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隔夜飯炒飯處理不當或致食物中毒 食安中心教兩招輕鬆預防

生活事

隔夜飯炒飯處理不當或致食物中毒 食安中心教兩招輕鬆預防
生活事

生活事

隔夜飯炒飯處理不當或致食物中毒 食安中心教兩招輕鬆預防

2022年08月22日 07:00

吃不完的隔夜飯餸,很多人都將會其留待隔天,一鍋過做炒飯,方便又美味。雖然不浪費食物是美德,但若隔夜飯處理不當,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最近的信息,分分鐘會受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引致所謂的「炒飯綜合症」,出現食物中毒等徵狀,尤其夏天更是高危季節。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其實蠟樣芽孢桿菌普遍存在於四周環境中,包括一般食物,但含量一般很低,不至於造成食物中毒。不過這種菌卻是一種可產生耐熱毒素及孢子的細菌,其最佳生長溫度約攝氏30至37度之間,一些經烹煮過的食物,尤其是米飯,或新鮮製成再冷凍的豆漿、燜製肉類、咖喱及盆菜等砂鍋類菜式,若放在室溫一段較長時間,便會大量滋生這些蠟樣芽孢桿菌。而最可怕是,當中的孢子具耐熱性,能抵受攝氏126度長達90分鐘,故當翻熱這些炒飯或食物,熱力都不能將它們殺掉,毒素仍然存在,進食後有機會出現腸胃不適、嘔吐及肚瀉等食物中毒徵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想預防出現「炒飯綜合症」,可由適當處理食物着手。其實蠟樣芽孢桿菌在攝氏4度以下,或攝氏60度以上,都會停止生長,因此可將剩餘的飯餸盡快放入雪櫃冷卻,最好於2小時內降溫至攝氏20度,並在隨後的4小時內由攝氏20度降溫至攝氏4度。至於熱食則要保存於攝氏60度以上的容器。其實食物最好還是即煮即食不放過夜最安全,為保障家人安全,大家煮飯時預好分量,便不怕浪費食物及要吃隔夜飯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部分相片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部分相片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河北4歲男童食慾下降且頻繁咬指甲,就醫才知患「皮膚飢餓症」,醫生建議家長多擁抱孩子!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男童想擁抱爺爺嫲嫲但常遭到拒絕

據《齊魯晚報》報導,河北滄州一名4歲男童小宇(化名)因父母工作繁忙,於暑假期間和爺爺嫲嫲同住,2名長者精心照顧小宇的生活,覺得孩子有吃有穿的就沒有什麼問題,不料卻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家人透露,小宇和朋友玩累了回家後 ,想讓爺爺嫲嫲抱他時,經常遭到2人拒絕,只因他們覺得這樣會「慣壞孩子」。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男童出現食慾下降且頻繁咬指甲的表現

暑假結束後,他們便發現回到家中的小宇情況不對,不僅食慾下降,吃得東西也比以往少了許多,還經常獨自在一旁默默啃咬指甲。媽媽起初以為小宇是缺鈣才會啃指甲,於是特意買來鈣片讓他服用,未料情況並未有改善。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男童變得易怒敏感

開學後,幼稚園的老師反映小宇在課堂上心神不寧,且變得易怒敏感,跟同學發生一點小摩擦就會大發脾氣,經常推倒別的小朋友。

男童被診斷為「皮膚飢餓症」

小宇的媽媽獲悉情況後,才趕快將他帶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皮膚飢餓症」。兒科醫生高超解釋,「皮膚飢餓症」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身體接觸和親密互動造成的,表現症狀包括咬手指、啃玩具和頻繁哭泣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建議家長多陪伴和擁抱孩子

高醫生強調,「皮膚飢餓症」不僅影響孩子的食慾和身體發育,更重要的是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導致他們常常會有孤獨、膽小等情況,因此建議家長在孩子成長階段,盡量多抽時間陪伴孩子,適時給予擁抱和正面互動,以避免他們產生「皮膚飢餓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