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韓國去漢字化52年 為何總統大選都離不開漢字?

博客文章

韓國去漢字化52年 為何總統大選都離不開漢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韓國去漢字化52年 為何總統大選都離不開漢字?

2022年03月13日 11:05 最後更新:11:20

韓國大選塵埃落定,韓國的新總統尹錫悅誕生了。有一件事情令人很感興趣,那就是漢字。

尹錫悅在演講時後面有8個漢字的條幅出現,那就是「必生則死,必死則生」。還多次被拍到手掌心寫個「王」字,有網友笑問:他是不是還活在朝鮮時代,在手掌寫符咒?

更多相片
尹錫悅在演講時後面有8個漢字條幅。

尹錫悅在演講時後面有8個漢字條幅。

戲劇中的朝鮮世宗大王李裪。

戲劇中的朝鮮世宗大王李裪。

朴正熙和朴槿惠。

朴正熙和朴槿惠。

韓國的所有歷史古蹟包括漢城王宮用的都是漢字牌匾。

韓國的所有歷史古蹟包括漢城王宮用的都是漢字牌匾。

韓國的身份證,99%都需要標注漢字名字。

韓國的身份證,99%都需要標注漢字名字。

尹錫悅在演講時後面有8個漢字條幅。

尹錫悅在演講時後面有8個漢字條幅。

尹錫悅打出的漢字「必死則生,必生則死」,語出《吳子兵法》——「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

尹錫悅用這8個字,來展示一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結果他真是以不足1%的選票,擊敗對手,當選韓國總統。

不過尹錫悅在如此關鍵的場合,打出大幅漢字的標語,這就讓人很疑惑,廢除漢字52年的韓國,為什麼還要使用漢字?

大家都知道英語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甚至包括東亞地區。然而在古代,漢字和漢語也是世界流行統治語言。在古代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蒙古以及中亞地區,漢字都是很有影響力的。

古代朝鮮地區和越南地區一樣,都曾被中原文明直接和間接的統治過,所以他們的漢字文化也是非常久遠。

一般相信,當時無論是朝鮮抑或日本,都是有語言而沒有完整文字的地區,可能僅有的文字是簡單的象形文字。當他們和中原文化交流時,看到完整的漢字,就整套借用過去,作為他們的高級文字。但在當時的朝鮮社會,只有貴族或受高等教育的社會上層人士,才懂得漢字。

漢朝末年,朝鮮人開始使用漢字進行教育。十六國時期,漢字通過佛經再次湧入朝鮮半島,漢字逐漸成為朝鮮半島的通用文字。在唐朝的時候,朝鮮半島進入統一新羅時代,漢字發展成為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

朝鮮人和古代中國一樣採用科舉制度,書信來往,史書記載等全都都是使用漢字。但是朝鮮人畢竟語言和我們不同,所以只有貴族會漢字,民間會的相對少一些。

明清時期,往來中國的朝鮮知識分子,大多只能靠筆談,才能跟中國人交流,精英尚且如此,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朝鮮民間曾發明過口訣、吏讀、鄉札等各種方法讀漢字,但直到現在韓國人還只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拼寫漢字。

戲劇中的朝鮮世宗大王李裪。

戲劇中的朝鮮世宗大王李裪。

朝鮮世宗大王李裪為了平民也能學習漢字,1443年,頒布《訓民正音》,發明諺文,即是併音的韓語文字,與漢字一起使用。韓語文字,又稱諺文,今多稱韓文,原有28字,其中母音字母11個,子音字母17個。

但是經幾百年的推廣諺文,效果都很不好,因為對於讀書人來說,《訓民正音》就是低檔貨,遠沒有漢字高貴。但對一般低下階層來說,漢字比較難學,而諺文是拼音文字,其實容易學得多。世宗大王李裪推廣諺文,有其普及教育的苦心。

後來日本侵略朝鮮,朝鮮一到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強逼朝鮮人使用夾雜漢字的日語,反倒激起了韓民族的愛國熱情,積極學習諺文。而等到韓國獨立建國後,便開始大量推廣諺文。

朴正熙和朴槿惠。

朴正熙和朴槿惠。

1970年代,朴正熙帶領韓國經濟崛起,日益膨脹的民族自信心,促使韓國人想要放棄漢語教育。朴正熙寫得一手好字,但卻傾向廢止漢字,1970年他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完全廢除了普通教育中的漢字教育。

現如今的韓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但是從2011年開始,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小學的課程里),不過漢字在民間仍在繼續使用,且可以按照個人習慣書寫,但是現如今能寫一筆漂亮漢字的韓國人越來越少。

