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州「五大僑園」之一的春園 曾為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

歷史長河

廣州「五大僑園」之一的春園 曾為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廣州「五大僑園」之一的春園 曾為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

2025年01月03日 10:00

廣州市有「五大僑園」,分別為春園、明園、簡園、逵園及隅園,當中又以春園比較有名。

春園位於越秀區新河浦路22、24、26號。 在1923年4月至9月,春園曾為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籌備。會議召開期間,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張太雷、瞿秋白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均在這裡下榻。

更多相片
春園入口 (網上圖片)

春園入口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毛澤東曾經居住在春園一樓 (網上圖片)

毛澤東曾經居住在春園一樓 (網上圖片)

同為「五大僑園」之一的逵園。位於越秀區新河浦恤孤院路9號,同樣距中共三大會址不遠。 (網上圖片)

同為「五大僑園」之一的逵園。位於越秀區新河浦恤孤院路9號,同樣距中共三大會址不遠。 (網上圖片)

春園入口 (網上圖片)

春園入口 (網上圖片)

1923年4月,因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逐漸接受聯俄聯共的政策,且國民黨大本營位於廣州,故中共中央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籌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準備將中共中央機關從上海遷至廣州。4月至9月,中央機關以新河浦路24號春園為主要辦公場所,原因是那時春園附近房屋較少,從珠江划船就能經過小河直達門前,交通便利、環境幽靜,便於進行革命工作。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9月後,中央機關遷回上海。中共「三大」期間,出席會議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太雷、羅龍章等部分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就住在「春園」,並在客廳開會,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問題,起草大會的宣言以及各項決議草案。其中,毛澤東居住於一樓,蔡和森和向警予夫婦也是住在一樓;陳獨秀及李大釗居住於二樓;三樓則是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中共三大代表張太雷的住所。中共三大新選出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曾在客廳開會和研究日後工作的開展。後來,蘇聯政府駐廣州代表、任孫中山政治顧問的鮑羅廷和蘇聯政府駐廣州軍事顧問團總顧問加倫,均在26號樓住過。孫中山和廖仲愷曾到此拜訪蘇聯友人,商討國共合作和聯俄問題。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內部 (網上圖片)

春園坐北向南,東側是恤孤院路,距春園約30米處為中共「三大」會址。春園門前是新河浦路和新河浦小河。春園是一式3幢並列的3層磚石混凝土結構的公寓式房子,3幢房子可以相通,但以圍牆相隔,每幢房子高度為13.5米,每層樓高4.5米、長19.1米、寬9.81米。其中24號就曾是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內部地面仍保存著昔日舊貌,鋪大紅階磚。內部首層至三層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復原了中共中央機關當時的工作場景,讓市民參觀;22號現為新河浦幼稚園;26號為居民住宅。另外,24號樓頂天臺建有一座混凝土八角亭。春園四周有高2米的圍牆,圍牆內種植喬木,綠蔭掩映。圍牆門口左右兩條柱子上面,原各有一座石獅子,門楣上寫著「春園」兩字,院子內還有一個水井。

毛澤東曾經居住在春園一樓 (網上圖片)

毛澤東曾經居住在春園一樓 (網上圖片)

1922年,春園由一位黎姓華僑建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春園一度成為機關人員的宿舍。到了20世紀90年代,政策明確在手續齊備情況下將房屋歸還華僑原主,黎姓華僑後人重新拿回房屋但沒有回來居住,而是委託親屬管理。1999年,廣州商人黃柳潮從黎家買下了春園24號。2006年3月,黃柳潮響應政府號召,妥善處理歷史文物和物業,政府順利回收春園24號。春園現由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負責管理。2003 年,中共中央批准廣東省對中共三大會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進行修復。2006 年 7月 1 日,舉行了舊址保護工程竣工暨紀念館落成典禮,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省長黃華華出席了落成典禮。

同為「五大僑園」之一的逵園。位於越秀區新河浦恤孤院路9號,同樣距中共三大會址不遠。 (網上圖片)

同為「五大僑園」之一的逵園。位於越秀區新河浦恤孤院路9號,同樣距中共三大會址不遠。 (網上圖片)

春園於1993年8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於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於2005年5月被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公佈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2009年5月21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於2014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於2006年7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於2006年7月被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現在,春園已經免費對外開放。裡面展覽有當時與會代表們使用的物品,以及各種版本的《共產黨宣言》。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曹操完勝袁紹後 年過半百但「老驥伏櫪」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不少成名人士經常以「老驥伏櫪」表示即使已到了一定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有心有力。「老驥伏櫪」的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文武雙全,不但會打仗,而且擅長詩文,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因此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年輕的時候,曹操曾經做過低級軍官,隨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及反董卓戰爭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在漢獻帝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掌握實權的丞相。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通過一連串戰爭,曹操先後滅了呂布、袁術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許昌附近的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併,為社會的安定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绍軍相持於官渡,爆發著名的官渡之戰,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之戰。戰後曹操進軍袁紹的河北根據地,袁紹的兩個兒子在戰敗後,投靠當時位於東北邊境的烏桓族,想借機東山再起。

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着中原混亂的機會侵擾漢朝。他們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做奴隸。於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使東北地區的邊境安靜,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古話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人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努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

烏桓之戰打來並不輕鬆,因為烏桓處於偏遠地區,曹操大軍補給不易,只能輕裝上陣,「兵貴神速」,以少數精銳部隊打敗了烏桓的頭領蹋頓。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曹操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這就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龜雖壽》,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體衰卧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的鬥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只要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後人可以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奮鬥的精神。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河北之戰後,曹操不久後即揮軍南下,攻下劉表的根據地荊州,並隨即後與孫權、劉備爆發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此後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以65歲之齡逝世,始終過著「戎馬半生」的日子,令人敬佩。

「老驥伏櫪」指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