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印度之後,再有美國的亞洲盟友倒戈,表明購買俄羅斯能源。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由於美聯儲積極地加息,再加上菲律賓比索缺乏升值的基礎,菲政府必須加緊處理通脹問題。目前當局正和俄羅斯等國家商討,購買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確保燃料、食品、飼料和化肥等重要資源的供應多樣化,壓低價格。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接受《彭博社》專訪。《彭博社》官網圖片。
被問到俄烏戰爭帶來的對俄制裁,小馬可斯承認,政治方面會較棘手,但無論如何,國家利益都要優先,菲律賓即將和這些國家達成協議。他重申,政府不能容忍民眾無法購買食品,電力和水源等生活必需品的情況發生。
《彭博社》補充指,以上言論是小馬可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後發表。
正當拜登及其盟友七國集團(G7)領導人試圖推動更多國家制裁和孤立俄羅斯之際,小馬可斯的講話反映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面臨的兩難抉擇,既擔心潛在的政治後果,也害怕物價高漲,使到民眾陷入貧困。
小馬可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綜合外媒報道,菲律賓正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由於該國長期依賴進口石油和小麥等產品。自俄烏戰爭爆發,大宗商品價格急速飆升,再加上美元強勢、比索下挫,該國的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按年上漲6.4%,創2018年10月以來的新高。雖然通脹率在8月稍為回落至6.3%,但仍然遠高於央行2%至4%的目標。菲律賓央行日前宣布年度第五次加息,將指標利率提升至4.25厘,遏抑通脹。
為兌現競選承諾,確保糧食充足,小馬可斯在6月20日宣布,將會兼任農業部長。他形容食品價格在「外部力量」推動下持續走高,兼任農業部長有利他回歸菲律賓農業的基礎,進行價值鏈的重組,提高糧食自給率。
翻查資料,小馬可斯此前是菲律賓參議院的農業和食品委員會成員,他曾經批評政府對農產品的「進口導向政策」和對農業的忽視,導致食品價格經常失控。
值得留意的是,傳統上,菲律賓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兩國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末期,當時的菲律賓經過西班牙革命、美西和美菲兩場戰爭後,成為美國殖民地。
有分析認為,如今,小馬可斯學習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未有追隨大哥美國,相信會吸引更多發展中國家仿傚,歐美的制裁措施將會像多米諾骨牌般倒下。而事實上,制裁措施已經有名無實。美媒早前引述美國高級官員證實,沙特作為產油及出口大國,都在加大力度,購買俄油,用於本國發電,騰出來的沙特石油則賣給歐洲,換個好價錢。換言之,即使日後推出價格上限,或其他制裁措施,俄羅斯都能夠通過這類方式出口能源。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局勢急劇升溫,巴基斯坦稱回應挑釁,對印度發起軍事行動。而印度早前被巴方擊落5架軍機,為了掩蓋失敗,印方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戰。
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在X平台迅速傳播,但幾乎在每個相關帖子下面,都有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這些消息是「謠言」。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有中國用戶進行了總結:「印度人是我見過最嘴硬的群體了。完全不會內耗的類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肯定一堆自己的反對派開始唱衰,但印度人一致 @grok 然後說是fake news。」
grok是X平台的人工智能,能進行一定的消息核實。這兩天,印度人拼命@grok,希望能得到否定的回答,馬斯克應該對印度IP進行額外收費。
雖然印度用戶拼命否認,但國際媒體的報道卻逐步核實了消息。《法國24小時》5月9日援引法國國防部消息稱,法國通過陣風戰機的技術數據確認,至少一架印度陣風戰機在衝突中被擊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月8日表示,已收到「可信報告」,證實印度在衝突中損失了戰機。
路透、美聯等西方媒體都陸續進行了報道,進一步打臉了那些四處否認的印度用戶。
在印度國內,總理莫迪取消外訪,處理從來沒遇到過的、超乎想像的軍事挫敗。隨後,印度進入了歷史最嚴的信息監管,連論壇都不提戰機被滅的事。
X平台9日發文稱,該公司近日收到了印度政府的行政令,要求其封禁超8000個賬戶,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和監禁該公司當地員工等處罰。該公司披露,印度政府還要求屏蔽印度用戶對包括國際新聞機構和知名用戶在內的眾多賬號的訪問。
該平台稱,「在多數情況下,印度政府沒有具體說明某個賬戶的哪些帖子違反了印度當地法律。對於大量被封禁賬戶,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證據或理由。」
X平台表示,迫於壓力,已開始封禁印度境內的指定賬戶。但該公司並不贊同印度政府的要求。該公司在帖文中寫道,「封鎖所有賬戶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這一要求實質上已構成對現有和未來內容的審查,也違背了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這些賬戶發布了印度戰機被擊落的消息,讓莫迪政府顏面盡失。報道還指出,這些賬號不僅有媒體和個人賬戶,還包括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媒體和名人賬戶,顯然是為了切斷巴基斯坦方面的信息傳播渠道。
除了X平台,在印度政府的請求下,Facebook也封禁了一些傳播印度戰敗消息的用戶。
印度人還瞄準了互聯網上另一個權威平台——維基百科,試圖更改維基百科的詞條來保證他們在印巴空戰中的「勝利」,他們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1架F-16和2架JF-17戰機。
這個消息很快被闢謠。所謂巴基斯坦F-16被擊落的說法源於一張AI生成的圖片,而兩架JF-17被擊落的說法則來自一段經過AI編輯的視頻,視頻中偽造了一名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承認」損失的畫面。
《印度快報》5月8日曾短暫刊登了一篇報道,聲稱「巴基斯坦F-16在拉賈斯坦邦被擊落」,但該報道在數小時後被撤回,應該編輯自己發現不對頭。
《歐亞時報》5月9日的報道也對此進行了闢謠,指出這些所謂「巴基斯坦承認損失」的視頻和圖片均未得到任何官方證實。
最嚴重的打臉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規定了使用範圍,只能用於反恐,而不能用於邊境衝突,對外作戰。也就是說,F-16在這次衝突中是被鎖定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戰場。
實際上,這是一條老謠言。2019年印巴衝突時,印度就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F-16,但實際上是自己損失了一架米格-21戰機。
維基百科上的相關頁面在24小時內被編輯了超過300次,其中大部分編輯來自印度IP地址,內容多為誇大印度戰果或否認己方損失。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最終鎖定了相關頁面,刪除了虛假內容,禁止匿名編輯,以防止進一步的虛假信息傳播。
從封禁用戶到更改維基百科,空戰失敗的印度發動了瘋狂的輿論戰,試圖挽回形象。
就如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數字媒體專家夏爾馬(Anurag Sharma)所言,印度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策略反映了其對「信息主權」的重視,但這種策略在國際舞台上往往適得其反。
夏爾馬指出:「印度政府和用戶試圖通過封禁和否認來控制敘事,但這在全球化的信息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相總會以某種形式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