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真假難分 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作者疑案

歷史長河

真假難分 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作者疑案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真假難分 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作者疑案

2022年08月19日 10:00

國寶的魅力,不單在於其藝術價值,還在於它背後的歷史故事,若遇上真假難分節點上,則更引人入勝。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第二期 :2022年8月3日至9月4日限期展品中,(傳)虞世南(558–638)《行書摹蘭亭序帖》出現作者誰屬疑案,至今沒有完全定案。

(傳)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在展廳8的特別展覽—「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中展出 (資料圖片)

(傳)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在展廳8的特別展覽—「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中展出 (資料圖片)

《蘭亭序》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303–361)的名作。在永和九年春,王氏與羣賢儒士聚會宴詠時,席間飲酒賦詩,王羲之為32人詩作,寫了一篇324字的《蘭亭序》,又稱《蘭亭詩序》或稱《蘭亭集序》。該序在書法上有很高的價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史載唐太宗極愛《蘭亭序》,收藏後命書法家褚遂良編入《右軍書目》,還曾令搨書人複製摹本。據傳王羲之真跡後隨太宗葬於昭陵,使唐摹本價值水漲船高,有謂「摹書至難必鈎勒而後填墨最鮮得形神兩全者,必唐人妙筆。」後世爭相購藏,北宋米芾更將《蘭亭序》譽為「天下法書第一」。

更多相片
(傳)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在展廳8的特別展覽—「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中展出 (資料圖片)

(傳)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在展廳8的特別展覽—「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中展出 (資料圖片)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展出的唐代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展出的唐代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董其昌謂「似」永興(虞永興,即虞世南)之作,後世仍沿用此說至今。(網上圖片)

董其昌謂「似」永興(虞永興,即虞世南)之作,後世仍沿用此說至今。(網上圖片)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另有《王羲之行書摹蘭亭序帖(傳褚遂良褚遂)》(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另有《王羲之行書摹蘭亭序帖(傳褚遂良褚遂)》(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由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卷》(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由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卷》(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展出的唐代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展出的唐代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目前存世的唐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及馮承素摹等版本。乾隆皇帝酷愛書法,命人從內務府藏帖中,盡搜歷代名家的蘭亭墨跡,共收集到蘭亭帖墨跡六幀:唐虞世南摹、褚遂良摹、馮承素摹《蘭亭序》、唐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明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加上清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所缺部分,及乾隆御臨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合為「蘭亭八柱冊」。

董其昌謂「似」永興(虞永興,即虞世南)之作,後世仍沿用此說至今。(網上圖片)

董其昌謂「似」永興(虞永興,即虞世南)之作,後世仍沿用此說至今。(網上圖片)

這次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所展出的「虞世南本」是存世唐代臨摹本之一,書於白麻紙,墨色晦暗,有鉤填及描補痕跡。晚明董其昌原認為這是褚遂良的臨摹本,後猜測為虞世南所臨,後世沿用此說。此卷本幅有元「天曆之寶」璽印及「臣張金界奴上進」小字款,是鑑別本卷於前朝流傳的重要證據。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另有《王羲之行書摹蘭亭序帖(傳褚遂良褚遂)》(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另有《王羲之行書摹蘭亭序帖(傳褚遂良褚遂)》(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由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卷》(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由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卷》(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對於此說法之真偽,筆者曾請教香港著名書法家陳用老師。陳老師表示,該卷臨摹者無署名,只因董其昌於其跋中謂「似」永興(虞永興,即虞世南)所臨,世即謂為《虞世南摹本》,究竟是否虞世南所摹,頗值探究。另外,談及各《蘭亭序》之摹本,陳老師認為以馮承素摹本最佳,表示個人曾在上海和香港看過馮承素蘭亭摹本共兩次,也臨過該摹本多次,而現今臨摹者均以此本為鵠的,未聞有臨摹其他版本的。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