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五顏六色,唯獨綠色帽為人忌諱,因為如果一個男人被「戴綠帽」,意味著他的異性伴侶偷食尋歡,相當難堪。為什麼「綠帽」會背負如此敗壞的名聲?一切還要從古人對顏色的等級分類說起。

古人將顏色分為「正色」和「間色」。《禮記﹒玉藻》中記載,對「士」的衣著顏色要求是:「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衣正色,裳間色。」東漢鄭玄認為此句所指,乃古代最高規格的禮服—冕服,其顏色為「玄(黑)上纁(淺紅)下」。唐代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間色。」

晉武帝冕服圖,冕服的上衣為玄色,下裳為纁色。 (網上圖片)

晉武帝冕服圖,冕服的上衣為玄色,下裳為纁色。 (網上圖片)

孔穎達再說:「不正謂五方間色也,綠、紅、碧、紫、騮黃是也。」所以綠色作為「蒼黃之間色」,非常不幸地處於較低的地位,於是穿著綠色服飾在古代便意味著所屬社會階層比較低下。《漢書》記載,漢武帝的姑姑館陶公主寡居後,有了一個情夫董偃,漢武帝來拜見姑姑時,「董君綠幘傅韝,隨主前,伏殿下。」而「綠幘」是「宰人服」,即賤人服。

唐宋時期,平民帶綠、碧或青頭巾都被認為是低賤和侮辱。唐代《封氏見聞錄》記載,地方官吏如果想像徵式處罰犯人,不會施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亦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在當時讀書人眼中,只有屠夫、商人等地位低下的人才會戴綠色的頭巾或帽子。

綠色在民間的地位如此不濟,在官場中的處境亦好不了多少,綠色官服的官職在歷朝歷代都不高。南北朝時期創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緋(深紅色)、綠、青。以唐代為例,六品官穿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明代以八、九品著綠袍。綠色官服始終排在最低品級。

內地劇集《神探狄仁傑》中同時出現三種顏色的唐朝官服。(網上圖片)

內地劇集《神探狄仁傑》中同時出現三種顏色的唐朝官服。(網上圖片)

將「綠帽」的低賤轉為形容男女不正當關係是由元代開始,《元典章﹒禮部服色》載:「娼妓之家,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綠)巾。」即當時的男子若戴綠色帽,就意味著他的女性家屬從事娼妓行業。

明太祖繼承了元代,朱元璋下詔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頭巾,腰系紅褡膊,足穿毛豬皮鞋。《明人雜俎》云:「娼妓隸於官者為樂戶,國初之制,綠其巾以示辱」,大家見到綠帽男就明白他的妻女是娼妓。自此,「戴綠帽」就用來指代一個男子的妻女私下與其他男子苟合。

明代春宮圖裡的教坊司官妓(網上圖片)

明代春宮圖裡的教坊司官妓(網上圖片)

  

綠帽形象那麼不濟,但史上有一位英雄以綠帽形象示人-關羽。事實上,正史中並無關羽服飾的記載。後人相傳他出身的社會地位低,所以穿戴綠色服飾。又有一說法認為,綠色表示忠誠,因為曹操曾想賜他官服,但關羽念劉備之恩,不忍脫下綠色便服,以表忠心。東晉裴松之在《三國志》注釋中提到,關羽在下邳時曾想「乞娶」被拋棄的美婦杜氏為妻,誰知曹操奪其所愛。後人便解釋為,關羽自戴綠帽向曹操表達不滿。

電視劇集,甚至電子遊戲,關羽的角色設定都是頭戴綠帽或者綠盔。(網上圖片)

電視劇集,甚至電子遊戲,關羽的角色設定都是頭戴綠帽或者綠盔。(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