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近日就當前我國疫情態勢和防控要點,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堅決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的署名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
馬曉偉分析指,奧密克戎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將壓力都傳導到「治」上,威脅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人民不會答應,黨和政府也決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馬曉偉分析了兩年多以來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堅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基本在2—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三階段是全鏈條精準防控階段,面對德爾塔變異株傳播,更加突出抓早抓小抓基礎,基本在1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傳播。
第四階段是全方位綜合防控階段,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需更加突出「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馬曉偉形容中國目前在第四階段。
馬曉偉表示,我國目前在第四階段,實踐證明現有加強版的防控措施能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對於絕大部分傳播鏈基本上都在一個潛伏期、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近期,吉林、上海先後發生大規模疫情。現時吉林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上海疫情穩中向好,「在『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導下,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馬曉偉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因時因勢提速升級防控措施」,他談到一些防控要點值得關注。
一、嚴防大企業、農貿市場、學校等成疫情「放大器」
封控收治隔離更堅決,以「空間換時間」,情況不明時封控管控先從嚴,把風險人群控制在管控範圍內。
風險管控更提前,嚴防大型企業、工地、農貿市場、學校、養老機構等場所成為疫情「放大器」。重點地區「拔釘子」更精準,及時查找疫情高發的區域、街道或樓棟,集中資源力量消除風險點。
二、提前規劃準備永久性方艙醫院等
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每周定期檢測,重點人群加大檢測頻次。
收治隔離能力再加強,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把防控的人力物質資源備足備齊,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
三、適當增加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收治上要防止無症狀感染者擠占醫療資源,治療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礎性疾病進一步惡化。要積極構建平急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適當增加重症監護治療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健全疫情情況下分工管理體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機制和雙向轉診機制。
四、加快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究和審批上市
加快推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臨床研究和審批上市。及時把握國際新的疫情形勢變化,完善防控措施。以老年人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為重點,有序推進疫苗同源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五、醫療機構停診原則上不超2天
疫情發生後,各級醫療機構要正常開診。醫療機構整體封控、管控、停診需經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同意,原則上不超過2天。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分娩室等科室「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好轄區醫務人員正常上班,安排好醫務人員閉環管理酒店和交通工具。指定定點醫院為透析、腫瘤化療、孕產婦、兒童等提供服務,暢通診療通道。
六、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
加強核酸檢測結果互認,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盲目擴大管控範圍、隨意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不以等待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車輛通行,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限制措施,不搞簡單化、一刀切。
文章的最後,馬曉偉還特別提到,要繼續做好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等工作,對問題多的單位要蹲點督查,對出現問題和整改不到位、失職失責導致疫情失控的,建議當地政府啟動問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乙遊,即乙女(源自日語,意為少女)遊戲,作為年輕女性在虛擬世界中的「自留地」,它一方面體現了社會觀念的變遷,另一方面為遊戲產業收獲了可觀的流水。開發、推廣乙遊的過程,見證了現代社會女性消費力量的崛起。
內地《半月談》注意到,2024年末,「中國iOS應用商店遊戲暢銷榜」出爐,冠軍是一款名為《戀與深空》的乙遊。另外,疊紙、網易、靈犀互娛等,都推出了乙遊產品,如《世界之外》《如鳶》等,均收獲了不錯的流水。乙遊玩家展現出驚人的消費能力:根據2024年天貓「雙11」銷售數據,疊紙心意旗艦店在潮流玩具店鋪銷售榜中表現突出,位列第二。
《戀與深空》
乙女遊戲就是以女性玩家為主要受眾、圍繞著一個女主人公和多個男性角色展開劇情的互動遊戲。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遊戲市場開始出現以女性為受眾的戀愛模擬遊戲,它們以女性視角展開,發展情感關係。日本光榮株式會社1994年發布的遊戲《安琪莉可》廣受好評,對乙遊的全球推廣起了重要作用,被認為是乙遊的開山之作。
2017年,隨著國產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上市,這片「粉色疆域」正裂變為現象級文化風口。遊戲廠商在技術、玩法與題材上不斷創新,希望借此抓住女性玩家的心。《戀與製作人》《時空中的繪旅人》等遊戲,憑借精美的製作和觸動人心的劇情,吸引了大量玩家;《世界之外》採取穿越模式讓玩家體驗多樣的情感旅程;《光與夜之戀》除了傳統的劇情推進外,還融合了卡牌收集系統和彈幕消除的戰鬥玩法。
乙女圈內部文化和規則不斷發展變化,形成了獨特的社群,並圍繞遊戲培育出一個包含廠商、玩家、coser(角色扮演者)等在內的龐大生態圈。過去幾年,乙遊一直被視為遊戲行業的「小眾」賽道。2024年以來,乙遊成為一種新主流,玩家群體龐大、黏性高,還熱衷於購買IP聯名服飾、cosplay(角色扮演)、立牌及公仔等周邊產品。
乙遊截圖
乙遊反映了現代女性對情感生活的嚮往。可以說,乙遊不僅是消遣娛樂,還是一種文化現象。
從體驗出發,乙遊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女性心理需求,融合了浪漫、夢幻與感性元素,為玩家提供了自由、安全、浪漫的情感體驗空間。玩家可以深入體驗愛情、友情、家庭等豐富的場景,從遊戲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感受到被關注、被包容、被接納。
乙遊的流行,反映出年輕人對傳統戀愛模式的顛覆。在虛擬空間中,玩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角色,並與之發展出各種浪漫關係。玩家不再是被動的觀眾,而是故事的主角,體驗雙向互動的情節。這種高度沉浸式的體驗,是乙遊吸引玩家的重要原因。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乙遊提供的這種體驗雖然虛擬,卻可以成為玩家的一種情感寄托,成為其表達自我、尋求認同的平台。在遊戲中,玩家正視自己的慾望,學會如何構建平等、健康的關係,逐漸成為一些人的戀愛「代餐」。
不局限於甜蜜的戀愛故事,一些乙遊還融入了冒險、成長元素,更注重平等互動——玩家可與男主並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這種設定,賦予玩家更多自主性,展現了更複雜的情感層次,以及女性角色的成長空間。有的挑戰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為玩家的個性成長提供了鍛煉機會,為生活積累經驗值。
調查研究證實,乙遊能對女性的戀愛觀產生一定影響。遊戲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情感實踐空間,玩家通過面對種種情感難題、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助力玩家的人格成長。
乙遊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還面臨著爭議和挑戰。如何在關照青年情緒消費需求的同時,讓乙遊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更多智慧和力量的加持。
作為一種消費行為,遊戲玩家在解鎖任務的同時,也在購買自己的身份認同。在乙遊中,通過消費行為,玩家可以構建與男主角的關係——消費的額度越高,與對方的互動感就越密切,產生的身份代入感也就越強。面對遊戲世界的消費陷阱,玩家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應避免過度「氪金」,保持理性消費、健康娛樂的理念。
部分年輕人缺乏現實中的情感支持,玩乙遊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緩解孤獨感的方法。盡管數字世界可以編織一段浪漫的關係,提供多樣的情感體驗和情緒價值,扮演情感宣洩的出口,但長期沉溺在虛擬親密關係中,玩家或因此而逃避現實。
心理學家提醒,在乙遊中,因算法而「被選擇、被拼接、被想像」,容易過度沉迷不能自拔,對現實中的戀愛感到失望,並由此疏遠、拒絕,甚至脫離真實的社交關係。在享受遊戲帶來樂趣的同時,要保持理性和自我認知,釐清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虛擬世界再美好,也不能取代現實生活,更不能讓遊戲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