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邊境小鎮普熱沃多周二(11月15日)遭到飛彈襲擊,造成兩名工人身亡。雖然美國總統拜登證實,從彈道軌跡看來,飛彈不太可能來自俄羅斯,但全球關注北約集體防禦機制會迫使歐美等國捲入俄烏戰爭。
波蘭邊境小鎮普熱沃多周二(11月15日)遭到飛彈襲擊。AP圖片。
有分析認為,北約如同無牙老虎。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自北約1949年成立以來,公約第4條共啟動過7次,最近1次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位於北約東邊前線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共同啟動第4條。而俗稱「集體防衛條款」的北約第5條,至今只啟動過1次,即美國2001年遭到911恐怖攻擊,北約決定出兵阿富汗。換言之,北約只有美國本土遇襲才啟動過一次,波蘭不等同美國本土,嚴重性並非對等。
值得留意的是,北約第5條是這樣寫:「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生,每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承認之單獨或集體自衛權利之行使,應單獨並會同其他締約國採取視為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協助被攻擊之一國或數國以恢復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之安全。此等武裝攻擊及因此而採取之一切措施,均應立即呈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安全理事會採取恢復並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時,此項措施應即終止。」
美國曾用北約第5條,出兵阿富汗。NATO圖片。
這意味著,北約第5條只規定了「攻擊一個視同攻擊全體」的原則,但沒有規定成員國「必須」對侵略方宣戰或反擊,其他成員國沒有對侵略方宣戰或反擊的義務。
再者,撇開條文未有規定必須反擊,北約第5條都給予各成員國空間決定採取哪種方式回應侵略方的攻擊。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的非營利機構「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律師艾布萊特(Katherine Yon Ebright)表示,各北約成員國,都會按自己本國法律定義,決定是否軍援。
以美國為例,國會是憲法賦予宣戰權力的對象,負責撥款、監督軍事費,總統要國會授權才能出兵。當年,美國出兵阿富汗,參議院98:0,眾議院420:1通過《授權使用軍事武力共同決議案》(Authorization for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AUMF)。當2001年北約啟動第5條時,英國,德國都同樣通過國會同意,才出兵協助美國。分析指,當時美國朝野面對本土恐襲,內外一致對外,如今面對的是核武大國俄羅斯,美國國會難以凝聚出兵的共識,例如,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曾表明,擔心美國捲入和俄羅斯的戰爭。 即使能解決上述困難,美國前駐北約大使、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爾德(Ivo Daalder)也指出,第五條無法僅由單一會員國啟動,「需要北約共識」。
分析又引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的史實,稱波蘭事前做好充分準備,構建與英法的軍事同盟,迫使德國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 1939年3月31日,英國政府在國會中明確表示:如果波蘭遭受攻擊,將協同法國全力支援波蘭。4月6日,波蘭外交部長訪問英國,雙方同意結成軍事同盟(Anglo-Polish Military Alliance),並開始討論盟約的具體內容。8月25日,英波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至於法國,則在同年5月19日與波蘭簽訂軍事同盟條約(Kasprzycki–Gamelin Convention),雙方約定:一旦德國與波蘭爆發戰爭,法國會立刻對德國進行空襲。法國承諾在法國動員的第三天,法國軍隊會對德國發動牽制性攻擊,並最遲在動員後的15天之後對德國發動總攻。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網上圖片。
然而,當9月1日德國開始對波蘭發動總攻,英法兩國只根據條約,分別對德宣戰,但實際上未有提供任何物資或派兵支援。兩國既沒有對德國進行空襲,也未有發動牽制性攻擊以至總攻擊,波蘭最終亡國。
二戰後,曾於1935至1940年期間擔任法國駐波蘭大使的萊昂諾爾(Leon Noel)在其回憶錄透露,早在1938年10月,他與法國外交部長通信時提醒,要確保移除任何波蘭遭受德國攻擊時限制法國自主決定的義務條款。法國外長喬治•博內(Georges Bonnet)向他保證,法國與波蘭簽置的協議充滿漏洞,能避免法國捲入波德戰爭。換言之,即使在二戰前,法國白紙黑字答應波蘭出兵,都有漏洞給法國避免捲入戰爭。
分析認為,從老一輩波蘭人的角度來看,北約第5條根本沒有波蘭與英法二國的軍事同盟條約的內容具體,公約沒有規定任何軍事行動的義務,堪稱一文不值。這也解釋到,東歐多國視美國駐軍如人質,要求美國派兵進駐當地,但它們未意識到,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很可能會快速撤離,屆時各成員國要自求多福。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產如大疆無人機在美國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科研、農業及救援等各行各業,物美價廉的優勢幾乎無可取代。然而美國政客卻對中國製造無人機圍追堵截,甚至擬下禁令,封殺大疆等品牌的新產品在美使用,這令一眾長期使用並信賴大疆產品的科學家一籌莫展,直斥:簡直瘋了!