李明博政府把漢城改為首爾,也是一種去中國化,去漢字化的體現。

看韓國影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在韓國影視劇裏,漢字出現的已經很少了,這就是廢除漢字的作用。但韓國人依然離不開漢字。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2000年,韓國人實際上並不能完全消除漢文化的影響。

先從文化層面來說:

比如韓國的歷史書籍完全都是由文言文書寫的,如果不懂漢字,根本就讀不懂韓國歷史書。再比如韓國的所有歷史古蹟包括漢城王宮都是漢字牌匾和漢字石碑,現代韓國年輕人根本就看不懂,這就造成了歷史文化的割裂。

韓國的所有歷史古蹟包括漢城王宮用的都是漢字牌匾。

韓國的所有歷史古蹟包括漢城王宮用的都是漢字牌匾。

再從生活層面來說:

韓語單詞之中近六成的單詞是漢字詞,使用韓語諺文來理解文章脈絡難度較大。另外,抽象的學術用語不用漢字的話,要做到正確理解是非常困難的。韓語本身就是為了配合漢語出現的,因此並不如英文等語言表達的完善,所以看到韓語歧義會非常多。

韓國的身份證,99%都需要標注漢字名字。

韓國的身份證,99%都需要標注漢字名字。

比如,韓國的身份證,99%都需要標注漢字才能解釋清楚。由於朝鮮語/韓語中使用了大量的漢字詞彙,並且重音現象嚴重,所以在需要嚴謹表達的場合時仍然會使用漢字。雖然在通常情況下人名、公司機構名稱等均使用韓文書寫,不過大多數的人名、公司機構均有其對應的漢字名稱。而在商業領域、行政領域沒有漢字,會造成很多麻煩。

事實上,韓國並沒有像北朝鮮和越南一樣完全廢除漢字,而是採取了韓漢並行的政策。70年代之前,除了韓國語中固有的詞彙和助詞之外,其餘的漢字詞直接用方塊字表示。因為當年創制訓民正音的時候,規定一個韓字對應多個漢字(音節為單位),所以用韓文字母表現出來的文字就出現了同音不同意的現象。

這樣令文字生活混亂不堪。後來又逐步恢復漢字的使用,增加了漢字能力測試,規定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多少多少漢字等等。

於是在1990年代後期,完全不識漢字的世代剛剛形成,在自己的切身體驗和一連串的諷刺聲中,要求漢字復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而在90年代之後,隨著中國日益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後,韓國不得不重新重視漢字的作用。因為,就算看在人民幣的面子上,他們也不願意忽視。

1998年,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發表漢字復活宣言。這次,在總統的指示下實現了道路標誌和火車站(韓國國鐵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用漢字標站名)、公車站的漢字並記。現在在漢城街頭,漢字已經很普遍了。同樣的,中國的大多數景區也粘貼得有韓國字樣。這就是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韓國人肯定漢字教育所帶來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可以寫漢字,那麼與我國大陸、台灣省、我國香港、日本及新加坡等地之間即可用筆談的方法來溝通。丟掉東亞的共同文字「漢字」,就等於是減少國際競爭力。

在歷史上,朝鮮半島就使用漢字,在文化上他們也無法割裂和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廢除漢字的行為相當於否認歷史。韓國人這一點上,態度沒有北朝鮮堅決。

而隨著中國的越發繁榮,相信有一天,無論是朝鮮半島還是越南等地區,都會讓漢字再次回到曾經的位置。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日本

克什米爾邊境的硝煙在5月10日達到沸點,又突然發生戲劇性的停火,背後必然有很多細節,有關乎斡旋的苦口婆心,更有戰場的瞬息萬變。但是,對於美國急著邀功的行為,印度表現很淡漠。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宣佈停火歸功於美國,美國務卿魯比奧也透露,在過去48小時裡,他和副總統萬斯跟印巴高層接連打電話,隨後印巴達成停火協議。

魯比奧還對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的「明智、審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表示讚賞」。

看似是誇印巴領導人,其實是誇美國自己。然而,對於美國的邀功,印度表現很淡漠。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透露,10日下午,巴基斯坦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直接與印度方面負責人通了電話,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地時間17:00(北京時間19:30)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的一切射擊行為,雙方將於5月12日再次進行會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也就是說,美國說是自己的功勞,印度更認為這是印巴「直接」溝通的結果。

巴基斯坦方面,總理夏巴茲倒是公開感謝了美國和特朗普,但他同時還感謝了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卡塔爾、英國等很多國家,還有聯合國秘書長。

