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博客文章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衛健委主任為「動態清零」定調 倡升級至15分鐘採樣圈、永久性方艙醫院

2022年05月17日 12:40 最後更新:12:47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近日就當前我國疫情態勢和防控要點,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堅決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的署名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

馬曉偉分析指,奧密克戎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將壓力都傳導到「治」上,威脅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人民不會答應,黨和政府也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馬曉偉分析了兩年多以來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堅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基本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三階段是全鏈條精準防控階段,面對德爾塔變異株傳播,更加突出抓早抓小抓基礎,基本在1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四階段是全方位綜合防控階段,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需更加突出「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馬曉偉形容中國目前在第四階段。

馬曉偉形容中國目前在第四階段。

馬曉偉表示,我國目前在第四階段,實踐證明現有加強版的防控措施能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對於絕大部分傳播鏈基本上都在一個潛伏期、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近期,吉林、上海先後發生大規模疫情。現時吉林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上海疫情穩中向好,「在『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導下,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馬曉偉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因時因勢提速升級防控措施」,他談到一些防控要點值得關注。

一、嚴防大企業、農貿市場、學校等成疫情「放大器」

封控收治隔離更堅決,以「空間換時間」,情況不明時封控管控先從嚴,把風險人群控制在管控範圍內。

風險管控更提前,嚴防大型企業、工地、農貿市場、學校、養老機構等場所成為疫情「放大器」。重點地區「拔釘子」更精準,及時查找疫情高發的區域、街道或樓棟,集中資源力量消除風險點。

二、提前規劃準備永久性方艙醫院等

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每周定期檢測,重點人群加大檢測頻次。

收治隔離能力再加強,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把防控的人力物質資源備足備齊,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

三、適當增加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收治上要防止無症狀感染者擠占醫療資源,治療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礎性疾病進一步惡化。要積極構建平急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適當增加重症監護治療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健全疫情情況下分工管理體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機制和雙向轉診機制。

四、加快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究和審批上市
加快推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臨床研究和審批上市。及時把握國際新的疫情形勢變化,完善防控措施。以老年人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為重點,有序推進疫苗同源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五、醫療機構停診原則上不超2天

疫情發生後,各級醫療機構要正常開診。醫療機構整體封控、管控、停診需經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同意,原則上不超過2天。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分娩室等科室「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好轄區醫務人員正常上班,安排好醫務人員閉環管理酒店和交通工具。指定定點醫院為透析、腫瘤化療、孕產婦、兒童等提供服務,暢通診療通道。

六、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

加強核酸檢測結果互認,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盲目擴大管控範圍、隨意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限制措施,不搞簡單化、一刀切。

文章的最後,馬曉偉還特別提到,要繼續做好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等工作,對問題多的單位要蹲點督查,對出現問題和整改不到位、失職失責導致疫情失控的,建議當地政府啟動問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核酸檢測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