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的牙醫短缺問題持續惡化。由於輪候需時,有民調發現,大批英國人忍受不住牙痛,選擇自行拔牙。
據《每日郵報》21日報道,英國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委託獨立民調機構,訪問2,234名英國人,結果發現NHS牙科服務長期爆滿,有2成英國人過去一年無法預約NHS牙科服務,當中27%改到私人牙科診所就診,21%則選擇自行拔牙。
《每日郵報》有關報道。《每日郵報》官網截圖。
《衛報》引述慈善機構薩默塞特健康監察(Healthwatch Somerset),稱英國西南部薩默塞特郡(Somerset)的新患者幾乎已無法在當地註冊成為NHS牙科患者。有女患者指,她難以忍受牙膿腫帶來的疼痛,只好要求丈夫幫忙用針刺穿,自己再用加入鹽的溫水漱口消毒;亦有居民稱,自己的補牙材料開始剝落,目前使用臨時補牙工具已有6個月,預計接下來都要繼續使用,直至無法忍受牙痛為止。有英國民眾透露,自己徒手或用鉗拔出已變黑的牙齒,並用樹脂及強力膠水自製假牙。
自由民主黨表示,目前政府資金短缺、公營機構人手不足,以致市民無法預約NHS牙科服務。該黨形容,部分患者要自行拔牙,是一件全國性醜聞,呼籲政府加快招募牙醫,解決問題。
口腔健康基金會行政總裁卡特(Nigel Carter)分析指,新冠疫情、英國脫歐、培訓的新牙醫數量減少,再加上現任牙醫對NHS合同感不滿,才會造成NHS牙醫不斷流失。卡特補充,他知道已有民衆自行使用填充物,甚至是拔牙,批評NHS迄今還在否認目前存在的問題。
圖:英國NHS牙醫服務。AP圖片。
英國牙醫協會指出,自己充當牙醫的行為(DIY dentistry),不應在21世紀的發達國家中發生,但無奈的是,有數以百萬計英國人別無選擇,有人甚至徒手,在沒有工具輔助下進行。
協會形容,NHS如今擁有的牙醫數量是十年來新低,它的牙科服務已變成「一個爛透的系統」,令牙醫和病人深感失望。協會又批評政府每年只向牙科護理撥出約30億英鎊(約295億港元)資金,金額僅足夠覆蓋約一半人口的診治成本,原定2010年開始承諾的合同改革遲遲未有落實。
協會主席艾迪·克勞奇促請政府提供更多支援,防止維多利亞時期自行治療的恐怖情況重現。
翻查資料, NHS牙醫人數由2020年底的23,733人,跌至今年1月底的21,544人。《衛報》估計,該批牙醫的離開,已造成有4百萬人無法獲得NHS牙科服務。由於NHS牙醫短缺,有病人更加要等候3年才獲得預約。
雖然英國牙醫業和民眾同樣渴望政府注資,但英國政府目前的財政狀況非常惡劣。現時,政府債務累計達2.2兆英鎊,約等於英國GDP的98.8%,創下二次大戰後次高的歷史紀錄。《泰晤士報》亦報道,英國要償還82億英鎊的應付債務利息,是1997年有記錄以來8月最高的債務記錄。換言之,NHS牙醫短缺和英國人自行拔牙的問題只會不斷惡化。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5月8日英美簽訂了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美方對英國鋼鐵和製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暗藏了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13日報道,中方回應該協議,強調了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國家間的合作不應違背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報道認為,中方的言論可能使英國政府重啟對華關係時,面臨更大挑戰。
據《金融時報》引述貿易及外交人士稱,美國與英國上星期達成的「貿易協議」,是特朗普政府自上月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後首個協議,涉及對英國鋼鐵與製藥產業施加附帶條款,就是英國需「迅速滿足美方對供應鏈安全及相關生產設施所有權的要求,以獲得美國關稅的豁免或減免優惠政策。
英美簽訂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
該協議指出,對英商品的關稅減免將取決於「第232條調查」(Section 232 investigations),該調查旨在判斷特定進口產品是否及如何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報道稱,表面上看,該條款適用於所有第三國,但英國官員承認,特朗普已暗示中國是其針對目標。
英國前貿易官員雷尼森認為,這條款是美國政府的對長期限制中國參與全球戰略性商品供應政策的進一步升級,華府希望英國和其他國家公開關鍵訊息,最終切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尤其在鋼鐵等敏感領域。雷尼森為,若英國為換取關稅豁免,在對華貿易上進一步地附和美方立場,中方很可能以某種形式進行反制。
外交人士進一步指出,美方與英方達成的所謂「安全條款」,可能成為美國迫使其他盟友將中國排除在關鍵供應鏈外的「樣辦」(template),脅迫英國等盟友在敏感領域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和合作。
報道引述關注貿易的英國政府顧問稱,英方接受美方的「安全條款」,讓中方感意外和不安,尤其是在英國首相施紀賢領導的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對華關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方人士說,中國將需要做出回應,英國不應倉促同意這項協議。
據報道,對協議中涉及中國內容,英國政府聲稱,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旨在「保障關鍵行業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保護英國企業,並為未來更大規模的貿易奠定基礎」,但又同時強調「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對英國仍然至關重要」,英國正「繼續以務實態度在符合本國及全球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報道稱,中方此前已警告,各國勿與美國簽署威脅到中方利益的貿易協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表示,中方注意到一些經濟體也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需要強調的是,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方願與各方一道,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淩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觀察者網》引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生表示,華府很明顯會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中,強迫對方接受類似條款以孤立中方,英方此舉對中方是不公平的,「這種毒藥條款(poison pill clause)其實比關稅還惡劣。」
但張燕生認為,中方不應立即採取反制行動,而是應該在與英方的對話中直截了當地提出此問題。他認為,根本性的問題在於美國,其他國家只是次要角色,應該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討論。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雙方就會談達成結果發表了聯合聲明。
商務部5月12日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
5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發言人又說,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