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博客文章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2022年05月17日 12:40 最後更新:12:47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近日就當前我國疫情態勢和防控要點,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堅決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的署名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

馬曉偉分析指,奧密克戎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將壓力都傳導到「治」上,威脅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人民不會答應,黨和政府也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馬曉偉分析了兩年多以來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堅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基本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三階段是全鏈條精準防控階段,面對德爾塔變異株傳播,更加突出抓早抓小抓基礎,基本在1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四階段是全方位綜合防控階段,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需更加突出「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馬曉偉形容中國目前在第四階段。

馬曉偉形容中國目前在第四階段。

馬曉偉表示,我國目前在第四階段,實踐證明現有加強版的防控措施能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對於絕大部分傳播鏈基本上都在一個潛伏期、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近期,吉林、上海先後發生大規模疫情。現時吉林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上海疫情穩中向好,「在『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導下,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馬曉偉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因時因勢提速升級防控措施」,他談到一些防控要點值得關注。

一、嚴防大企業、農貿市場、學校等成疫情「放大器」

封控收治隔離更堅決,以「空間換時間」,情況不明時封控管控先從嚴,把風險人群控制在管控範圍內。

風險管控更提前,嚴防大型企業、工地、農貿市場、學校、養老機構等場所成為疫情「放大器」。重點地區「拔釘子」更精準,及時查找疫情高發的區域、街道或樓棟,集中資源力量消除風險點。

二、提前規劃準備永久性方艙醫院等

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每周定期檢測,重點人群加大檢測頻次。

收治隔離能力再加強,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把防控的人力物質資源備足備齊,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

三、適當增加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收治上要防止無症狀感染者擠占醫療資源,治療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礎性疾病進一步惡化。要積極構建平急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適當增加重症監護治療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健全疫情情況下分工管理體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機制和雙向轉診機制。

四、加快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究和審批上市
加快推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臨床研究和審批上市。及時把握國際新的疫情形勢變化,完善防控措施。以老年人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為重點,有序推進疫苗同源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五、醫療機構停診原則上不超2天

疫情發生後,各級醫療機構要正常開診。醫療機構整體封控、管控、停診需經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同意,原則上不超過2天。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分娩室等科室「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好轄區醫務人員正常上班,安排好醫務人員閉環管理酒店和交通工具。指定定點醫院為透析、腫瘤化療、孕產婦、兒童等提供服務,暢通診療通道。

六、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

加強核酸檢測結果互認,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盲目擴大管控範圍、隨意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限制措施,不搞簡單化、一刀切。

文章的最後,馬曉偉還特別提到,要繼續做好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等工作,對問題多的單位要蹲點督查,對出現問題和整改不到位、失職失責導致疫情失控的,建議當地政府啟動問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核酸檢測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