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28日)指示相關閣僚到2027年度將防衛費增至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且將國防預算在5年內的推進視為當務之急。有日媒分析指,此舉是為挽救岸田內閣跌至歷史新低的支持率。但由於日本公共財政狀況不佳,就如何提升防衛經費的財源,防衛省以及財務省鷹派之間存在爭議。有專家亦指出,日政府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提高防衛預算,或將成為東亞地區安全環境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岸田文雄。AP圖片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岸田文雄28日在首相官邸同防衛相濱田靖一和財務相鈴木俊一會談,要求就防衛費預算採取措施,確保在2027年度防衛費及相關預算合計達到日本GDP的2%。
日媒指岸田強調在5年內增加防衛費屬於當務之急,而政府正考慮為相關預算設定新框架,結合研發和公共基礎設施等4個領域的支出。
日本的國防預算長期以來佔GDP的1%左右。2022年度初,日本防衛省的預算為5.4萬億日元左右。若以5年內達到北約國家佔GDP2%的水準,以現有GDP為前提,2027年日本防衛費將達到約11萬億日元。
日本政府擬大幅增加防衛費,以達2027年度防衛費及相關預算合計佔GDP2%的目標。AP圖片
此前,岸田文雄就增加防衛費發表的公開言論中,一直以「相當程度」來表述,這是岸田文雄首次明確增加防衛費的具體指標。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岸田認為,根據東亞的嚴峻安保環境,已經事不宜遲。而日本自民黨內以安倍派為主,也有人對籌集防衛費的增稅持慎重意見。這取決於確保可以長期增加防衛費的穩定財源是否已有眉目。岸田指示年內確定財源。他指出,「首先進行財政支出改革」,「需要穩定支撐財政支出的切實的財源措施」。
日本政府關於增加防衛費的有識之士會議提出,「需要通過廣泛的稅目,由國民負擔財源」。日本政府內部有人認為,應該通過法人稅、所得稅、煙草稅等增稅籌集財源。
共同社預計,接下來直至今年年底的時間內,日本政府以及執政黨內部將就包括增稅在內的各類政策調整展開全面協商。
受到醜聞纏身不斷撤換重要閣員的衝擊影響,岸田內閣的支持率,跌到33.1%的歷史新低點。《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認為,岸田展現帶頭推動強化防衛力的姿態,意在提升支持率以鞏固其政權運營。根據共同社公佈的最新民調,超過六成民眾希望日本擁有反擊能力。
自俄烏危機發生以來,自民黨一直公開要求日本政府大幅增加防衛費預算。日本財務省今年8月31日公佈了政府各部門向其遞交的2023財年預算申請總額,其中防衛預算申請額高達5.5947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據新華社9月1日消息,日媒援引政府內部人士消息報道說,加上未明確金額的項目,2023財年最終的防衛預算將突破6萬億日元,或達6.5萬億日元。不過政府需要完成更新數項國防政策後,再確定上述數字。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神保謙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在年底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將從根本上強化日本防衛能力,防區外防禦能力和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反擊能力)是未來防衛費應重點投入的領域。其中針對中國應重點強化通過提升防區外防禦能力獲得廣域打擊能力,強化對中國海上力量、固定軍事目標的攻擊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表示,日本政府先前只是放風,渲染俄烏衝突、周邊以及國際形勢變化,聲稱要保護所謂「國家安全」,為提高防衛預算作鋪墊。現在,岸田跟財相和防相談這件事情,說明已經進入落實階段。呂耀東表示,作為一個受和平憲法限制、於二戰時期發動過侵略戰爭的國家,日本現在開始增加防衛力,它將因此成為東亞地區安全環境的最大不穩定因素。對這一點,整個國際社會尤其是東亞地區早已感覺到。「一個號稱走和平道路的國家重新武裝自己,大家肯定要對它的行為打一個問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備受Signal群組洩密醜聞困擾的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再被爆亂下軍事指令,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毫不知情,不單凸顯其難以控制,也反映白宮尤其五角大樓內部政策及指揮極其混亂,甚至內訌加劇。
路透社5月6日報道,以「赫格塞斯下令取消烏克蘭武器令白宮措手不及」為題,爆出在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約一星期後,美國軍方向三家以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和卡塔爾美國基地為基地的貨運航空公司發出指令,停止 11 個滿載砲彈和其他武器飛往烏克蘭的航班。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幾小時內,來自基輔的烏克蘭人和負責協調物資運送的波蘭官員就,向美方提出大量疑問,究竟誰命令美運輸司令部(簡稱 TRANSCOM)停止飛行?是否永久停止所有援助?但此刻,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高級國安官員竟無法提供答案。一星期之內,航班恢復飛行。
據路透社查閱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口頭命令來自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辦公室。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是透過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命令。
路透社引述3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結束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但之後特朗普取消了會議。兩位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稱,會談中提出了停止對烏克蘭援助的想法,但總統並未下達停止對烏援助的指示。據兩位了解白宮私人討論的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總統和與會的其他高級國安官員都不知道赫格塞斯的命令。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當時白宮告訴路透社,赫格塞斯遵循特朗普指示,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指這是政府立場,惟當時白宮沒解釋為何該項命令被迅速撤銷。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說,結束俄烏戰爭談判一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局面,白宮不會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中政府高層官員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最重要是,與特朗普就任時相比,「今天的戰爭更接近結束」。但據記錄,該次取消行動對運輸司令部造成了220萬美元的損失。1個月後,白宮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的暫停軍事援助的命令正式生效。
