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當地時間20日爆料,英國政府聲稱要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卻把大批運抵英國的俄羅斯石油登記為「從其他國家進口」。這一漏洞讓俄羅斯石油源源不斷輸入英國。
報道截圖
報道揭露,今年5月,「馬里納三世」號油輪懸掛巴拿馬國旗,從俄羅斯南部港口圖阿普謝出發,運載近20萬桶石油,經5天航行,與一艘更大的希臘油輪「馬里努拉」號並排停靠希臘卡拉馬塔港附近水域。接下來36個小時,兩船之間連上大型橡皮管,「馬里納三世」號部分石油輸送至「馬里努拉」號。
這次船對船轉運完成後,「馬里努拉」號6月6日停靠英國林肯郡伊明赫姆港,卸下大約25萬桶石油。
報道指,自俄羅斯2月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包括上述運輸在內,至少39批、總價值超過2億英鎊(1英鎊約合1.18美元)的俄羅斯石油運抵英國港口,卻歸類為從其他國家進口。
英國官方數據顯示,自3月以來,價值約2300萬英鎊的俄羅斯石油運抵伊明赫姆港,進口地記錄為德國、荷蘭和比利時;價值1.3億英鎊的俄羅斯石油運抵倫敦東部泰晤士港,進口地記錄為波蘭、比利時和荷蘭。
英國國家統計局和稅務海關總署負責整理石油進口數據,按照石油發貨地、而非生產地判斷石油從哪國進口。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說法,英國6月沒有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稅務海關總署數據顯示,英國港口6月接收價值超過7800萬英鎊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地是荷蘭、愛沙尼亞、波蘭和比利時;7月再接收價值150萬英鎊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地是法國、荷蘭、德國和拉脫維亞。
一篇下議院用於向議員通報石油進口情況的研究論文顯示,英國6月和7月沒有進口俄羅斯石油。
一些油輪因船體過大無法停靠港口,需借助船對船轉運來卸貨。海事專家注意到,這一轉運方式自今年烏克蘭局勢升級以來越來越普遍。《勞埃德船舶日報》能源和航運分析師米歇爾·威斯·博克曼說,船對船轉運對於「模糊貨物的目的地和來源地確實有用」。
作為對俄制裁措施之一,英國時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3月8日宣佈計劃逐漸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英國定於12月5日起完全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多名海事專家說,英國記錄石油進口的方式以及船對船轉運石油越來越普遍將令英國難以制裁俄羅斯石油。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英媒《每日電訊報》專訪時稱,英國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已經變得「順從」,更以「吸血鬼」來形容中國,警告英國不要深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英媒質疑,納瓦羅的言論,顯示其脆弱及好戰,對中國在英國仍擁有大量投資的現實耿耿於懷。
據《每日電訊報》5月4日報道,納瓦羅宣稱英國放任北京將經濟實力擴展到全球,抨擊英國與中國重新接觸的舉動。他指,關稅談判期間,與中國的接觸將是「非常危險」;認為英國過度受隱含附帶條件的中國「恩賜」影響,警告英國應避免成為中國傾銷貨品的地方。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英美關稅貿易談判期間,挑釁中英關係。
《泰晤士報》稱,納瓦羅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解放日」關稅政策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言論引起英國官員的擔憂,因他們正努力與歐盟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同時又希望不要觸怒白宮。
去年7月,英國工黨贏得大選後,一直在推動與北京重啟溝通,採取「平衡」、「務實」的態度,認為孤立中國、「假裝中國不存在」,不符合國際現實與英國利益。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和外相林德偉先後訪華,都強調與中國建立穩定、平衡關係的必要性。《每日電訊報》說,李韻晴最近也表示倫敦是中國資金的「天然家園」。
英國財相李韻晴多次訪華,今年一月與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 AP圖片
對於納瓦羅的言論,英國政府發言人回應指,本屆政府將始終以警醒的眼光、清晰的戰略來處理英國與中國的關係,英國的國際貿易方針將繼續致力於促進英國的長期繁榮,但同時在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絕不退讓。
英國iNews網站刊登題為「英國不會對中國俯首稱臣,但世界舞台也並非美國一家獨大」的評論文章稱,納瓦羅在英國尋求與美國政府協商關稅問題的敏感時刻,抨擊英國政府,此舉暗示美國對英國及其歐洲盟友的敵意。
文章認為,納瓦羅可能對中國在英國仍擁有大量投資的現實耿耿於懷。因為均富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一份報告顯示,到2023年,英國有970家公司實際上由中國所有,創造了超過5.9萬個就業職位,收入超過1160億英鎊。該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對英國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章又稱,納瓦羅的言論表明,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存在弱點。縱使這些言論與美國政府一貫的強硬立場相符,但也掩蓋一個事實,因為特朗普和納瓦羅的關稅策略,全球貿易關係如今已岌岌可危,納瓦羅或許希望看到英國政府為達成與美國的協議,而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舉措,但這一干預行為可能遭到來自美國國內的反對。
雖然英國僅遭美方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基本稅率10%,但英國仍未能躲過特朗普對汽車和鋼鋁製品實施的25%關稅。儘管批評英國的對中政策,但納瓦羅說,英美貿易協商持續有進度。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日曾對英美盡速達成協議表示樂觀。
不過,英國與歐盟19日將舉行峰會,英、歐官方皆已釋出擬加強合作的訊號,各界預期雙方將就經貿和安全議題推動進一步整合和協調一致,包括在食品法規標準、碳交易等領域。特朗普此前曾指歐盟的存在是為了「搞」美國,又指控歐盟對進口美貨刻意設置障礙。
但英國官方曾強調,英國不需在歐盟和美國之間選邊站,兩者對英國都很重要。食品法規標準是英美貿易協商一大潛在難點。和歐盟一樣,英國目前不開放進口經賀爾蒙處理的牛肉、以及經氯洗滌的雞肉。若英國不願鬆綁食品規範,納瓦羅說,英國將為此付出成本。
在特朗普的經貿財政團隊中,納瓦羅作風一向屬激進派,信奉「關稅」作為政策工具的效用,主張美中應經貿脫鉤、世界應孤立中國。 納瓦羅在特朗普第一及和第二任期皆位居要職;對其「生存之道」,納瓦羅曾說,準則是「全心全意協助特朗普總統實現願景」,且「絕不邀功」,但永遠要「願意出面承擔罪責」。至於去年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則主張對華持平衡、務實態度。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5月3日的公開活動上表示,經貿關係不是零和遊戲,貿易壁壘如同抽刀斷水。他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總體是平衡且雙贏的,美方若濫施關稅,最終「損人害己」,將干擾企業正常經營與民眾生活,甚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破壞世界經濟穩定成長。「我們不願打關稅戰,但不怕打。我們堅定維護的不僅是自身正當權益,而且是國際經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