大疆無人機飛越鯨魚上空,搜集噴出水柱的生物數據(DJI網站圖片)
科學家用大疆無人機收集鯨魚數據
美國《科學》雜誌在12月1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中國公司大疆(DJI)生產的消費級無人機一直是非營利性組織「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開展學術研究的主力,但在美國政客所謂「國家安全」的鼓噪聲中,這款中國產品正面臨被封殺的風險。而面對這種局面,有美國海洋科學家直呼「簡直是瘋了」,因為中國無人機別無替代,幾乎是他們唯一信任的產品。
成本低更對瀕危物種減少干擾
「海洋聯盟」數年前發起了一項名為Snotbot的項目,將無人機送往鯨魚出沒的海面,在牠們躍出水面呼氣時,采集從其體內噴射出的水柱作為研究樣本,分析其中豐富的生物數據:DNA、激素和大量微生物。而大疆出品的無人機在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研人員用大疆無人機收集鯨魚數據(DJI網站圖片)
在大疆發布的一段影片中,研究人員將樣本收集裝置掛載到大疆「悟」Inspire 1無人機上並飛往鯨魚呼出液體的空域,記錄了無人機如何以更低成本、更小風險來收集樣本,也降低了對鯨魚這樣的大型生物的干擾。
科研活動因政客法案面臨無機可用的危機
「海洋聯盟」首席執行官伊恩·科爾(Iain Kerr)表示,與傳統的活檢任務相比,Snotbot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更便宜的方法來了解瀕危的巨型動物。然而,這項科研活動正面臨美國政客法案帶來的挑戰,可能會令美國科學家無法使用中國制造的無人機開展研究活動。
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相繼於12月11日和18日通過了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大疆和道通(Autel Robotics)這兩家中國公司可能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這份長達1800頁的法案聲稱,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必須在一年內確定這兩家企業的無人機是否構成「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
大疆無人機或遭到禁止推出新產品
大疆是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制造商,銷售了美國市場一半以上的商用無人機。大疆表示,如果沒有任何機構完成相關研究,該公司的產品將被自動納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所謂的「受管制清單」之中。若真的如此,這意味著該公司「將因非自身原因而無法在美國市場推出新產品,僅僅是因為沒有任何機構選擇承擔研究我們產品的工作」。
大疆還表示,中國無人機受到了不公平的審查,公司「已主動將其產品提交定期的獨立安全審計,並擴大了在消費級和企業級無人機中內置用戶隱私控制的範圍」。
科學家直言簡直是瘋了!
