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甚麼中國人喜歡罵人「王八」

歷史長河

為甚麼中國人喜歡罵人「王八」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甚麼中國人喜歡罵人「王八」

2024年12月13日 10:00

中國人罵人,喜歡用「王八」一字,遇上非常討厭的人更會用上「王八蛋」,殺傷力十足。翻看史書,「王八」有其歷史原形,他便是五代十國時前蜀主王建。

據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後為忠武軍卒,稍遷隊將。」原來的意思是前蜀主王建年輕無賴,又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便被人罵作「王八」,這是比較接近的說法。

更多相片
「王八」的歷史原形人物是前蜀主王建 (網上圖片)

「王八」的歷史原形人物是前蜀主王建 (網上圖片)

「王八」之說又與烏龜有關 (網上圖片)

「王八」之說又與烏龜有關 (網上圖片)

南宋影青刻「龜鶴遐齡」梭邊盞連托 (網上圖片)

南宋影青刻「龜鶴遐齡」梭邊盞連托 (網上圖片)

這「王八」(設計圖片)

這「王八」(設計圖片)

清代廣州花艇(海上妓院)模型,有以綠色為主。(資料圖片)

清代廣州花艇(海上妓院)模型,有以綠色為主。(資料圖片)

「王八」的歷史原形人物是前蜀主王建 (網上圖片)

「王八」的歷史原形人物是前蜀主王建 (網上圖片)

現今罵人「王八」有多重意思,並非單純解作像王建之「無賴」,另一個比較常見的說法指妻子有外遇的男人,即俗稱「戴綠帽」,使「王八」又與烏龜有關。以常見的烏龜擁有綠色外殼,而古人的床底不少會採用烏龜裝飾,所以便有用烏龜來形容床第有染之事。據《唐史》及《封氏聞見記》所記,李封為延陵令時,採用一個有趣的方法懲罰手下,即手下犯罪,判罰戴綠頭巾以恥之,並以所罰之輕重定戴綠頭巾日數。久而久之,便在吳地(延陵及附近)形成戴綠頭巾代表罪人的文化。在明代,更規定伶人穿綠衣,以示其低賤身份,及後演變成妓院中作雜務的男性僕役,見晚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述農道:『這沒有甚麼蹊蹺,不過他出身微賤,聽說還是個王八,所以沒有甚人去理他。』」

「王八」之說又與烏龜有關 (網上圖片)

「王八」之說又與烏龜有關 (網上圖片)

第三種說法與道德有關,此說盛行於明清時期。相傳「王八」是「忘八」的諧音,這裏的「八」是指八項德行,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忘八就是無恥,這種解釋多見於明清小說,如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諺語始...又罵人「王八賊」,蓋五代王建行八,素盜驢販私鹽,人罵王八賊也。...」及清‧翟灝《通俗編》〈卷十一〉:「王八〔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七修類稿〕」「今詈人曰、王八。或云忘八之訛。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不然也。」不過這一說法已與唐及五代相差甚遠,以下即嘗試解釋為「王八」歷史原形會成於五代十國時期呢?

南宋影青刻「龜鶴遐齡」梭邊盞連托 (網上圖片)

南宋影青刻「龜鶴遐齡」梭邊盞連托 (網上圖片)

現代人喜歡幫人改「花名」。由於「花名」能令人「對號入座」,更易於聯想到對方,如「肥仔」、「鼻屎怪」等等,加上欺凌文化盛行,所以長久不衰。例如著名個人電腦CPU品牌Intel,因為放慢推出新產品的腳步,每代產品僅小修小改,所以有「牙膏廠」的戲稱,而政治人物則更甚。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又稱「侵」、「侵侵」或「當奴侵」,主要與他火爆的性格,挑起中美貿易戰等有關。不過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唐代人喜歡此道,而且原理相同,都是根據當事人的容貌、性格、言行舉止等特徵給他們取外號,亦稱「諢名」,其中不乏對人貶斥、譏諷、挖苦的稱謂。比如宰相蘇味道辦事兩端不置可否且有手摸床角的習慣,人稱「蘇模棱」。盧懷慎居宰輔之位,遇事唯唯諾諾,被人戲稱「伴食宰相」。李林甫笑裏藏刀,人稱「李貓」,又稱「肉腰刀」等等。

這「王八」(設計圖片)

這「王八」(設計圖片)

在唐代,張元一及魏光乘兩位官員更是有名喜歡幫人改「諢名」。如對於唐玄宗的名相姚崇,因為身材高大,走路又快,魏光乘說他是「趕蛇鸛鵲」。又如呂延嗣因為頭髮稀疏,而被魏光乘笑稱是「日本國使人」。

清代廣州花艇(海上妓院)模型,有以綠色為主。(資料圖片)

清代廣州花艇(海上妓院)模型,有以綠色為主。(資料圖片)

魏光乘不分輕重為眾人改「諢名」,最終只會犯眾憎,惡有惡報。當時有「京師三豹」之ㄧ的監察御史李全交,即以「品題朝士」(隨意評定朝廷命官)的罪名對魏光乘提出了彈劾。結果魏光乘從左拾遺的職位貶官到新州的新興縣(今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當縣尉了,這不得不說是很重的懲罰。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