其中,他還特別感謝了中國,稱無論巴基斯坦處於何種困難時期,中國都給予支持。

也就是說,在過去48小時內,有很多國同時參與了斡旋。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當天也和印巴官員進行了電話溝通,呼籲保持克制,努力勸和促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但特朗普搶在印巴之前第一時間昭告天下,這確實很符合他本人的作風。所以,CNN評價:「美國將印巴停火歸功於美國,但實際上是在推動一扇敞開的大門。」

不管是哪一方的努力,最終讓兩國從戰爭邊緣退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內地資深媒體人「牛彈琴」分析,印巴突然停火,背後至少有五大原因。

一,國際社會斡旋。

美國的斡旋,中國的努力,還有30多個國家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的奔走。印巴必須要給一些面子,重要人物的電話還是要接的。

印度媒體也說,誰宣佈這一消息並不重要,即便特朗普想邀功,只要能拯救生命,那就是一件好事。

巴基斯坦應該也樂於給美國一個面子。用一些朋友的話說,誰都知道,巴基斯坦最鐵桿的朋友是中國,但巴基斯坦也不敢輕視美國,也樂於展現其在大國(中美)間的某種平衡。

二,戰爭後果嚴重。

衝突10日陡然升級,巴基斯坦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可能向一場全面戰爭滑落。

但顯然,雙方都不想陷入一場全面戰爭,所以,進行了多天激烈交火後,停火勢在必然。

三,印度被打「疼」了。

兩國交戰,最大的停火難點是強勢一方的態度。在歷次印巴衝突中,斡旋巴基斯坦相對容易,因為巴方是弱勢的一方,不希望大打;印度對斡旋比較抵觸,認為這妨礙它擴大戰果。

但這次印度很快同意停火,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印度遭遇了重大挫折。

按照巴基斯坦通報的戰果,巴軍奮起反抗,繼之前擊落5架印度戰機外,10日又擊落一架印度戰機,還俘虜了印度飛行員;此外,巴JF-17梟龍飛機摧毀了印度S400防空系統,該系統造價15億美元。

巴總理夏巴茲就說,「我們贏了……這就是勝利」,巴軍將印度軍事基地、武器庫和空軍基地「變成了廢墟」,印度陣風戰鬥機也失效了。印度對此斷然否認。

戰場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這一次交手,全世界都看到,印度沒有自己預料得那麼強,巴基斯坦也沒有印度預料得那麼弱。印度被打疼了。

所以,一貫強勢的印度,在嚴峻現實面前不得不考慮收手。

AP圖片

AP圖片

這也是戰火爆發得很猛烈、結束得又很突然的最主要原因。

四,雙方都達到了部分目的。

考慮到當前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不對巴基斯坦做點什麼,領導層可能覺得無法交代。

所以,印度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呼籲,宣佈對巴基斯坦展開「朱砂」軍事行動,給巴方造成了重大傷亡。

從前幾天的戰果看,印度認為自己取得了重大勝利。至於印度方面的損失,印度人未必知道,即使真知道了,也未必都信。

巴基斯坦方面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展開了堅決的反擊,認為自己取得了更大的實質性勝利。擊落這麼多印度最先進戰機,這是巴幾十年來最輝煌的勝利。

這樣的戰果,都可以向國內交代了。所以,印巴理智地後退一步,接觸談判,達成停火。

五,核陰影下的清醒。

印巴之戰是世界上兩個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的第一次直接較量,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當年美蘇之間,更多也只是代理人戰爭。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印度現在擁有172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擁有170枚核彈頭。

印巴的核武器數量跟美俄沒法比,但這些核彈頭,已足以毀滅對方很多次。

大規模戰爭,對印巴是一個悲劇;如果滑向核戰爭,那更是全人類的災難。

所以,聯合國就警告,印巴之戰,世界承受不起。

「牛彈琴」分析,印巴邁出了理性一步,但事情還沒有完,接下來可以預料:

一,摩擦還會繼續。

停火達成之後,戰場不會立刻恢復平靜,印巴雙方肯定還會互相指責。但只要摩擦保持在低烈度,隨著時間推移,總會慢慢平息。怕就怕又突然一個重大事件,讓怒火陡然上升,和平努力付諸東流。

AP圖片

AP圖片

二,印巴肯定會深刻反思。

雙方會反思為什麼會爆發恐怖事件,也不排除深入分析戰略戰術,甚至國際軍火市場格局也會因此發生異動。

雙方會反思怎麼防範下一場衝突,這就需要雙方真正冷靜地坐下來好好談,而且建立互信,有誠意地執行。

三,國家發展任重道遠。

印度還很不富裕,巴基斯坦面對的挑戰也很多,將大量的民脂民膏,都花到軍費上,甚至不止視對方為仇敵,還要將東方大國作為對手,真是何必又何必?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少一些槍炮,少一些口水,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