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留意!
食物經常「攝牙罅」是蛀牙警號?可致牙周病甚至心臟病?有牙醫指出,蛀牙位置未必明顯可見,但若口腔及牙齒出現4種情況,恐是蛀牙先兆,包括食物經常卡在牙縫。

Getty示意圖
礦物質流失可致蛀牙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蛀牙是牙齒表面被酸性物質分解所致。當細菌在牙齒表面滋生,形成一層無色的黏性薄膜(牙菌膜),便會引致蛀牙。進食後不久,牙菌膜的細菌會利用食物中的糖分產生酸性物質,分解牙齒表面,令牙齒表面的礦物質流失,導致蛀牙。若不予以治療,礦物質便不斷流失,令牙齒表面受損,形成牙洞。
蛀牙4大先兆
齒顎矯正專科醫生蔡雅藍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蛀牙先兆有以下4個:
1.口腔發出怪味
2.牙齒上有黑點
3.牙齒明顯凹洞、食物常卡牙縫
4.刷牙時、吃冷熱食物時牙齒敏感
黑點、凹洞相對比較容易發現,一般人看到牙齒有著黑黑的孔洞,都能憑直覺判斷是蛀牙。

Getty示意圖
蔡醫生指出,蛀牙未定每次均會出現明顯的位置,也有可能出現在牙縫。在無法以肉眼辨識的情況之下,可以上述徵兆自行判斷蛀牙的可能性,再進一步到牙醫診所進行周全檢查。
延伸閱讀:蛀牙症狀+各階段治療方法
本港衞生署列出蛀牙3個階段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1. 蛀牙剛開始
初期的蛀牙並不會有痛的感覺,牙齒表面通常是完整,憑肉眼看是不見有蛀洞的。牙齒鄰面的蛀壞部份就更難察覺,有時需要照X-光才能確定。
治療方法:牙科醫生可以在患有初期蛀牙的部位塗上高濃度的氟化物,使初期蛀壞的部分得以修復。
2. 蛀牙蔓延至象牙質
牙齒可能出現蛀洞,進食時可能會感到牙齒不適。
治療方法:如果蛀壤部分不大,牙齒還很堅固,可進行補牙。
3. 蛀牙蔓延至牙髓
牙齒出現明顯蛀洞,產生劇痛。牙髓有機會受細菌感染而壞死,細可從牙髓經根尖孔擴散至鄰近的牙周組織,引致發炎,並可能產生膿腫。
治療方法:牙髓治療(杜牙根),如有需要,會鑲配人造牙冠。如果牙科醫生認為患者不適合進行牙髓治療,就需要拔牙。

Getty示意圖
延伸閱讀:預防蛀牙方法
本港衞生署列出預防蛀牙的3大方法: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每次吃喝時,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就會流失,造成一次蛀牙機會,吃喝次數越多,蛀牙機會就越大。因此早、午、晚三餐要定時,份量要足夠,並應避免在正餐以外的時間進食,以減少吃喝次數。如果在兩餐之間感到肚餓,可以吃茶點一次。口渴時宜只喝清水,這樣就可以減少蛀牙的機會。
2.早晚用含氟化物牙膏刷牙
氟化物可以鞏固牙齒,使牙齒不易受酸素侵襲。氟化物亦有助流失的礦物質返回牙齒,使初期蛀牙得以修復。因此,应每天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用含氟化物的牙膏刷牙。
3.每年定期檢查口腔
每年最少接受一次口腔檢查,及早發現蛀牙。按需要接受預防蛀牙的治療,如塗上窩溝封閉劑治療。
延伸閱讀:牙痛蛀牙4大恐怖下場
牙科醫生劉馥萱及內科醫生傅裕翔曾在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忽略牙齒健康,這很可能會誘發慢性病。以下為牙齒不好的4大恐怖下場:
忽略牙齒健康誘發的4種慢性疾病
1. 心臓病
牙菌疾病的細菌分泌出的毒素對身體傷害性非常大,而殘留的口腔細菌會進入血液,嚴重可引致心臟病或中風。
2. 糖尿病糖尿病會與牙周病成為惡性循環,兩者會相互拖累糖尿病會改變病患的免疫力,從而使
牙周更容易發炎;牙周嚴重發炎病患會比較不容易控制血糖。
3. 認知障礙症
據日本研究指出,60歲以後上的真牙不足20顆的老人,失智風險也會明顯提升。因為牙齒咀嚼有如幫助大腦做運動,可以刺激腦部,從而預防老人痴呆症。
4. 高血壓
據英國研究顯示,患牙周病的人士的高血壓風險也會跟著提高49%,而情況愈嚴重的,平均血壓愈高。

Getty示意圖
延伸閱讀:出現5種情況要拔除智慧齒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拔除智慧齒並非必要手術,如果智慧齒未有影響口腔衛生、完全埋在牙槽骨內沒有長出,或沒有引起不適,就不必馬上進行手術。但如智慧齒出現以下情況,就應該儘快進行手術拔除:
1.覆蓋智慧齒的牙齦經常發炎,引致復發性 「智慧齒冠周炎」。
2.曾患嚴重「智慧齒冠周炎」。
3.智慧齒嚴重蛀壞、有牙周病、牙髓炎或牙根尖周圍有病徵出現。
4.「阻生智慧齒」引致鄰牙的牙根萎縮。
5.包裹智慧齒的牙囊腫脹並可能破壞頜骨組織(如發現這些徵狀必須把腫囊及「阻生智慧齒』一併除去)。
延伸閱讀:拔智慧齒後8招紓緩不適
衛生署又指,如剛完成拔除智慧齒手術,一般患者所用的縫合線是可以自動溶解的,不需牙科醫生拆線,而傷口會在約兩星期內癒合。如等待癒合期間出現不適,可嘗試以下方法:
減輕及紓緩不適
1.避免觸碰傷口及漱口,亦不宜刷牙。
2.宜吃較軟的食物及用另一邊牙齒咀嚼。
3.避免從事粗重工作或進行劇烈運動。
4.切勿吸煙或喝含酒精的飲料 。
5.手術後當天可用冰敷臉以減輕臉部腫脹。
6.翌日可用暖毛巾熱敷腫脹的位置以紓緩不適。
7.保持口腔衛生,以防傷口受感染。
8.手術後三、四天可進食較軟的食物,如果傷口痛,可按醫生指示服用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