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內地不停地從管控人員查出感染者? 吳尊友有解釋

博客文章

為何內地不停地從管控人員查出感染者? 吳尊友有解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為何內地不停地從管控人員查出感染者? 吳尊友有解釋

2022年05月20日 12:42 最後更新:12:48

在疫情防控的初期,核酸檢測從管控人員和社會層面篩查出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是正常的。當一個城市例如上海經過多輪反復核酸篩查,還不停地從管控人員篩查出感染者,到底是什麼原因?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5月19日在個人微博上稱,當一個城市發生新冠疫情後,大家都期盼著政府相關部門通報的單日新增感染者人數比前一天有所下降,最好是連續多日下降,看到疫情朝著控制的方向發展。

吳尊友話,這波由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引發的新冠疫情卻很怪異,即使在全市範圍內實施了封控、管控、頻繁核酸篩查、居家辦公等綜合防控措施,在一段時間內,每天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新增感染者從管控的人員中發現,一定數量的新增感染者從社會層面發現。人們不禁要問,封控區和管控區的人員不是都已經隔離管理了嗎,為何還不停地查出新的新冠感染者呢?全市範圍內不是也已經連續一段時間開展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怎麼還不停地發現社會層面新的新冠感染者呢?

先講從管控人員中篩查出感染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受管控的人員範圍和數量每天都在變化,有的解除,有的新加入。在管控的人員中,如果連續多次檢測沒有發現新的感染者,管控措施就可以解除。但是,每天出現新增加的社會層面感染者時,又立馬新增加了新的封控區和管控區,又增添了新的受管控的人員。每天報告新增加的受管控的人員中查出的感染者,一般都是從新增加的管控人員中發現的。當大家看到每日新增的絕大多數感染者是從受管控的人員中查出的,心理就踏實了,他們不會造成社會層面的傳播,不會對大家構成威脅。

至於社會層面,吳尊友稱,不停地從社會層面篩查出新冠感染者,這是大家最擔心的。當疫情發生後,開展較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摸清疫情規模,二是把已經感染的人篩查出來,切斷傳播。在疫情防控的初期,核酸檢測從社會層面篩查出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是正常的。當一個城市經過多輪反復核酸篩查,還不停地從社會層面篩查出感染者,提示社會層面的傳播尚未切斷。不是說經過3至4輪核酸篩查,就基本能夠把社會層面的感染者篩查乾淨了嗎,為何還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由傳播速度快、隱匿性高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引發的新冠疫情流行。

反復從社會層面篩查出感染者,主要由以下幾種可能的原因。一是感染者處在檢測的「窗口期」即他/她剛剛感染新冠病毒在核酸採樣時還沒有開始向體外排出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即假陰性並留在了社會上由他/她造成的傳播就形成了新的社會層面感染者。二是漏檢雖然防控要求篩查的區域是全員核酸篩查但因種種原因有部分人就是沒有能夠參加核酸檢測雖然安全碼軟件的「彈窗」功能(僅限於智能手機使用者)可以協助督促大家都做檢測如果他/她不去公共場所「彈窗」對其也沒有多大影響。三是,感染者去做核酸檢測採樣時,工作人員操作不規範,咽拭子沒有能塗抹到鼻咽部位的周邊,未能採到符合要求的標本,出現假「陰性」。四是間隙性排毒,有些感染者不是持續地向體外排出病毒,而是間隙性排出病毒,感染者在做核酸採樣的那個時點剛好不排毒。

隱匿性傳播。關於隱匿性傳播,有廣義的概念,也有特指的概念。當某地疫情發生後,防疫系統尚未覺察到,在發現首例病例時,疫情已經「隱匿」傳播了一段時間,這就屬於廣義概念的社會隱匿性傳播。社會隱匿性傳播的狹義概念,通常是指某個感染者,其傳播鏈不清楚,找不到傳染給他/她的上家。廣義概念的隱匿性傳播,需要通過加強疫情監測系統的靈敏性,能夠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監測到。而狹義的社會隱匿性傳播,是大家更關心的,需要具體分析。

