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近日就當前我國疫情態勢和防控要點,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堅決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的署名文章。
馬曉偉分析指,奧密克戎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將壓力都傳導到「治」上,威脅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人民不會答應,黨和政府也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馬曉偉分析了兩年多以來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堅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基本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三階段是全鏈條精準防控階段,面對德爾塔變異株傳播,更加突出抓早抓小抓基礎,基本在1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四階段是全方位綜合防控階段,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需更加突出「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馬曉偉表示,我國目前在第四階段,實踐證明現有加強版的防控措施能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對於絕大部分傳播鏈基本上都在一個潛伏期、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近期,吉林、上海先後發生大規模疫情。現時吉林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上海疫情穩中向好,「在『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導下,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馬曉偉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因時因勢提速升級防控措施」,他談到一些防控要點值得關注。
一、嚴防大企業、農貿市場、學校等成疫情「放大器」
封控收治隔離更堅決,以「空間換時間」,情況不明時封控管控先從嚴,把風險人群控制在管控範圍內。
風險管控更提前,嚴防大型企業、工地、農貿市場、學校、養老機構等場所成為疫情「放大器」。重點地區「拔釘子」更精準,及時查找疫情高發的區域、街道或樓棟,集中資源力量消除風險點。
二、提前規劃準備永久性方艙醫院等
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每周定期檢測,重點人群加大檢測頻次。
收治隔離能力再加強,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把防控的人力物質資源備足備齊,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
三、適當增加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收治上要防止無症狀感染者擠占醫療資源,治療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礎性疾病進一步惡化。要積極構建平急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適當增加重症監護治療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健全疫情情況下分工管理體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機制和雙向轉診機制。
四、加快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究和審批上市
加快推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臨床研究和審批上市。及時把握國際新的疫情形勢變化,完善防控措施。以老年人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為重點,有序推進疫苗同源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五、醫療機構停診原則上不超2天
疫情發生後,各級醫療機構要正常開診。醫療機構整體封控、管控、停診需經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同意,原則上不超過2天。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分娩室等科室「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好轄區醫務人員正常上班,安排好醫務人員閉環管理酒店和交通工具。指定定點醫院為透析、腫瘤化療、孕產婦、兒童等提供服務,暢通診療通道。
六、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
加強核酸檢測結果互認,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盲目擴大管控範圍、隨意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限制措施,不搞簡單化、一刀切。
文章的最後,馬曉偉還特別提到,要繼續做好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等工作,對問題多的單位要蹲點督查,對出現問題和整改不到位、失職失責導致疫情失控的,建議當地政府啟動問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