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成語同樣源於歷史故事,語出戰國孟軻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有一天,孟子入宮拜見齊宣王。寒暄數句後,孟子問齊宣王:「大王,心中最大的願望是甚麼?」
網上圖片。
齊宣王只是笑了笑,沒說甚麼。孟子恍然大悟地感嘆了一下,接著說:「是因為甜美的食物不夠吃嗎?還是因為輕而暖的衣服不夠穿?或者是因為美艷的女人不夠看?是因為美妙的音樂不夠聽,還是因為阿諛奉承的臣子不夠使喚?這些,我想您身邊的人都會盡力滿足您的,難道您真的為了這些?」
齊宣王連忙辯解:「不是的,大夫誤會了。」孟子說:「那麼,您最大的願望就很清楚了。您想擴大國家的疆土,讓秦國、楚國那樣的大國都向您稱臣,給您供奉,您自己做天下的盟主,並統領四方。」
網上圖片。
眼看自己的心思被孟子看穿了,齊宣王只好默認。孟子於是向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再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
網上圖片。
「緣木求魚」的原義是爬到樹上抓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必將勞而無功。含貶義。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