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意媒重提神秘「女間諜」滲透北約 俄羅斯:借選舉迫民眾選邊站

博客文章

意媒重提神秘「女間諜」滲透北約 俄羅斯:借選舉迫民眾選邊站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意媒重提神秘「女間諜」滲透北約 俄羅斯:借選舉迫民眾選邊站

2022年08月30日 16:25 最後更新:16:39

提到特工,大家通常聯想起湯告魯斯的《不可能任務》,但俄羅斯就有班女特工身懷絕技,而且大都花容月貌,性感誘人,電影《紅雀》和《黑寡婦》都有參照俄國女特工培訓機構。而近日,俄羅斯再被指控有女間諜混入西方國家。

意大利《共和報》聯同荷蘭調查報道組織Bellingcat、德國《明鏡》周刊、美國Insider,在上周四(8月25日)共同披露,一名格魯烏(GRU,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特務憑魅力打入意大利北約核心圈,當中包括公開資料以及與「女間諜」有交往的知情人士提供的情報。

Bellingcat等機構發布的女特工照片。

Bellingcat等機構發布的女特工照片。

故事圍繞著一個名為瑪利亞·阿德拉的神秘女子展開。據報,阿德拉身世坎坷,出生於秘魯城市卡亞俄,父親為德國人,母親是秘魯人,但她幼年時全由母親一人撫養。1980年,母親為了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帶著女兒入境蘇聯,卻因為「緊急事務」返回秘魯,並將年幼的阿德拉托付給蘇聯當地的一個家庭。阿德拉受到養父母虐待,嚮往西歐生活,成年後離開了俄羅斯。

報道指,阿德拉於2009年至2011年期間,生活在羅馬和馬耳他兩地,而且在個人履歷中,刻意營造「白富美」的人設。阿德拉熟諳英語和意大利語,同時在羅馬某大學學習寶石學、曾赴多家時尚名品公司遊學參觀,其後轉到法國巴黎拿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履歷還顯示,她在2012年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丈夫年僅30歲就因怪病離世,據稱,丈夫生前患有「雙側肺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

丈夫離世後,阿德拉定居那不勒斯(北約聯合軍隊司令部所在地),註冊公司,做上珠寶生意。一開始,她只是把價格低廉的珠寶首飾當成「高端珠寶」賣給當地一些手頭不太寬裕的普通女性。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她開始一邊經營珠寶奢侈品,一邊開設高端俱樂部,並通過社交成功吸引到國際獅子會(全球最大的慈善服務組織)那不勒斯分支機構的注意。

據報,該分支機構的俱樂部創辦人正是一名北約官員。由於阿德拉認識不少當地社會名流,獅子會方面認為吸納她當分支機構負責人能拉來更多資源和人脈;而阿德拉卻利用這一職位結識了多名北約官員,利用一手構建的「溫柔陷阱」秘密開展著情報工作。

據Bellingcat披露,阿德拉當時的交際圈包括美國籍、比利時籍、意大利籍和德國籍的北約工作人員或軍官,曾互相到對方家中做客,還參加過很多北約和美軍方面組織的舞會、籌款會等活動。不過,她的身世和背景引發時任美國海軍監察長布萊恩特的懷疑,形容「誰會把親生女兒遺棄在當時的蘇聯?」另一方面,布萊恩特也認為阿德拉的奢華生活與其營收不成比例,例如她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更換豪宅。因此,在與阿德拉的互動中,布萊恩特有意避開任何可能涉及軍事機密的敏感話題。

2018年9月,就在西方媒體曝光所謂的「英俄雙面間諜在英國遭毒殺」事件後,阿德拉疑似被組織召回,並於當月15日購買了一張從那不勒斯飛往莫斯科的單程票,從此銷聲匿跡。目前,媒體無法判斷這位所謂的「俄羅斯女間諜」是否達到目的。但它們表示,西方反間諜機構一直未能發現這位「潛伏者」。雖然阿德拉人際交往活躍,但無任何證據顯示,她曾親自進入過北約軍事基地。

