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歷史長河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2022年02月09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24日 15:38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已開始。中國姓氏龐雜繁多,據《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多達2.4萬個。這些姓氏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有的則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個姓氏。

不過,在我國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各有不同含意,而「姓」是比「氏」更早在歷史中出現。

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只有「姓」,沒有「氏」。(網上圖片)

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只有「姓」,沒有「氏」。(網上圖片)

「姓」的本意是女人所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上古八大姓中,姬、姒、媯、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或有女字的。

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開始跟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

秦始皇嬴政,嬴是姓,趙是其氏。圖為後人畫筆下的秦始皇圖像。

秦始皇嬴政,嬴是姓,趙是其氏。圖為後人畫筆下的秦始皇圖像。

不過,一般只有貴族才會有「氏」,並以國名、邑名、官名等作為命名。例如:秦始皇嬴政,嬴是他的姓,趙是其氏,而趙氏的出處,便是因為其祖先是從趙國來到秦地的。而楚莊王羋旅,羋為姓,熊為其氏,旅為名;而熊的出處,是從以官職「酓」而來,酓在文獻中常被替代為同聲假借字「熊」。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氏」則是古代貴族標誌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勳和地位。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這些小團體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時,獲得了一種與地域有聯繫的新標誌—姓。

由廣州中山大學莊益群教授提議、北京展覽館王庭專職畫師執筆的《楚莊王畫像》。

由廣州中山大學莊益群教授提議、北京展覽館王庭專職畫師執筆的《楚莊王畫像》。

「姓」產生之後,是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一個人的後代,「姓」相同,但會出現幾個「氏」的情況。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作為「氏」的命名,因此會出現姓不同,但氏相同的現象。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與另一氏族的人區分開來。但在一個氏族內部,為了區分彼此,又出現了只屬於個人標誌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就可以區分彼此,但若與另一氏族的人交往,僅稱「名」還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與自己的「名」結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區別他人。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順便一提,根據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截至2020年底的「百家姓」中,王、李、張、劉、陳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總數佔全國戶籍總人口的30.8%,緊接下的另外五個姓是楊、黃、吳、趙、周。根據資料,「前五」排名位置自2007年起,至今保持不變。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