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瘋傳大熱「愛麗絲睡眠法」網民親測10分鐘內必入睡

樂活道

日瘋傳大熱「愛麗絲睡眠法」網民親測10分鐘內必入睡
樂活道

樂活道

日瘋傳大熱「愛麗絲睡眠法」網民親測10分鐘內必入睡

2023年01月09日 17:00 最後更新:01月20日 13:56

長期失眠易致抑鬱、冠心病。

日本瘋傳「愛麗絲睡眠法」有助改善失眠問題,有網民就此實測,發現在10分鐘內即能入睡,持續用此方法,入睡時間愈來愈短,不少人試過後大讚有效。

更多相片
示意圖

示意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

示意圖

實測10分鐘內即能入睡

日本漫畫家おのでらさん早前曾表示自己一直受失眠問題困擾,但他後來發明「愛麗絲睡眠法」,照做後就沒有再失眠,他其後決定將這個睡眠法畫成漫畫,並上載到Twitter上分享。該睡眠法隨即被網民瘋傳,更紛紛表示十分有效,甚至在10分鐘內即能入睡。

愛麗絲睡眠法步驟:

步驟一

在床上盤腿坐下,身體保持不動狀態。

步驟二

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已經睡着,呼吸頻率跟睡覺時要一致。

步驟三

最重要的一步,甚麼都不要想,約20秒後大腦就會浮現出畫面。

步驟四

不顧腦袋出現甚麼,繼續集中在出現的東西,不要想其他事情。

步驟五

當腦袋突然回神後,有種淺眠後醒來的感覺便可以進入被窩睡覺。

步驟六

躺好後重複步騷1至5,直到成功入睡。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同場加映:7招改善睡眠

台灣身心科醫生李旻珊曾在其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指,除了睡不著外,睡到一半醒來、過早清醒睡不著這兩個行為亦可被視為失眠,如果一周內有3日或多於3日出現以上情況,即可被診斷為失眠。李醫生又指,如果要在不依賴藥物下好好睡覺,就要先培養良好的睡前習慣:

7招重拾良好睡眠質素

第一招

規律時間就寢、起床,不在假日賴床補眠,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

第二招

睡前用15至20分鐘呼吸、伸展四肢;善用正念冥想APP,上課程及聽音樂。

第三招

透過浸浴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關閉心中雜念,放鬆身心不再想白天發生的事。

第四招

分離工作和睡眠環境,讓大腦意識到專屬的「睡眠場域」。

第五招

不在床上做其他的事,例如看電視、滑手機,避免刺激腦內睡眠激素的平衡。

第六招

進行睡前儀式,如臉部保養、身體護膚,完成後便可睡覺。

第七招

保持適當溫度與光線,盡量不要開燈睡覺,黑暗環境有利分泌褪黑激素。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長期失眠可致5大影響

本港註冊中醫師陳嬿珺曾發文表示,長期失眠可帶來5方面的影響,嚴重起來甚至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詳情如下:

長期失眠的影響

疾病

睡眠不足可增加患心腦血管及情緒病的風險例如:冠心病、高血壓、抑鬱症、焦慮症,影響健康。

衰老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面色萎黃、眼圈黑、神情黯淡、色斑、皮膚鬆弛等問題,影響外貌。

記憶力下降

失眠可致記憶力下降,有研究表明大腦是在睡眠時候才可以整合資料,睡眠不足會影響工作及學習能力。

肥胖

有研究表明,每天多睡1個小時有助減肥長期失眠會增加肥胖的風險。

發育遲緩

中醫認為,肝有助生長發育肝的排毒時間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人體必須在熟睡時,肝臟才能正常排毒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睡姿影響睡眠質素

根據挪威研究單位執行國民健康的大調查Danish Physical Activity Cohort with Objective Measurements(DPHACTO),則有以下7項發現:

1.在研究期間:

