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宣布,伊利沙伯醫院將改為接收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未來4日將轉移院內的非新冠病人到其他醫院。為準確傳遞信息,商經局更首次啟用「緊急警示系統」,向全港市民發出中英版本的警示,提醒市民切勿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
有關伊利沙伯醫院的最新中英版本警示。
有關伊利沙伯醫院的最新英文版本警示,
由於港府事前無作任何通知,大批市民表示,今日傍晚近6時,手機突然傳出急促和連續的提示聲,有市民認為聲音強度不合比例,一度以為手機中毒或收到防空警報,有網友話「以為俄軍打到嚟」, 也有網友笑言,「如果是有幾部手機的的士司機,相信同時響會相當刺激」。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早前批評,政府過於依賴傳媒發放消息,指「政府講一句,專家又講一句,市民點會分得咁清楚?日日靠疫情記者會,老人家睇唔到嘛。」他又指,過往本港大型遊行或2019年社會運動時,警方依靠電訊供應商發送SMS訊息,以提醒市民遠離遊行範圍,惟電訊供應商須逐個電話號碼發送訊息,隨時花費1日時間,建議港府盡快啟用「緊急警示系統」。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
翻查資料,商經局轄下的通訊局2020年耗資1.5億港元,委聘本地流動網絡營辦商設立緊急警示系統,讓當局能在極端天氣、嚴重公共安全和衞生事故等緊急情況下,通過流動網絡向用戶發出具迫切性的訊息,屆時手機將發出長約10秒的聲響與振動提示。
緊急警示系統的介紹。
該系統採用區域廣播服務技術發放訊息。流動服務用戶可以透過連接至本地流動網絡的兼容流動裝置,接收緊急警示系統訊息。系統訊息有兩個警示級別,分別為「極度緊急警示」和「緊急警示」,發送緊急警示系統訊息不會涉及個人資料,而接收緊急警示系統訊息也不會涉及額外費用。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人才服務辦公室」為招攬全球高端人才,推廣香港優勢,2023年下半年成立「人才辦」,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的團隊已先後51次外訪,包括到內地及海外的目標市場,如內地的北京、上海及杭州等,海外市場則包括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期間人才辦舉辦逾130場活動,連繫合資格大學、校友會、專業團體、合作夥伴等,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等,同時與當地學界及不同機構建立緊密「朋友圈」,回港後續藉其平台推廣,向目標人才發送香港的最新消息。
如上月12至13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便聯同人才辦,首次與近40間大灣區知名企業,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推廣招攬人才,在吉隆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發展推介會」,推廣大灣區機遇,各企業還即場提供職位選擇,接受查詢的同時,也接收人才履歷。兩日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加,收近千份履歷,回港後再進行後續招聘。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而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已先後舉辦及協辦1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3800位僱主及61萬人次參與;而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39000宗人才查詢,平台更每日實時展示約5000個招聘崗位,相關人才如有興趣可直接申請。另又舉辦了30多場主題研討會,當中13場涉求職創業,邀請專家及合作夥伴分享行業情況、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據了解,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當中包括2場大型職業展,並推廣香港8大中心優勢;另將有4個線上招聘,明天便先推出首個。
而自2022年10月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逾1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9.8萬宗已獲批。而來港的高才有75%已有工作,當中50%是來港前已找到工作,另25%則是創業或搞生意,即僅餘下25%是來港才開始搵工,而人才辦都能提供多元化求職支援,進行工作對接,助他們尋覓得理想職業。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據了解,僅少量高才因較堅持做回「老本行」,要發揮本身專業,例如他們是做一些高尖精的技術研究,香港暫無此類別職位,才找不到工作,估計這類人不超過總數5%。
人才辦在接獲的查詢中,半數屬求職問題,另亦有關心香港的生活開支水平及住屋等問題。而現時人才辦已連繫約90個合作夥伴,當中約20家屬招聘平台及職業介紹公司,可為求助人才提供面試技巧及履歷改進建議,亦可按人才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