《共和報》等媒體宣稱,通過面部識別軟件甄別,發現阿德拉的真實身份是1982年出生的俄羅斯籍女子奧莉加·科洛波娃。雖然兩張對比照片的匹配度僅有35%,但媒體工作者認為這是照片人物「年齡差異」造成的誤差。後來,媒體發現二者的人生經歷與軌跡高度重合,還發現科洛波娃用過的一個社交通信軟件頭像,與阿德拉臉書賬號的一個曾用頭像完全一致。

面對西方媒體報道的荒誕故事情節,俄羅斯駐意大利大使館26日晚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張俄畫家瓦夏·洛什金的諷刺漫畫。漫畫中,一名意大利男子被持槍特務包圍,下方則配文稱:「如果在哪都能見到間諜,那麽有可能是因為《共和報》看太多了。」

俄羅斯駐意大利大使館發布諷刺漫畫。

俄羅斯駐意大利大使館發布諷刺漫畫。

《俄塔社》報道指,意大利議會選舉在即,該國借俄烏衝突在競選活動中大肆炒作與俄羅斯相關的議題。意大利民主黨甚至在宣傳畫中,要求民眾在俄羅斯與歐洲之間選邊站隊。

對此,《共和報》發聲明,稱「俄羅斯大使館沒有回答我們的問題,而是依靠一幅令人沮喪的漫畫來取笑我們的調查,用最負面刻板印象的形象描繪我們的讀者。我們希望大使對我們的報道作出評論」。德國內政部長南希·費澤也表示,對俄羅斯威脅的看法已經改變。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間諜活動、虛假信息活動和網絡攻擊的威脅已經呈現出另一個層面。

網友們對女間諜的故事褒貶不一,有人提醒歐洲各國的確應該加大反間諜力度。也有人諷刺道:「意大利說俄羅斯有刻板印象,怎麽有點賊喊捉賊的意思?」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蘇聯

克什米爾邊境的硝煙在5月10日達到沸點,又突然發生戲劇性的停火,背後必然有很多細節,有關乎斡旋的苦口婆心,更有戰場的瞬息萬變。但是,對於美國急著邀功的行為,印度表現很淡漠。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宣佈停火歸功於美國,美國務卿魯比奧也透露,在過去48小時裡,他和副總統萬斯跟印巴高層接連打電話,隨後印巴達成停火協議。

魯比奧還對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的「明智、審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表示讚賞」。

看似是誇印巴領導人,其實是誇美國自己。然而,對於美國的邀功,印度表現很淡漠。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透露,10日下午,巴基斯坦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直接與印度方面負責人通了電話,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地時間17:00(北京時間19:30)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的一切射擊行為,雙方將於5月12日再次進行會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也就是說,美國說是自己的功勞,印度更認為這是印巴「直接」溝通的結果。

巴基斯坦方面,總理夏巴茲倒是公開感謝了美國和特朗普,但他同時還感謝了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卡塔爾、英國等很多國家,還有聯合國秘書長。

其中,他還特別感謝了中國,稱無論巴基斯坦處於何種困難時期,中國都給予支持。

也就是說,在過去48小時內,有很多國同時參與了斡旋。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當天也和印巴官員進行了電話溝通,呼籲保持克制,努力勸和促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但特朗普搶在印巴之前第一時間昭告天下,這確實很符合他本人的作風。所以,CNN評價:「美國將印巴停火歸功於美國,但實際上是在推動一扇敞開的大門。」

不管是哪一方的努力,最終讓兩國從戰爭邊緣退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內地資深媒體人「牛彈琴」分析,印巴突然停火,背後至少有五大原因。

一,國際社會斡旋。

美國的斡旋,中國的努力,還有30多個國家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的奔走。印巴必須要給一些面子,重要人物的電話還是要接的。

