腔樣品呈陽性。這說明,對於奧密克戎變體感染,唾液中的病毒濃度要比鼻腔內的高。

這意味著,當人們說話、喊叫、咳嗽或唱歌時,奧密克戎變體更有可能傳播。這可能是它具有更大傳染性的一個原因。這個試驗也告訴我們,要想及時發現奧密克戎感染,從口腔中取樣進行核酸檢測更為可靠。

台灣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分析,Omicron傳播力更加驚人,「民眾不用咳嗽,只要透過呼吸,病毒就會傳播到空氣中」,他也提到台灣過去的防疫重點都著重在接觸汚染物的部分,不過他隨後以美國CDC公布的資料,表示新冠病毒藉由污物傳染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因此相對來說空氣的防護更加重要。

奧密克戎變體具有高傳染性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許多無症狀感染者無意中傳播了病毒。調查表明,奧密克戎變體的無症狀感染率比其他變體的無症狀感染率高8倍。

奧密克戎變體相對溫和,這對於我們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未來也不排除進化出更加致命的變體的可能。因此,我們還不能高興太早。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局勢急劇升溫,巴基斯坦稱回應挑釁,對印度發起軍事行動。而印度早前被巴方擊落5架軍機,為了掩蓋失敗,印方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戰。

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在X平台迅速傳播,但幾乎在每個相關帖子下面,都有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這些消息是「謠言」。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有中國用戶進行了總結:「印度人是我見過最嘴硬的群體了。完全不會內耗的類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肯定一堆自己的反對派開始唱衰,但印度人一致 @grok 然後說是fake news。」

grok是X平台的人工智能,能進行一定的消息核實。這兩天,印度人拼命@grok,希望能得到否定的回答,馬斯克應該對印度IP進行額外收費。

雖然印度用戶拼命否認,但國際媒體的報道卻逐步核實了消息。《法國24小時》5月9日援引法國國防部消息稱,法國通過陣風戰機的技術數據確認,至少一架印度陣風戰機在衝突中被擊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月8日表示,已收到「可信報告」,證實印度在衝突中損失了戰機。

路透、美聯等西方媒體都陸續進行了報道,進一步打臉了那些四處否認的印度用戶。

在印度國內,總理莫迪取消外訪,處理從來沒遇到過的、超乎想像的軍事挫敗。隨後,印度進入了歷史最嚴的信息監管,連論壇都不提戰機被滅的事。

X平台9日發文稱,該公司近日收到了印度政府的行政令,要求其封禁超8000個賬戶,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和監禁該公司當地員工等處罰。該公司披露,印度政府還要求屏蔽印度用戶對包括國際新聞機構和知名用戶在內的眾多賬號的訪問。

該平台稱,「在多數情況下,印度政府沒有具體說明某個賬戶的哪些帖子違反了印度當地法律。對於大量被封禁賬戶,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證據或理由。」

X平台表示,迫於壓力,已開始封禁印度境內的指定賬戶。但該公司並不贊同印度政府的要求。該公司在帖文中寫道,「封鎖所有賬戶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這一要求實質上已構成對現有和未來內容的審查,也違背了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這些賬戶發布了印度戰機被擊落的消息,讓莫迪政府顏面盡失。報道還指出,這些賬號不僅有媒體和個人賬戶,還包括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媒體和名人賬戶,顯然是為了切斷巴基斯坦方面的信息傳播渠道。

除了X平台,在印度政府的請求下,Facebook也封禁了一些傳播印度戰敗消息的用戶。

印度人還瞄準了互聯網上另一個權威平台——維基百科,試圖更改維基百科的詞條來保證他們在印巴空戰中的「勝利」,他們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1架F-16和2架JF-17戰機。

這個消息很快被闢謠。所謂巴基斯坦F-16被擊落的說法源於一張AI生成的圖片,而兩架JF-17被擊落的說法則來自一段經過AI編輯的視頻,視頻中偽造了一名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承認」損失的畫面。

《印度快報》5月8日曾短暫刊登了一篇報道,聲稱「巴基斯坦F-16在拉賈斯坦邦被擊落」,但該報道在數小時後被撤回,應該編輯自己發現不對頭。

《歐亞時報》5月9日的報道也對此進行了闢謠,指出這些所謂「巴基斯坦承認損失」的視頻和圖片均未得到任何官方證實。

最嚴重的打臉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規定了使用範圍,只能用於反恐,而不能用於邊境衝突,對外作戰。也就是說,F-16在這次衝突中是被鎖定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戰場。

實際上,這是一條老謠言。2019年印巴衝突時,印度就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F-16,但實際上是自己損失了一架米格-21戰機。

維基百科上的相關頁面在24小時內被編輯了超過300次,其中大部分編輯來自印度IP地址,內容多為誇大印度戰果或否認己方損失。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最終鎖定了相關頁面,刪除了虛假內容,禁止匿名編輯,以防止進一步的虛假信息傳播。

從封禁用戶到更改維基百科,空戰失敗的印度發動了瘋狂的輿論戰,試圖挽回形象。

就如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數字媒體專家夏爾馬(Anurag Sharma)所言,印度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策略反映了其對「信息主權」的重視,但這種策略在國際舞台上往往適得其反。

夏爾馬指出:「印度政府和用戶試圖通過封禁和否認來控制敘事,但這在全球化的信息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相總會以某種形式浮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