報道指,5名知情人士證實,航班暫停數日顯示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國安政策方面存在混亂,而在五角大樓,混亂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外交政策內部分歧、根深蒂固內部積怨、及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是問題所在。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烏克蘭和歐洲官員於2月2日起詢問暫停飛行一事。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國防部長「SECDEF」曾下達口頭命令,停止飛行,但飛行於2月5日恢復。
然而,貨物運輸暫停數日,引起基輔民眾恐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其後與烏方的談話中,美國政府將暫停視為「內部政治」。被取消的航班上載有拜登政府早已批准並獲得國會授權的武器。
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部分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交付,但仍有少量援助在籌備中,計劃今年夏天完成交付。
事實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需多個部門批准,可能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美國的大部分軍援都經過波蘭的物流中心,然後由烏克蘭代表接收並運入國。目前尚不清楚11 個被取消的航班是否是該月僅有的原定航班,波蘭已經儲存多少援助物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曝光之際,正值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美國國務卿的通訊受包括國會在內的審查。
3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赫格塞斯誤解了與總統關於烏克蘭政策和援助運輸的討論,但無進一步說明。另4位了解情況的人士稱,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建議赫格塞斯考慮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惟當中許多人其實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多年來一直反對美對烏的援助。有知情人士形容,當時僅是「後勤暫停」。
消息人士透露,1月30日,赫格塞斯到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帶了一份由特朗普一些高級政策顧問起草的備忘錄,促白宮考慮暫停對烏運武,以便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當時,國務卿與其他參與烏克蘭政策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包括上周四被迫離職、預計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國安顧問沃爾茲、及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當時討論了美對俄烏的政策,包括可能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而停止援助烏方確實在討論中出現過。
但消息人士稱,在會談期間,特朗普再次拒絕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拒絕命令赫格塞特在向基輔運送設備方面實施任何政策變更。
其後,五角大樓有工作人員向特朗普的親密顧問透露了暫停援助的消息,並與總統討論了是否恢復援助,惟運輸司令部已取消了 11 個航班,而當時媒體仍未知道赫格塞斯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消息人士稱,國安顧問沃爾茲最終介入,撤銷了這項決定。
特朗普上任後 承諾與俄烏合作結束戰爭,其兩位特使即基輔支持者凱洛格、及房地產巨頭、總統密友維特科夫,著手與雙方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在五角大樓,赫格塞斯的一些政策顧問私下也開始起草撤回美國對烏支持的提案。另有些人此前曾建議共和黨議員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呼籲美國撤回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承諾,美副總統萬斯也支持類似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鬥使政策制定過程變得複雜,正當在凱洛格和維特科夫試圖與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幕後主張美國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激怒了烏克蘭官員。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而華府已與基輔簽訂一項關於其稀土礦產權的協議,有美官員稱該協議是為收回美國支持烏克蘭戰爭而花費的資金。
但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若俄烏和談短期內再無跡象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不再參與斡旋。美國Axios新聞網4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美國此前在巴黎向烏方提交了特朗普的「最終版」和平協議方案,僅有一頁紙,內容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對自2022年俄烏爆發衝突以來幾乎所有佔領地區的控制權。根據方案,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並將由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4月25日,《時代》雜誌刊出專訪特朗普,談及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指責基輔挑起戰爭,指烏克蘭將失去約20%的領土,克里米亞歸俄羅斯。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短暫會晤,之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普京不滿,聲稱正認真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的協議。5月2日,路透社引述消息稱,美國官員已經敲定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和能源領域的舉措,迫使其接受美方盡快結束戰爭的要求。但明顯,特朗普開始失去耐性,因上任逾100日仍未解決其競選期間承諾俄烏衝突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