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十二生肖有多個版本 「兔」年可變成「貓」年

歷史長河

十二生肖有多個版本 「兔」年可變成「貓」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十二生肖有多個版本 「兔」年可變成「貓」年

2024年01月29日 10:00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一般會視之為神話。

但神話不會無中生有,總有其歷史原形,而且十二生肖隨中國文化影響遍及整個東方社會,在越南及印度等地更出現不同的版本,如越南以「貓」代替「兔」,十分有趣。關於十二生肖之說,目前認為最早版本出《史記》,認為早出自黃帝之傳說時代,而從出土文物觀之,歷代均或多或少有與十二生肖動物相關的文物,可視為十二生肖之濫觴。

更多相片
商代「豕形銅尊」(複製品)。器身飾有鱗甲、龍紋和獸面紋,是以動物為造型的尊。(網上圖片)

商代「豕形銅尊」(複製品)。器身飾有鱗甲、龍紋和獸面紋,是以動物為造型的尊。(網上圖片)

2022年越南率先推出2023年「貓年」所發行之紀念郵票。(網上圖片)

2022年越南率先推出2023年「貓年」所發行之紀念郵票。(網上圖片)

《睡虎地秦簡‧效律》部分條文,現藏於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網上圖片)

《睡虎地秦簡‧效律》部分條文,現藏於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網上圖片)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自北朝至隋唐以來,即出現了大量以十二生肖作為辟邪的神獸俑。(網上圖片)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自北朝至隋唐以來,即出現了大量以十二生肖作為辟邪的神獸俑。(網上圖片)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素胎堆塑十二生肖塔式瓶」。宋元時期,四神、十二生肖貼塑開始出現於隨葬蓋瓶上,或具備趨吉避凶、護佑墓主等多重意涵。(網上圖片)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素胎堆塑十二生肖塔式瓶」。宋元時期,四神、十二生肖貼塑開始出現於隨葬蓋瓶上,或具備趨吉避凶、護佑墓主等多重意涵。(網上圖片)

清嘉慶「青花兔子望月圖碟」。碟心繪玉兔望月主題紋飾,一隻兔子回首仰天,豎起雙耳,雙眼正凝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網上圖片)

清嘉慶「青花兔子望月圖碟」。碟心繪玉兔望月主題紋飾,一隻兔子回首仰天,豎起雙耳,雙眼正凝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網上圖片)

清代「八卦生肖紋銅錢」。該銅錢一面為十二生肖圖案,另一面為八卦圖案,民間多視之為辟邪之物。此物主要供人玩耍佩戴,但不用於流通。(網上圖片)

清代「八卦生肖紋銅錢」。該銅錢一面為十二生肖圖案,另一面為八卦圖案,民間多視之為辟邪之物。此物主要供人玩耍佩戴,但不用於流通。(網上圖片)

商代「豕形銅尊」(複製品)。器身飾有鱗甲、龍紋和獸面紋,是以動物為造型的尊。(網上圖片)

商代「豕形銅尊」(複製品)。器身飾有鱗甲、龍紋和獸面紋,是以動物為造型的尊。(網上圖片)

未談中國歷史,先從各國十二生肖的不同說起。十二生肖在中國的版本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也是十二生肖最標準的版本,但傳入外國後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大抵上,日本與韓國因為靠近中國的關係,所以十二生肖的成份也與中國一致的,不過部分地區卻有不同的版本。即如前文提到的越南為例,會以「貓」代替「兔」。因此香港今年的「兔年」,在越南便是「貓年」,並發行「貓年」為題材之紀念郵票,十分有趣。至於印度,十二生肖亦即十二神的坐騎,此說見於印度神話《阿婆縛紗》的記載。考慮到印度流行的動物有獅子無老虎,所以印度版的十二生肖是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金翅鳥、狗、豬,主要是把中國的虎及雞換成獅及金翅鳥。當然隨著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中國人開始大量接觸西化文化,此後開始加入獅子文化,此為後話。

2022年越南率先推出2023年「貓年」所發行之紀念郵票。(網上圖片)

2022年越南率先推出2023年「貓年」所發行之紀念郵票。(網上圖片)

現在再說十二生肖在中國之起源了。目前最早的記載在《史記》中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以及「大撓作甲子」中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此說雖然不可盡信,但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漢武帝時代已初步有十二生肖之說。另外,據1970年代出土的秦代文獻《睡虎地秦簡》和《放馬灘秦簡》所載,當時已有把動物與地支相配,可以是出現雛型,但與今天略有不同。據放馬灘秦簡甲種《盜者篇》所載,其十二生肖順序為:鼠、牛、虎、兔、蟲、蛇、馬、羊、猴、雞、犬、豕;另《睡虎地秦簡》所載生肖順序為鼠、牛、虎、兔、(缺文)、鹿、馬、羊、猿、雉、老羊、豕。

《睡虎地秦簡‧效律》部分條文,現藏於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網上圖片)

《睡虎地秦簡‧效律》部分條文,現藏於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網上圖片)

由上所見,秦代十二生肖最大的不同是沒有龍的存在,或以蟲代之。至於今天十二生肖的形成,可見於東漢王充(西元27-97年)在西元1世紀的《論衡》。儘管書中沒有明白的表示十二生肖的順序,但後人從內文的關係推論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等順序。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自北朝至隋唐以來,即出現了大量以十二生肖作為辟邪的神獸俑。(網上圖片)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自北朝至隋唐以來,即出現了大量以十二生肖作為辟邪的神獸俑。(網上圖片)

