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皇室男子脫髮基因強大 男女遺傳禿頭機率一文睇清

生活事

英皇室男子脫髮基因強大 男女遺傳禿頭機率一文睇清
生活事

生活事

英皇室男子脫髮基因強大 男女遺傳禿頭機率一文睇清

2022年09月20日 17:00

無人可以倖免

英國皇室的強大脫髮、禿頭基因,令致英皇查理斯三世、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威廉王子、哈里等均無一倖免,研究指出,皇室脫髮的源頭,來自英女皇皇夫菲臘親皇的父系家族,他原為希臘皇子,其父及爺爺都是禿子。

更多相片
AP圖片

AP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AP圖片

AP圖片

現時外界更開始關注及擔心,喬治小王子前額髮際線明顯有點過高的迹象。究竟,遺傳性脫髮的機理,是如何形成?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禿頭遺傳基因密碼

遺傳性脫髮這種雄性激素脫髮,源於體內的睪酮在5α-還原酶作用下,形成一種雄性激素DHT(即雙氫睪酮,是引起脫髮的元兇),DHT與頭皮毛囊細胞的雄激素受體結合後,便會導致毛囊萎縮、消失,最後形成脫髮、禿頭。

已有研究指,雄性激素源性脫髮雖然屬於「從性遺傳性」,當中存有遺傳表現受性別影響的變數,即是男性是「顯性遺傳」,女性則屬於「隱性遺傳」居多,因此,遺傳性脫髮問題,並非男性才會有。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目測已可判斷 「遺傳脫髮」機會率

首先不論男或女都有可能遺傳脫髮的基因。

父母中若只有一人禿頭,子女不一定會禿頭。若父母都禿頭(或母親帶有脫髮基因,但沒表現出症狀,即隱性遺傳),兒子大概逃不了禿頭的最終極命運。

即使父母都沒禿頭,兒子也有禿頭的可能,因為有可能母親攜帶了脫髮基因,但沒有表現出病徵(即母親是隱性遺傳),而作為男性,兒子剛好遺傳了媽媽的脫髮基因,並且不幸地表現了出來。

當男女的毛囊對DHT敏感度相同時,由於女性體內DHT相對地較男性的為少,故女性表現出來的症狀、程度會與男性有別,女性的徵狀一般較男性為輕。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各種治療方法

因為遺傳性脫髮源於基因,所以現時醫學上仍沒根治之法,只有針對症狀,作改善性的治療。

目前已沿用已久的藥物為口服藥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以及外塗的「米諾地爾」(Minoxidil),兩種藥物均需要於早期脫髮階段進行治療,若毛𡄜本身已萎縮消失,則難以奏效,而且兩者均需要長期用藥。

「非那雄胺」在本港屬於醫生處方藥物,建議只供男性服用,治療脫髮的常用劑量是每天1mg,持續至少3個月。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疲倦、性能力或興趣的改變(影響性能力這方面的機率一般不高),計畫生育者須停用,以避免畸胎的風險。

停止服用「非那雄胺」後,療效可在12個月內逆轉。建議停藥不宜驟然停止,可採取漸進式停藥,例如一天吃一片,改為一天吃半片,或兩天吃一次等等,如此類推。用3至4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停藥。停藥前,如沒有使用米諾地爾,建議可外塗米諾地爾。

外塗的「米諾地爾」是用來治療脫髮的血管擴張劑,作用為增加頭髮細胞的血流量,從而刺激它們的生長。男女均可使用,分2%及5%劑量,應按所需及醫生建議選用合適劑量,此藥在港屬非醫生處方藥品。常見副作用為髮質改變、痕癢、接觸性皮膚炎及臉色泛紅,如出現以上情況,可調節用量及次數,以舒緩徵狀。必須長期使用,一旦停藥,會再度出現脫髮。

如果頭皮已沒足夠的毛𡄜,可考慮進行植髮手術,一般是於頭部「後尾枕區」動手術取出毛囊,因這區域的毛𡄜對DHT不敏感,適宜被移植到脫髮區域,而術後仍需要繼續用藥,以助維持效果。

正規的植髮手術,手術成功且植髮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一般能維持10至20年時間。不過,具體可維持多久,還須視乎個人的頭髮基礎狀況。

最簡單的替代療法,即是佩戴假髮。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一文睇清男女遺傳禿頭機率 ,附3大有效療法。

台灣一名營養師教5招改變生活型態預防糖尿病,其中運動和飲食均是關鍵!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糖尿病患病率高 併發症風險不容忽視

糖尿病非常普遍,現時在香港約每10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當,除了易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腳」等嚴重併發症,亦會對整體健康構成長遠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不良生活習慣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針對此問題,台灣註冊營養師珊珊近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糖尿病並非無法預防,許多慢性疾病其實與長年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她強調,久坐少動、飲食不均、經常熬夜,以及吸煙飲酒等都是高危因素,長期忽視將增加患上三高乃至更嚴重疾病的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建議

珊珊指出,偶爾享用大餐或炸物無可厚非,有助心靈獲得滿足,但若天天放縱,例如經常進食高油高糖食物,對身體而言無異於長期消耗。尤其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士,更應重視日常作息與飲食的調整。對此,她列出了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方向給大家參考:

1. 減重5%至10%: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人士而言,減重不僅是必要的,更應列為首要目標。

2. 控制脂肪攝取:每日總脂肪攝取應控制於總熱量的3成以下。

3.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飽和脂肪應控制於每日總熱量的1成以下。

4.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每攝取1,000千卡熱量應配合15克膳食纖維。例如,每日攝取1,500千卡者,應攝取不少於23克纖維,攝取1,800千卡者,則建議至少27克。

5. 規律運動: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健康從來不是單靠「節食」或「短期努力」就能達成,而是一種長期累積的生活態度。唯有建立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疾病的威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