(a)54.1%的人,採側睡

(b)37.5%的人,採仰睡

(c)7.3%的人,採俯睡

2.每小時平均會移動身驅1.6次

3.年紀越大、BMI越大的人士,採側睡的時間愈長,且很少會採仰睡

4.女性較少一直亂翻身

5.年輕人(20至34歲)手臂,大腿和上半身,較年長的人(≥35歲)更容易翻來覆去

6.肥胖人士很少翻身

7.吸煙人士很少翻身

同場加映:6點建議改善睡眠質素

台灣重症醫學專科醫生黃軒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舒適的睡姿,不過有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脊椎旋轉姿勢比其他睡姿下更差,且會對脊椎側彎造成沈重負擔。黃醫生綜合6個建議,或有助改善睡眠問題:

1.枕頭

選擇合適的枕頭,有助改善睡眠質素。睡眠期間缺乏頭部和頸部支撐,會對脊椎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頸部和肩部疼痛、肌肉僵硬等問題

(a)枕頭的材質對脊椎影響不大

(b)枕頭的形狀和高度很重要。

U 形枕頭

有助延長睡眠時間;

卷形枕頭

有助患有慢性疼痛的人擺脫早晨的疼痛

2.床垫

身體能夠透過翻身來分散壓力,而每人一晚平均大約翻身20到30次。若床墊太軟或太硬,可導致整晚翻來覆去,甚至越睡越累

若床墊失去硬度、彈簧聲音變大或有明顯磨損跡象,則應更換新的

有專家指,可以使用不同面的床墊,令床墊的使用時間更長;建議每年至少翻轉一次或兩次床墊

3.室溫

睡眠的最佳溫度,似乎是在攝氏18.3度(範圍為攝氏15到19度)並且研究已經發現,臥室內高室溫,對睡眠有不利影響

4.空氣流通

確保臥室內空氣流通,不僅可帶來新鮮空氣,還有助消除房間內積聚的熱量及二氧化碳,保持室溫舒適涼爽

5.藥物、咖啡因

部份類型的抗組織胺藥部份類型的抗組織胺藥會使人更容易入睡,會使人更容易入睡,但使用前須詢問醫生;另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最好不要睡前飲用

6.睡前去洗手間
若睡前膀胱明明已排空,但半夜仍一直起來小便,這或可能患有其他疾病,例如攝護腺肥大,糖尿病或其他潛在疾病,最好求醫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全球逾1成人受耳鳴困擾,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咖啡存在爭議性。

耳鳴恐造成失眠、焦慮及抑鬱

根據全球流行病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14.4%的成人及13.6%的兒童受到耳鳴(Tinnitus)困擾,即是在缺乏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耳內或頭部持續聽到嗡鳴、蟬叫或電流聲等,嚴重恐造成失眠、焦慮甚至抑鬱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

台灣成都中醫藥大學最新發表於《BMJ Open》期刊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特定飲食習慣可能與耳鳴的發生機率有關聯。研究團隊分析8篇觀察性研究,共納入逾30萬名受試者,比較15種不同的飲食成分,包括水果、膳食纖維、乳製品、咖啡因、魚肉、蔬菜、糖類與蛋白質等攝取情況與耳鳴症狀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

水果:常食如甜柿、香蕉等人士,耳鳴風險降低約35%

乳製品:常攝取乳製品的人士耳鳴風險下降17%

膳食纖維:耳鳴發生率降低約9%

咖啡因:耳鳴風險下降約10%。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人員發現,攝取水果、乳製品、膳食纖維及適量咖啡因可透過改善神經功能、增強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以及保護內耳與相關血管組織,以及降低耳鳴發生的可能性。

示意圖

示意圖

因果關係未定 仍待大型臨床驗證

研究人員Mengni Zhang表示:「目前的相關研究大多為觀察性質,並無法明確建立食物攝取與耳鳴之間的因果關係。此外,咖啡因的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議,有研究指出咖啡因可能加重耳鳴,但此次分析卻顯示其有保護效果。」未來仍需進行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確認這些飲食因素在預防和改善耳鳴上的真正效果。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