至於十二生肖用於人身上的紀錄,最早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在《周書•列傳第三》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宇文護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一些中國西部、漠北的國家如黠戛斯、吐蕃、蒙古等則以生肖紀年,例如《唐書》中記載:「黠戛斯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宋史.吐蕃傳》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兒年,斡歌歹出征金國,派出者別為先鋒,擊敗金軍,殺得金軍積屍如爛木堆」,也說明大蒙古國是採用兔兒年、馬兒年等動物紀年。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素胎堆塑十二生肖塔式瓶」。宋元時期,四神、十二生肖貼塑開始出現於隨葬蓋瓶上,或具備趨吉避凶、護佑墓主等多重意涵。(網上圖片)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素胎堆塑十二生肖塔式瓶」。宋元時期,四神、十二生肖貼塑開始出現於隨葬蓋瓶上,或具備趨吉避凶、護佑墓主等多重意涵。(網上圖片)

上述記載也反映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對於十二生肖最終形成所起的作用。話說那時的中原地區僅以天干地支紀年,在兩者文化交流下,兩種紀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現在的十二生肖。這個學說被清朝趙翼所提出,他在《陔余叢考》中指出:「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清嘉慶「青花兔子望月圖碟」。碟心繪玉兔望月主題紋飾,一隻兔子回首仰天,豎起雙耳,雙眼正凝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網上圖片)

清嘉慶「青花兔子望月圖碟」。碟心繪玉兔望月主題紋飾,一隻兔子回首仰天,豎起雙耳,雙眼正凝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網上圖片)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十二生肖應該由西域所直接傳入,包括印度及巴比倫地區。先說說印度傳入說。唐代《法苑珠林》主張十二生肖源於佛教的十二神獸。佛教《大集經》(中譯本成書於 414 年)的記載,世界初成、人類誕生時,佛菩薩的化身爲神獸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方,護佑、教化眾生,此十二神獸和中國的生肖一致。

清代「八卦生肖紋銅錢」。該銅錢一面為十二生肖圖案,另一面為八卦圖案,民間多視之為辟邪之物。此物主要供人玩耍佩戴,但不用於流通。(網上圖片)

清代「八卦生肖紋銅錢」。該銅錢一面為十二生肖圖案,另一面為八卦圖案,民間多視之為辟邪之物。此物主要供人玩耍佩戴,但不用於流通。(網上圖片)

關於巴比倫傳入說,此說由郭沫若等人提出。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中主張十二生肖是漢代仿造巴比倫十二宮制定的。郭沫若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十二生肖除了在中國盛行外,遠至埃及與希臘也有其說法。埃及的版本是牡牛、山羊、猴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子、鷹。至於希臘可能由埃及所傳入,只是希臘人有鼠無貓,埃及人則有貓無鼠,所以在希臘演變為︰牡牛、山羊、猴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子、鷹。

十二生肖發展至今,其影響力已遍佈全球。中國或許是十二生肖的發源地,但此後十二生肖內容的變化,外來文化也發揮一定影響力,才有今天最終版本的十二生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太監血淚史:「玉莖重生」是傳說還是真?

2024年10月18日 10:00

歷朝歷代宮中已去勢的太監,少了生殖能力,有如現代人不舉般,成為男士人生一大恥辱,現代人不舉就可以吃藥妙手回春,但古代太監已閹,生理物理條件上已經沒有完整性器官,那麼如何回復性能力?一直流傳有方法「玉莖重生方」。

古時有傳太監會靠一些特別藥物,使切掉的,不完整的陰莖再生。當然有很多人不敢深信,但是有少數人在進宮閹割後,真的會達到「重生」的目的。事實上,「玉莖重生」文史的確有記載過,明筆記《棗林雜俎》敘述過大太監魏忠賢與當時熹宗皇帝的奶媽客氏私通,享受顛鸞倒鳳之樂;清代《棲霞閣野乘》也有敘述魏忠賢玉莖重生:「相傳忠賢乃自宮者,機能尚未根絕,進宮後秘密治療,幸得回原陽,仍可人道。」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據了解,宮中流傳一套「玉莖重生方」。民國時期上海一名名醫陳存仁著有《被閹割的文明》,表示自己買過一本由道教人士寫的一本書,叫《寶元帶》,書中有一張「玉莖重生方」,不過到真正想去研究的階段時,這本書已由上海移居至香港時散失了。

陳存仁亦提及,一班太監到十三四歲,發育未完成時,都會求玉莖重生方;明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亦記載了自己想入宮時,遇過太監向他求玉莖重生金丹,否則不能進宮,利瑪竇自已一度應付不了。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陳存仁又說,小太監如果淨身未徹底,玉莖是可以重生(當然功能會比正常打個折扣),所以宮廷都會有制度,去定期檢查小太監下體會否有息肉長出,不過制度總有漏洞,有些小太監靠宮廷的關係可以避過檢查,另外有些以「慢性閹割」的幼童太監,在發育時期有可能會回復性能力,只要在檢查時有人受賄、「隻眼開隻眼閉」,那些擁有性能力的太監就可蒙混過關。

所以,玉莖重生較科學的看法,很大機會是因為淨身不徹底,再補身加快回復「男士之勇」,歷代也有不少太監能夠生育的傳聞,包括清代受慈禧寵幸的太監李蓮英,傳說亦能人道,而且還有妻妾四名,有兒有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