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戰爭。除了在阿富汗製造殺戮、殃及大量平民外,當前美國還凍結數十億阿富汗海外資產。而美國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為,只是其干涉他國內政乃至欺凌、掠奪、控制其他國家的一個縮影。
近日,美國獨立調查記者本傑明·諾頓(Benjamin Norton)引用來自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的數據報道指出,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其軍事干預行動大幅增加,從1991年至2022年,美國共發動了251次軍事干預行動。而所有這些數字,都只是不完全統計。
報道截圖
美國承認發動軍事干預的國家地圖。來源: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
本傑明·諾頓這篇報道所引用的數據來自CRS一份題為《1798-2022年美國在海外使用武裝部隊事例》的報告。報告顯示,1798年到2022年,美國發動了469次軍事干預行動,其中,1798年至1990年,190多年的時間內,有218次軍事干預行動,而自1991年至2022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內,美國進行了251次軍事干預行動。
報道指出,美國的目標涉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其中包括拉丁美洲幾乎所有國家以及非洲大陸的大部分國家。
報道寫到,自1991年第一次冷戰結束以來,在美國單極霸權的時刻,華盛頓在海外的軍事干預次數大幅增加。在記錄的 469 次外國軍事干預中,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指出,美國政府僅在 5 次單獨的戰爭中正式宣戰了 11 次。
報道表示,CRS報告數據不包括美國殖民者和大英帝國的獨立戰爭,以及 1776 年和 1798 年之間的任何軍事部署,以及美國內戰。需要強調的是,所有這些數字都是保守估計,並不包括美國的特種行動、秘密行動或國內部署等。
CRS報告同樣排除了美國軍隊針對土著人民的部署,當時他們在向西遷移者殖民擴張的暴力過程中系統地進行種族清洗。CRS承認它忽略了「在美國西部的勘探、定居和平定中持續使用的美國軍事行動。」
塔夫茨大學戰略研究中心的軍事干預項目記錄了更多的對外干預。
該項目寫道:「自 1776 年以來,美國已經進行了 500 多次國際軍事干預,其中近 60% 是在 1950 年至 2017 年間進行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任務中有超過三分之一髮生在 1999 年之後。」
1776 年-2017年,美國進行的國際軍事干預行動(按時代和地區)。來源:塔夫茨大學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干預項目
1776 年-2017年,美國進行的國際軍事干預行動(按年份和地區)。來源:塔夫茨大學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干預項目
項目補充說:「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我們預計美國將減少其在海外的軍事干預,假設威脅和利益減少。但這些模式卻恰恰相反——美國增加了在海外的軍事介入。」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局勢急劇升溫,巴基斯坦稱回應挑釁,對印度發起軍事行動。而印度早前被巴方擊落5架軍機,為了掩蓋失敗,印方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戰。
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在X平台迅速傳播,但幾乎在每個相關帖子下面,都有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這些消息是「謠言」。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有中國用戶進行了總結:「印度人是我見過最嘴硬的群體了。完全不會內耗的類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肯定一堆自己的反對派開始唱衰,但印度人一致 @grok 然後說是fake news。」
grok是X平台的人工智能,能進行一定的消息核實。這兩天,印度人拼命@grok,希望能得到否定的回答,馬斯克應該對印度IP進行額外收費。
雖然印度用戶拼命否認,但國際媒體的報道卻逐步核實了消息。《法國24小時》5月9日援引法國國防部消息稱,法國通過陣風戰機的技術數據確認,至少一架印度陣風戰機在衝突中被擊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月8日表示,已收到「可信報告」,證實印度在衝突中損失了戰機。
路透、美聯等西方媒體都陸續進行了報道,進一步打臉了那些四處否認的印度用戶。
在印度國內,總理莫迪取消外訪,處理從來沒遇到過的、超乎想像的軍事挫敗。隨後,印度進入了歷史最嚴的信息監管,連論壇都不提戰機被滅的事。
X平台9日發文稱,該公司近日收到了印度政府的行政令,要求其封禁超8000個賬戶,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和監禁該公司當地員工等處罰。該公司披露,印度政府還要求屏蔽印度用戶對包括國際新聞機構和知名用戶在內的眾多賬號的訪問。
該平台稱,「在多數情況下,印度政府沒有具體說明某個賬戶的哪些帖子違反了印度當地法律。對於大量被封禁賬戶,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證據或理由。」
X平台表示,迫於壓力,已開始封禁印度境內的指定賬戶。但該公司並不贊同印度政府的要求。該公司在帖文中寫道,「封鎖所有賬戶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這一要求實質上已構成對現有和未來內容的審查,也違背了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這些賬戶發布了印度戰機被擊落的消息,讓莫迪政府顏面盡失。報道還指出,這些賬號不僅有媒體和個人賬戶,還包括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媒體和名人賬戶,顯然是為了切斷巴基斯坦方面的信息傳播渠道。
除了X平台,在印度政府的請求下,Facebook也封禁了一些傳播印度戰敗消息的用戶。
印度人還瞄準了互聯網上另一個權威平台——維基百科,試圖更改維基百科的詞條來保證他們在印巴空戰中的「勝利」,他們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1架F-16和2架JF-17戰機。
這個消息很快被闢謠。所謂巴基斯坦F-16被擊落的說法源於一張AI生成的圖片,而兩架JF-17被擊落的說法則來自一段經過AI編輯的視頻,視頻中偽造了一名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承認」損失的畫面。
《印度快報》5月8日曾短暫刊登了一篇報道,聲稱「巴基斯坦F-16在拉賈斯坦邦被擊落」,但該報道在數小時後被撤回,應該編輯自己發現不對頭。
《歐亞時報》5月9日的報道也對此進行了闢謠,指出這些所謂「巴基斯坦承認損失」的視頻和圖片均未得到任何官方證實。
最嚴重的打臉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規定了使用範圍,只能用於反恐,而不能用於邊境衝突,對外作戰。也就是說,F-16在這次衝突中是被鎖定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戰場。
實際上,這是一條老謠言。2019年印巴衝突時,印度就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F-16,但實際上是自己損失了一架米格-21戰機。
維基百科上的相關頁面在24小時內被編輯了超過300次,其中大部分編輯來自印度IP地址,內容多為誇大印度戰果或否認己方損失。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最終鎖定了相關頁面,刪除了虛假內容,禁止匿名編輯,以防止進一步的虛假信息傳播。
從封禁用戶到更改維基百科,空戰失敗的印度發動了瘋狂的輿論戰,試圖挽回形象。
就如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數字媒體專家夏爾馬(Anurag Sharma)所言,印度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策略反映了其對「信息主權」的重視,但這種策略在國際舞台上往往適得其反。
夏爾馬指出:「印度政府和用戶試圖通過封禁和否認來控制敘事,但這在全球化的信息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相總會以某種形式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