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立會31議員表態 主流撐《禁蒙面法》

政事

立會31議員表態 主流撐《禁蒙面法》
政事

政事

立會31議員表態 主流撐《禁蒙面法》

2016年02月23日 07:18 最後更新:07:52

年初一深夜發生的旺角暴動,七百多人參與,至今只有七十多人被捕,不少參與暴動人士都因蒙面而難被認出,影響警方對違法者的調查。經民聯林健鋒及民建聯葛珮帆提出效法歐美國家訂立《禁蒙面法》,防止同類事情再發生。《星島日報》向全體立法會議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三十一名議員支持立法或認為值得研究,十六名泛民議員反對立法,二十名議員則沒有明確表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立法會現共有六十九名,除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正在休假的劉皇發外,本報調查了六十七名議員就立法的取態,結果顯示,四十一名建制派議員中,沒有人反對立《禁蒙面法》,其中二十一人贊成,十人認為值得研究;十六名泛民議員反對立法;另外八名泛民議員及十二名建制議員沒有明確取態。

認為值得為《禁蒙面法》進行立法研究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認為,示威者戴了面罩,沒有法律後果,可能令他們更暴力,是否有豁免等細節議題可以再討論。經民聯主席梁君彥未明言會支持,但也表示對此持開放態度。自由黨田北俊榮譽主席指在外國不少地方都有相類似的《禁蒙面法》,香港可以參考外國法例的運作,「如果這個法例寫得好,我們是會支持的。」

AP圖片

AP圖片

本身是大律師的全國人大代表及總商會議員廖長江表示,正研究歐美國家相關的蒙面法法例,自己就建議持開放態度,但要考慮實際問題,如蒙多少面就屬於犯法。醫學界梁家騮認為事件很政治化,要執行《禁蒙面法》很麻煩,「甚麼叫示威者?我諗應該好難實行,好難界定甚麼情況叫違法。如果傷風又點搞呢?」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應該要有豁免範圍,如何要平衡自由問題可再商討,「香港的遊行,很多時候自己都有糾察,應該要有規矩的。」

但有多位議員反對豁免,民建聯陳鑑林認為,不應豁免如傷風感冒人士戴口罩去遊行,「有病就不應該去遊行,遊行示威就不應戴面具,以為做違法的事可以無人認得。」金融界吳亮星擔心香港的暴力升級,犯案者不應藏頭露尾,有《禁蒙面法》可減少暴力示威的誘因。保險界陳健波亦認為不應豁免,「人家歐洲有廣泛應用,應該已想了患病豁免等問題,我們又不是針對和平示威。」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則表示,已請教過律政司,得悉這做法或會影響人身自由,相信難以成事。她又指,即使有此法例,被捕人士也可以用很多其他方法辯解,如生病等,「警務人員透過這法例當然較易舉證,令不法之徒可被繩之於法」,但相信警方要自行克服舉證問題。

AP圖片

AP圖片

大多數泛民議員都不支持立法。民主黨涂謹申指,很多集會及遊行與政治及暴力無關,當局不應過分反應。如當年雷曼苦主示威、國泰勞資糾紛,甚至反圍標大遊行等,參加者都有不同原因戴口罩,可能擔心被點相、或不想被人笑、怕被報復等。他指,在今次事件中,警方根據閉路電視等抓到的涉事者不算少,警方亦指往後會更多查問戴口罩的示威者,現時未有需要研究立法。

公民黨梁家傑也指,支持民建聯的遊行示威中亦有人蒙面,香港還未有普選產生的特首,難以制衡特首濫權,不宜立法。資訊及科技界莫乃光表示,外界常指參考其他國家也有立法,但如法國立法就是源於宗教問題,並非香港現時面對的問題,立法只會帶來更大社會矛盾。

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撥款 2 億元,在河套「港深創科園」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等支援,由港深創科園公司負責推行有關的初創企業培育計劃。該款項在星期五(5月9日)的財務委員會上獲得批准。培育計劃會分三階段為企業提供資助及支援。

孫東。巴士的報記者攝

孫東。巴士的報記者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生命健康科技的研發週期較長,相信計劃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初期的資助和支援,吸引更多從事該領域研發的企業及人才落戶港深創科園。他指出,初創就要百花齊放,如今初創企業園區南有數碼港、中有科學園、北有河套創科園,後者將享受「特區中的特區」的便利,方便數據和生物樣本過境,提供吸引性的政策吸引內地企業。

財委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財委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不少議員認為2年2億的款項和給予初創企業的資助額並不足夠,可能對海內外的創科企業落戶河套區缺乏吸引力。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楊永杰指出,內地為吸引創科人士提供的資助要遠高於香港,例如廣州南沙區對前來就業執業的港澳青年,給予一次性最高12萬元的就業獎勵,另有近20條資助、補助。他認為,如果不夠大手筆,是吸引不到人才落戶。

楊永杰。資料圖片

楊永杰。資料圖片

對此,孫東回應稱,河套創科園建設需時,容納量逐步增長,在目前財務的形況下,2億元是合適金額,可謂「有好過冇」。他表示,培育計劃分不同階段,在啟動階段,每間科企可獲約10萬元資助,而到躍進、加速階段,每間企業則可獲高達幾百萬的資助。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選舉委員會)則提出啟動階段10萬元資助較少,研發階段開支較大,應該將較多撥款放在第一階段,使初創企業有機會生存到下一階段。商界議員嚴剛就提出,若然初創企業在啟動階段成果較好,是否有機會獲得10萬元以外的追加資助。孫東表示,將採取開放態度,考慮對第一階段投放更多資源。若然企業啟動得好,就有機會馬上進入躍進和加速階段。他希望創科園能夠破除舊作法,大膽改革創新。

葛珮帆。資料圖片

葛珮帆。資料圖片

同為選舉委員會的洪雯則認為,文件中提到獲「培育計劃」資助的團隊或企業的計劃項目,不可獲其他政府資助,可能會影響企業申請的積極性。對此,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強調,該條件是以項目為單位,而不是以公司為單位,相信對企業的意願影響較小。

洪雯。資料圖片

洪雯。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