《科學》雜誌也注意到,大疆的無人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研究人員的首選,無論是繪制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還是跟蹤野火煙霧中的微生物,再到監測脆弱物種的一切,都有大疆無人機的身影。大疆目前佔美國無人機市場的70%至90%,科學家表示他們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目前美國生產的無人機成本是大疆的10倍,但航程和電池壽命卻更短。
如今美國政客的這項法案,可能會讓科學家們被迫放棄手中至關重要的科研工具,讓許多使用無人機的研究人員對未來感到緊張。科爾直言「幾乎沒聽說過有誰會讓你停止使用無法替代的東西,在我看來,這簡直是瘋了!」他更表示「我不想讓劣質產品飛越瀕危物種。你需要給我最好的工具,那就是大疆。」
「海洋聯盟」科研人員放飛大疆無人機(DJI網站圖片)
部分人還表示,他們擔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林務局等其他政府機構也會效仿五角大樓,一刀切地禁止所有研究使用的大疆無人機。
愛達荷大學的野火科學家勒達·科布齊(Leda Kobziar)是火焰空氣生物學領域學者,她的研究經常要求她派遣無人機編隊進入猛烈的火焰中,從中搜集微生物信息。她感慨,即便面對火焰的高溫和對流氣團的考驗,大疆無人機的表現也「非常穩定」。相比之下,她經常看到其他品牌的無人機出現通信錯誤等故障。
為了應對可能的封殺令,科布齊團隊一直在拼湊資金,購買一架美國制造的無人機,但價格卻是大疆的兩倍,為此團隊最終只能購買一架。
科布齊團隊利用大疆無人機搜集野火中的生物樣本 《科學》雜誌(網上圖片)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湯姆·貝爾(Tom Bell)也是中國無人機的忠實用戶,他使用大疆無人機繪制沿海海藻和海草中儲存的碳地圖。為了把昂貴的傳感器帶到遠海,大疆是他唯一信任的無人機品牌,因為「你不必擔心你的無人機回不來」。如今貝爾也擔心,大多數實驗室首選的中型尺寸無人機缺乏現實的美版替代品。
華盛頓州立大學生態學家阿爾詹·梅登斯(Arjan Meddens)使用大疆無人機繪制森林生態系統地圖。他說,如果美國真的想封殺中國設備,那就投資於更好、更實惠的無人機技術,否則美國研究人員將面臨高昂的研究成本,相比其他地方的科學家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美國政客對中國無人機無端刁難已久
事實上,美國政客對中國無人機的無端刁難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2017年,美國五角大樓曾以所謂「數據安全隱患」為由,禁止美軍使用大疆無人機產品,對其開始長達一年的制裁。2020年,美國商務部又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將包括大疆在內的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自今年以來,一些美國政客仍頻頻鼓吹打壓和限制中國無人機。3月,美「中國委員會」呼籲拜登政府對中國無人機,包括從其他國家轉運進入美國的中國無人機征收更高的關稅,並采取新的激勵措施來促進美國無人機制造商的發展。
中國產無人機在美國廣泛應用於科研(DJI網站圖片)
政客封殺令引發各方不滿
但在中國無人機產品「質量好、技術高、交貨快、價格還實惠」的種種優勢面前,美政客的封殺令正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
《華爾街日報》8月7日發表的一篇報道指出,美國政客封禁中國制造無人機的企圖,正遭到國內山地救援隊、警察局和農戶等多方抵制。大批中國無人機的忠實用戶紛紛發起抗議,他們致電民選官員、撰寫專欄文章並簽署聯名信,反對封殺令,因為美國制造的無人機無論技術還是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產品。
中國產無人機物廉價美 美產無人機無法匹敵
《日經亞洲》6月也曾發文稱,包括美國肯塔基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在內的一些公共安全機構,都使用自己的預算購買了中國無人機。許多人表示,即使美國政府提高關稅,他們也會購買。一些執法人員指出,美國無人機的價格是中國無人機的三到四倍,技術水平卻無法相提並論。
肯塔基州警官特拉斯維·庫克打了個有趣的比方:「你寧願開一輛凱迪拉克Escalade(超豪華SUV),擁有一切舒適感和性能感,讓你的工作更輕松,還是你寧願花更多錢開一輛根本沒有選擇的福特Escort(緊湊型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