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四毒」夾擊 美國疫情將迎「完美風暴」 美媒:缺人缺錢難推疫苗接種率

博客文章

「四毒」夾擊 美國疫情將迎「完美風暴」 美媒:缺人缺錢難推疫苗接種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四毒」夾擊 美國疫情將迎「完美風暴」 美媒:缺人缺錢難推疫苗接種率

2022年08月25日 15:51 最後更新:16:00

美國正被新冠肺炎、猴痘、流感和脊髓灰質炎四面夾擊,防疫部門卻礙於經費和人手所限,疫苗接種推進緩慢,或將進入「多事之秋」。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截至8月24日,美國累計共95,537,994宗新冠確診個案、15,909個猴痘感染病例。同時,美國正進入新一輪流感高峰期,有小兒麻痹症之稱的脊髓灰質炎時隔30多年重返美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在即將來臨的「多事之秋」,疫苗似乎成為美國的救命稻草。衛生官員一方面計劃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趕及猴痘和脊髓灰質炎成為長期威脅之前遏制病毒傳播;另一方面則寄望施打新冠加強針和流感疫苗,避免醫院人滿為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相關報道。CNN官網截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相關報道。CNN官網截圖。

美國聯邦政府正協助猴痘、小兒麻痺、流感和新冠疫苗運往各州,4款疫苗由全美2820個公共衛生單位負責接種。許多人估計,現實和官員設想的狀況大相逕庭。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前局長佩姬‧漢伯(Peggy Hamburg)表示,「難以想像州和地方公衛單位要如何全體動員,他們迫切需要額外協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姆則形容,美國疫苗界正經歷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

針對資金動用,CNN指,美國政府有專門的新冠肺炎疫苗經費,但這筆錢只能用於新冠肺炎,不能挪用對付新出現的猴痘疫情。

美國政府正加緊安排4款疫苗的接種。AP圖片。

美國政府正加緊安排4款疫苗的接種。AP圖片。

非營利機構「免疫管理者協會」(Association of Immunization Managers)執行主任克萊爾‧漢南(Claire Hannan)直言,「不知所措還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法」,她的協會成員不僅未有收到猴痘疫苗計畫經費,還被要求調整疫苗注射方式。

CNN補充指,由於疫苗供應不足,各地出現將皮下注射改為皮內注射的接種方法,但接種人員理應經過正確訓練,才能以新方法注射疫苗。

人手調配方面,報道續指,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近三年,許多美國衛生工作者在抗疫期間承受大量抨擊,有人甚至遭受騷擾和死亡威脅。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每四名公共衛生部門的高層中就有一人離職,目前研究人員尚在了解,公衛領袖的流失對下層職員的影響有多深。

有美國社會組織近期發表研究報告,指該國公共衛生系統急需增加人手,目前系統內全職人員的缺口數量達8萬人,相當於目前在職人數要激增80%,才能滿足社會需求。該組織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反疫苗運動從社會邊緣走向主流,令到疫苗接種工作舉步為艱,行業流失人才,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繁榮。

針對新冠BA.4和 BA.5變種病毒的補強針訂單才剛下訂,地方政府又要加強移民和幼童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計畫,在這麼多疫苗需要注射,以至社群媒體假資訊的推波助瀾下,民眾仍然對接種表現出猶豫和抗拒。CNN表示,聯邦政府需要有更充沛的公衛人力、更多經費與資源,才能重建民眾對疫苗的信任。

白宮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協調員阿什·杰哈(Ashish Jha)。AP圖片。

白宮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協調員阿什·杰哈(Ashish Jha)。AP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與CNN增撥資源的建議相反,美國正計劃停止支付新冠疫苗和治療費用。白宮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協調員阿什·杰哈(Ashish Jha)8月16日證實,美國政府已採取一些措施來度過疫情傳播的危機階段,希望最早在秋季停止購買疫苗、取消免費治療和檢測,2023年幾乎見到這些產品商業化。《財富》雜志報道形容,美國很可能成為首批終止免費提供新冠疫苗做法的國家之一。

阿什·杰哈希望,2023年幾乎見到這些產品商業化。CNN官網截圖。

阿什·杰哈希望,2023年幾乎見到這些產品商業化。CNN官網截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將於8月30日舉行一次規劃會議,召集來自醫療保健行業和州衛生部門的代表,討論新冠治療的商業化,這個變化預示莫德納、輝瑞等公司將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潛在利潤。目前,會議的最大挑戰來自如何為大約3000萬沒有保險的人提供注射和治療。

美國《大西洋月刊》曾經在5月就悲嘆,美國面臨的不單單是公共衛生系統的失敗,而是美國政治體系的失敗。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風暴

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強烈興趣已從言辭轉為實際行動。《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正加大對這座丹麥自治領地的情報收集力度,試圖為特朗普實現控制格陵蘭島的目標鋪路。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手下的高級官員近期向多個情報機構下達了一項「重點情報搜集指示」。該指令要求深入調查格陵蘭島的獨立運動,以及當地居民對美國開採資源的態度。指令明確要求利用衛星監視、通訊攔截和地面間諜等手段,尋找格陵蘭島及丹麥境內支持美國接管的人。這是特朗普政府為實現其對格陵蘭島野心邁出的首批具體步驟之一。

這項機密指令已下達至中央情報局(CIA)、國防情報局(DIA)和國家安全局(NSA)等機構,顯示出白宮對這一目標的高度重視。報道稱,這樣的「重點情報搜集指示」通常用於重新分配資源,將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目標。對格陵蘭島這一人口僅約5.6萬、位於北極的島嶼而言,這種情報行動極為罕見。一位前美國情報官員坦言,格陵蘭島歷來不是情報收集的重點,資源通常優先用於應對已知威脅,而非盟友領土。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世界最大島嶼,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物、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因氣候變暖而逐漸具備開採潛力。然而,高昂的開採成本和分散的礦藏分布限制了其商業吸引力。該島自1979年實現自治,雖在國防和外交上仍由丹麥管轄,但當地領導人正積極推動完全獨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特朗普自大選勝出後多次公開表示對格陵蘭島的濃厚興趣,甚至揚言可能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奪取控制權。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他強調格陵蘭島對美國乃至全球安全的戰略重要性,稱「我們需要它,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得到它」。5月4日,特朗普在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排除武力手段,他語焉不詳地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並重申格陵蘭島對所謂國際安全的必要性。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休伊特(James Hewitt)拒絕評論情報行動,但強調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和北極地區安全的關注。加巴德則在一份聲明中譴責《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責其「協助深層政府行為者通過洩露機密信息破壞總統威信」,並稱此舉違法且危害國家安全。

結論就是美國的情報收集行動可能加劇與丹麥的緊張關係,而格陵蘭對美國意圖的反應也充滿變數,當地獨立運動領袖和民眾可能對美國的資源開採計劃持懷疑態度,擔憂外來干預損害其自治權和環境利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