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狀元不出!「破天荒」最早竟與科舉試有關

歷史長河

狀元不出!「破天荒」最早竟與科舉試有關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狀元不出!「破天荒」最早竟與科舉試有關

2024年12月27日 10:00

「破天荒」常被文人所用,用指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

在談論「破天荒」前,不如先要了解「天荒」怎解。「天荒」是指未經開辟的或荒蕪的,如漢‧王充 《論衡•恢國》:「匈奴時擾,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又如唐‧元稹 《古社》詩:「良田千萬頃,占作天荒田。」考究歷史,原來「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而且是與科舉考試有關。

更多相片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劉蛻集》(網上圖片)

《劉蛻集》(網上圖片)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制度由隋文帝首創,並盛於唐宋年間,因此「破天荒」一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宋代人孫光憲所作《北夢瑣言》第四卷的記載︰「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話說在科舉制度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要經過逐級的選拔。每年學子們在進京之前,都要先在地方上參加考試,由地方官府選拔出成績合格的,再一起解送入京參加京城的省試。所謂省試即中央禮部試,在明、清時改稱會試,因為今次故事典故時代在唐代,所以稱為省試。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正如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後豪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見科舉試集合全國尖子,要勝出談何容易!故事發生在唐代的荊州,雖屬人才濟濟之地,文士書生眾多,但是解送到京城的舉子卻多年沒有人能夠考中,於是,人們就把荊州稱為「天荒」,又把由荊州解送的考生稱做「天荒解」。「天荒」本來是指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用這個詞來形容荊州就是嘲笑這兒從來沒有人中過進士。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從荊州進京參加省試的考生中終於有一個叫劉蛻的考中了進士,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州,得知劉蛻考中進士,寫信表示祝賀,並贈他七十萬「破天荒」錢。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寫道︰「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之後,文人學士經常用「破天荒」一詞來形容某個人突然之間的得志揚名。宋代蘇東坡的「滄海何曾斷地獄,朱崖從此破天荒」、周必大的「絳帷幸得天荒破,日日當為問道人」、元代人柳貫的「會見天荒破,端令士氣粗」等詩句都含有這個意思。不過現代人使用「破天荒」一詞,就僅用來形容創舉或者是頭一次出現的新解事了。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至於「破天荒」故事的結局如何呢?其實從上文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來看,似乎劉蛻不懂得官場上的逢迎文化,日後發展難免要吃虧了。史載劉蛻仕途並不順暢,在朝廷裡先任中書舍人,後任左拾遺,官職都不高。拾遺的職責是批評皇帝的過失,劉蛻很是敬業,經常毫不留情地批評皇帝,惹得皇帝老大不快。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唐宣宗十分倚重宰相令狐綯,把朝廷的政務大事都交給他處理。劉蛻認為令狐綯是個陰險小人,不時揭發他的短處。一次,劉蛻向宣宗密奏一本,揭發令狐綯的兒子未經地方選拔而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事。在唐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要先地方選送,稱之為「解送」。所以,劉蛻稱令狐綯的兒子叫「無解進士」。此外,劉蛻還舉報令狐綯的子弟受賄的事,說在光天化日見到有人往他的子弟家送金子。宣宗接到密奏,並沒有做出處理,只是告誡令狐綯要謹言慎行。

《劉蛻集》(網上圖片)

《劉蛻集》(網上圖片)

令狐綯打聽到是劉蛻舉報了他,對劉蛻懷恨在心,一心要報復他。劉蛻平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想找他的茬子不容易,令狐綯就派了一名心腹去給劉蛻當秘書,找機會搜集劉蛻的黑材料。劉蛻是個憨厚的人,沒想到令狐綯會用這樣的詭計,對這個秘書毫不設防。後來,家鄉有個舉人找劉蛻幫忙,要劉蛻幫助他考上進士。以劉蛻的職務,是幫不上忙的,可是看在鄉情的分上,劉蛻破例接待了他。秘書這下抓住了把柄,向朝廷揭發劉蛻受賄十萬。其實,劉蛻連七十萬都沒有放在眼裡,怎麼會受賄十萬呢?但令狐綯把持的朝廷不問真相,把劉蛻貶為了華陰縣令。

後來,劉蛻一直仕途不順,但他癡情文學,成為唐代著名散文家。

往下看更多文章

皋風「按圖索驥」 誤把癩蛤蟆當駿馬

2024年12月27日 20:00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不過它最廣為人知的典故還是出自於當中的明代楊慎所寫的《藝林・伐山》中,當中有言:「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禦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由於他十分擅長相馬,無論怎樣的馬,他一眼看過去就能辯出優劣,因此又被稱為「伯樂」。有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要找到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駿馬。於是,伯樂仔細尋訪,最終在路上發現這匹他中意的良馬。只見這匹骨瘦如柴的馬陡坡舉步維艱,呼呼喘氣的在拉著鹽車。伯樂對馬向來親近,又難得見一匹好馬,所以他不由走到馬的跟前。見伯樂走近,馬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地在嘶鳴。見牠引頸長嘶,伯樂就明白這匹駿馬只適合在疆場上馳騁,而不是用拉車的。

伯樂與駕車人相討一番價錢後便把這匹馬帶回皇宮,果其不然,這匹千里馬後來就陪著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自此,人們對伯樂的相馬才能就變得更為敬重,而伯樂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他便總結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加以解說,終於寫成了《相馬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伯樂的兒子皋風自小在父親的薰陶下,自然也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成為厲害的相馬師。於是,他常常挑燈夜讀,就是為了《相馬經》背得滾瓜爛熟。當他長大後,他自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有了認馬的本領,於是他拿上了他的《相馬經》,出門尋找千里馬去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邊走,邊觀察,心裡想著《相馬經》上對千里馬的描寫:「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沒走多遠,他就看到一隻大癩蛤蟆。他蹲了下來,仔仔地研究著眼前這隻大癩蛤蟆,心想:這傢夥額頭高隆,眼睛又大又圓,難不成這就是書上所指的的千里馬麼?他心中充滿了喜悅,也不曾想到癩蛤蟆根本是馬,就把癩蛤蟆帶了回家。一到家,他便揚聲跟伯樂說:「爸爸,我找到千里馬了!只是⋯⋯牠蹄子跟書上的有點不一樣⋯⋯」伯樂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了!這馬只會跳,可不能用來拉車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按圖索驥」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人只按照圖片、線索尋找好馬,卻不會靈活變通,即是比喻人辦事機械、死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