吳尊友表示,一聽到社會層面存在隱匿性傳播,大家就非常擔心,以為社會上還有很多隱匿的感染者沒有被發現出來,即使開展了多輪核酸篩查,還持續出現社會層面隱匿性傳播。出現隱匿性傳播,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排毒時間相對比較短的無症狀感染者引發的。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其排毒時間相對比較短,大約為3-5天。當無症狀感染者,甲某,把病毒傳染給健康人,乙某,在乙某被診斷新冠感染後,回頭再找到感染者甲某時,甲某已經康復不再排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顯示乙某為沒有源頭的隱匿性感染。二是間接接觸造成的感染。儘管接觸污染的物體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僅相當於人與人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的千分之一,如果不注意手衛生,間接接觸造成的感染,也往往成為沒有源頭的隱匿性感染。

吳尊友稱,對於上述幾種情景,可以通過高頻率的多輪區域核酸檢測手段,把社會層面的感染者,包括社會層面的隱匿性傳播,擠壓乾淨。對於連續多次都沒有篩查出陽性的區域,核酸檢測的頻率可以放寬,比如一週一次;對於近期,比如三輪篩查,任何一輪中出現過陽性的區域,可以增加核酸篩查頻率,一般要求每輪核酸篩查的間隔時間,要短於病毒傳播的代間隔,奧密克戎毒株傳播的代間隔平均為3天,即核酸篩查可以隔日檢測或每日檢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核酸檢測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美國對全球逾百國家徵收10%至49%不等的關稅,為全球經濟投下「核彈」,其中對華徵收稅率達34%,累計則達54%;越南及柬埔寨更高達46%及49%。究竟這個所謂「對等關稅障礙」是如何計算出來?

美國知名財經記者蘇洛維耶斯基(James Surowiecki)在社交平台X發文,解釋特朗普如何「捏造」美國被他國徵收的所謂「關稅稅率」,作為自己濫加關稅的借口。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表示,美政府給出的他國對美稅率實際上並非如其所聲稱的那樣以「關稅稅率+非關稅壁壘」計算得出。相反,對於每個國家,只是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將這個比率當做所謂「該國對美稅率」。

蘇洛維耶斯基舉例說,美國對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80億美元,兩者相除的比例即為美方聲稱印度尼西亞向美國收取的64%關稅稅率。特朗普據此宣布,美國對印尼亞徵收「已優惠」的「對等關稅」,僅為印尼對美國所謂「稅率」的一半,即32%。

若以此「對等關稅障礙」的計算方程式套用在中國,2024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為2954億美元,同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為4389億美元,兩者相除得出67%;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稅率高達34%,累加現有關稅則達54%,美國已對華提供稅率「優惠」了,算法「簡單又粗暴」。

至於台灣,2024年美國對台灣貿易逆差739億美元,而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為1162億美元,相除得出64%,現時美對台灣徵收32%稅率,即最後美對台課徵約一半的關稅。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美方所宣布的其他國家對美「稅率」以及美國徵收的所謂「優惠對等關稅」也是以類似的方式計算得出。

至於美國對那些國家有貿易順差的話,那些國家所謂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就一律作成10%,舉例2024年美國對英國有11.9億美元貿易順差,所以就創作成英國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是10%。

以此脫離現實的方程式計算全球180國及地區的所謂「對等關稅障礙」,蘇洛維耶斯基慨嘆:「What extraordinary nonsense this is (這多麽荒唐啊)」、「This is so dumb and deceptive(這是如此愚蠢和具欺騙性)」。

蘇洛維耶斯基還表示,與美國有貿易協定的韓國,不可能如特朗普宣稱的那樣對美國的出口商品徵收50%的關稅,歐盟也沒對美收取39%的關稅。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3日就美方宣布對等關稅回應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發言人表示,美方聲稱自己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以所謂「對等」為由提高對所有貿易夥伴的關稅,這種做法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相關方的正當合法權益,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對此,很多貿易夥伴已經表達強烈不滿和明確反對。

發言人說,歷史證明,提高關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品供鏈穩定。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與貿易夥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