印度媒體也說,誰宣佈這一消息並不重要,即便特朗普想邀功,只要能拯救生命,那就是一件好事。

巴基斯坦應該也樂於給美國一個面子。用一些朋友的話說,誰都知道,巴基斯坦最鐵桿的朋友是中國,但巴基斯坦也不敢輕視美國,也樂於展現其在大國(中美)間的某種平衡。

二,戰爭後果嚴重。

衝突10日陡然升級,巴基斯坦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可能向一場全面戰爭滑落。

但顯然,雙方都不想陷入一場全面戰爭,所以,進行了多天激烈交火後,停火勢在必然。

三,印度被打「疼」了。

兩國交戰,最大的停火難點是強勢一方的態度。在歷次印巴衝突中,斡旋巴基斯坦相對容易,因為巴方是弱勢的一方,不希望大打;印度對斡旋比較抵觸,認為這妨礙它擴大戰果。

但這次印度很快同意停火,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印度遭遇了重大挫折。

按照巴基斯坦通報的戰果,巴軍奮起反抗,繼之前擊落5架印度戰機外,10日又擊落一架印度戰機,還俘虜了印度飛行員;此外,巴JF-17梟龍飛機摧毀了印度S400防空系統,該系統造價15億美元。

巴總理夏巴茲就說,「我們贏了……這就是勝利」,巴軍將印度軍事基地、武器庫和空軍基地「變成了廢墟」,印度陣風戰鬥機也失效了。印度對此斷然否認。

戰場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這一次交手,全世界都看到,印度沒有自己預料得那麼強,巴基斯坦也沒有印度預料得那麼弱。印度被打疼了。

所以,一貫強勢的印度,在嚴峻現實面前不得不考慮收手。

AP圖片

AP圖片

這也是戰火爆發得很猛烈、結束得又很突然的最主要原因。

四,雙方都達到了部分目的。

考慮到當前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不對巴基斯坦做點什麼,領導層可能覺得無法交代。

所以,印度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呼籲,宣佈對巴基斯坦展開「朱砂」軍事行動,給巴方造成了重大傷亡。

從前幾天的戰果看,印度認為自己取得了重大勝利。至於印度方面的損失,印度人未必知道,即使真知道了,也未必都信。

巴基斯坦方面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展開了堅決的反擊,認為自己取得了更大的實質性勝利。擊落這麼多印度最先進戰機,這是巴幾十年來最輝煌的勝利。

這樣的戰果,都可以向國內交代了。所以,印巴理智地後退一步,接觸談判,達成停火。

五,核陰影下的清醒。

印巴之戰是世界上兩個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的第一次直接較量,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當年美蘇之間,更多也只是代理人戰爭。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印度現在擁有172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擁有170枚核彈頭。

印巴的核武器數量跟美俄沒法比,但這些核彈頭,已足以毀滅對方很多次。

大規模戰爭,對印巴是一個悲劇;如果滑向核戰爭,那更是全人類的災難。

所以,聯合國就警告,印巴之戰,世界承受不起。

「牛彈琴」分析,印巴邁出了理性一步,但事情還沒有完,接下來可以預料:

一,摩擦還會繼續。

停火達成之後,戰場不會立刻恢復平靜,印巴雙方肯定還會互相指責。但只要摩擦保持在低烈度,隨著時間推移,總會慢慢平息。怕就怕又突然一個重大事件,讓怒火陡然上升,和平努力付諸東流。

AP圖片

AP圖片

二,印巴肯定會深刻反思。

雙方會反思為什麼會爆發恐怖事件,也不排除深入分析戰略戰術,甚至國際軍火市場格局也會因此發生異動。

雙方會反思怎麼防範下一場衝突,這就需要雙方真正冷靜地坐下來好好談,而且建立互信,有誠意地執行。

三,國家發展任重道遠。

印度還很不富裕,巴基斯坦面對的挑戰也很多,將大量的民脂民膏,都花到軍費上,甚至不止視對方為仇敵,還要將東方大國作為對手,真是何必又何必?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少一些槍炮,少一些口水,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