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進入冬奧狂熱,不過,現在暫時不把目光聚焦在冬奧。

暫時不去聚焦冬奧的開幕如何震憾世界,不去聚焦完善的黑科技設施如何折服各國選手,不去聚焦所謂「一墩難求」,不去聚焦專門針對過往犯規成性的韓國運動員的獵豹攝影機,不去聚焦圍繞在一個叫谷愛凌的歸化選手之間的地緣政治爭論。

與冬奧的火熱形成對比的是,香港身陷第五波疫情全面蔓延的灰暗。

我們知道,抗擊疫情的四大法寶:疫苗、高配合度的人民、依靠快速且大規模的檢測盡快找出潛在患者、有效的病毒追踪能力對病毒的圍堵追截。

疫苗方面,香港疫苗接種率「尚」算可以,雖然香港沒有太多像西方一樣出現反疫苗主義,加上經過年半以來的觀察,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已大大降低,不過仍是有相當一部份人是沒有接種過一劑,理由是多樣的──麻煩、不想去、沒時間、覺得沒需要,反正藉口是不缺的,缺的只有社會責任。

高配合度的人民,香港人的質素也「尚」算可以,雖然高官沒有以身作則,出席過聚會,但市民普遍非常自覺戴口罩,不過,當某些港人被迫接受隔離指令並進入隔離居所後,不是嫌棄這樣,就是抱怨那樣,那種巨嬰品格當即表露無遺。好吧,真心話,所謂的質素「尚算可以」只是客套,實情是真的不行。

大規模檢測,香港現時的檢測能力只能做到每日10萬至15萬,如果要750萬人全部都檢一次,要花多少時間?

病毒追踪,自不必說,同理,香港政府對開發具備追踪功能的手機程式的需求,一直都是不置可否。

新冠病毒都已在全球範圍內流行了整整兩年,全世界的無數抗疫範例,有成功的(中國),有失敗的(歐美),有半死不活的(日韓),眾多個案可供研究,如何策劃、如何準備抗疫資源,但觀乎這二年,政府要說沒準備也不是準備,但肯定相當不充份,香港政府一直對全民檢測找藉口,推搪說全民檢測如何不現實、如何不符合效益、如何做不到。

新冠病毒,專治各種不服。以上種種,就構成了今時今日深陷疫情泥沼的困局。

這個世界存在著兩種抗疫模式,中國和西方。香港想學中國,學不來,沒資源、沒魄力、沒戰爭意識,同時又要自由;香港想學西方,但群體免疫和躺平態度並沒成為政治正確,既不完全開放,又不完全高動員抗疫。這種左搖右擺,兩不像的抗疫摸式,最終結果必然是不東不西。

不東不西,不是東西。

其實從中可以窺探到一個現象,香港上到管治團隊,下到社會層面,存在著一種東西方兩種不同抗疫模式的互相拉扯。自從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香港社會的西方代理人和親美勢力壓制下去,然而這只是明面上,人心上的親西方思維沒有改變,以至對於全面實行中國的抗疫模式,始終有所保留。特別是那些港英時代出身的政務文官,例如特首林鄭月娥、衞生局長陳肇始,這一類香港官員的特點是:屬於社會上層精英中的精英,個人能力過人,政務能力超群,在太平盛世,他們在體制的框架之內能夠出色地將事情一板一眼地完成,然而一旦處於危機時刻,他們普遍缺乏堅定的意志和雷厲風行的手段去解決問題。

從2月12日香港官員北上內地商討抗疫計劃的人員名單大約可以推測得出,中央需要怎樣的官員負責抗疫?不是缺乏政治勇氣、和稀泥、兩頭討好、各方妥協、一板一眼的政務文官,而是像李家超、鄧炳強、曾國衞這種有鬥爭意識、意志堅定的紀律部隊出身的武官。

「動態清零」,也就是要持續地去進行病毒清零。香港社會內部存在著一種「動態清零」還是「群體免疫」的爭論,雖然目前動態清零仍是主流,可是隨著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加上特首本人對動態清零表現得並不上心,群體免疫終將壓倒動態清零,成為香港社會的主流政策。

香港抗疫,不能再存在討論應該要動態清零還是群體免疫,香港必須要動態清零,絕不能躺平。然而,要實現動態清零的前題是甚麼?要實現動態清零,必須要有負責任、靈活多變、有奉獻精神的抗疫團隊,要有拋棄個人主義、回歸集體主義和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的大眾,社會整體從上到下,達成一致的清零共識,為著一個共同的清零目標努力,並且長期性地、持之以恆地去清零。由於香港並未進行過社會主義改造,港人的殖民地情意結非常深重,極為迷信西方制度和擁抱西方價值觀,對中國內地認同的目標和所採取的政策不以為然,縱使中國內地成功的抗疫經驗放在面前,但並不願意完全跟隨內地的抗疫模式,所以抗疫的失敗難以倖免。

就像過往西方媒體曾經的報道,當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時,所說的一句話:「中國對抗疫情需要的,不是封城,而是民主自由!」時至今日,這句話當然已經證偽,因此,我們香港要借用這句話反擊回去:

香港對抗疫情需要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去殖民化與及社會主義改造!

為甚麼必須要實行(名副其實)的動態清零?除了因為保障生命安全的理由之外,無數的案例表明,當一個社會長期深陷疫情肆虐的困境之中,將會發生各種各樣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大麻煩。

最近,由美國與加拿大反疫苗主義者組成了的卡車大隊──「自由車隊」,全面堵塞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與美加口岸,發動一場從事發到現在已兩星期的「加拿大版佔中運動」。這種將不滿情緒轉化成危害社會的極右翼反疫苗運動,從美國輸出到加拿大,並進一步蔓延輸出至歐洲和澳紐。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實現動態清零,並讓民眾生活回復正常(清零後真正意義的回復正常,而不是躺平後自以為的回復正常),會產生甚麼不可想像的後果。

另一件發生在香港的事件,是因為疫情問題,短暫影響到疏菜到港的供應鏈,香港疏菜菜價出現暴漲,一張又一張的青菜照片上,令人嘡目結舌的價目,幾十元一斤的青菜,甚至過百元的一棵青菜,捱貴菜,這也是香港沒有實現動態清零的代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天價青菜照片同時也瘋傳到內地去了,令到香港人無地自容。不少港人時思「獨立」、「自決」等,然而這種不知世道艱難、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真思想,一張天價青菜的照片便足以將港人的尊嚴衝擊得體無完膚,港人今後必須明白,自己抗疫不成,又沒有生存的資源,如何有自傲的資本?港人必須認清急劇變化的世界,今後不應再以歐美日韓為楷模,港人必須放下身段,承認中國內地才是港人必須學習的對象。

香港終於向中央尋求協助抗疫,中央當然會出手相助,免得香港繼續糜爛下去,只不過過去曾發生過的一幕幕,從內地支援的檢測團隊,只是象徵式地安排工作,到香港醫護嫌棄支援人員說普通話,以自己是使用英文而無法函接為由拒絕接受支援,讓別人的熱臉去貼港人的冷屁股。

香港這種對內地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傲慢態度,內地民眾看在眼裏,會有何感受?




伊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