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咖啡飲太多會上癮! 營養師推介6大天然提神飲品

樂活道

咖啡飲太多會上癮! 營養師推介6大天然提神飲品
樂活道

樂活道

咖啡飲太多會上癮! 營養師推介6大天然提神飲品

2023年03月07日 07:00

提神不一定要喝咖啡,喝呢款飲品也可以!

「營養生」營養師Queenie Lam表示,咖啡、茶或其他能量飲品雖有助上班族提神,保持工作效率,但多喝易上癮,而且容易令鈣質流失。她推介6種天然提神飲品,是咖啡以外的好選擇,部份更有助補充水分。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推介6款天然提神飲品

營養師Queenie Lam在「營養生」facebook專頁發文指,長期飲用較高濃度的咖啡因飲品有機會令人依賴或上癮,或增加鈣質的流失。除了高濃度咖啡因飲品,可考慮以其他有提神作用飲品代替。她推介以下6款天然提神飲品,包括天然能量飲料、天然益生菌飲料: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提神飲品1:椰子水

營養素:含鉀質及鈉質

功效/作用:平衡電解質,補充水分

提神飲品2:香蕉沙冰

營養素:含鉀質及鈣質

功效/作用:有助放鬆肌肉,調節心律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提神飲品3:綠茶

營養素:含茶氨酸

功效/作用:提升血色素、多巴胺水平

提神飲品4:蒲公英根茶

營養素:含蒲公英甾醇

功效/作用:蒲公英甾醇為天然抗氧化劑,有助促進肝排毒

提神飲品5:康普茶/紅茶菌(Kombucha)

營養素:含益生菌、微量咖啡因

功效/作用:減少疲倦感,有抗菌作用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提神飲品6:蘋果醋

營養素:含醋酸、多酚

功效/作用:抑制飢餓感,減低炎症

天然提神飲品:能量飲品vs益生菌飲品

營養師Queenie Lam指,上述6款飲品中,椰子水屬於天然能量品,康普茶則為天然益生菌飲料,同樣有助提神。

天然能量飲料

例子:椰子水

營養價值:椰子水含多種礦物質,例如鉀、鈉、鎂和鈣及少量果糖

功效:椰子水有助於長時間睡眠後平衡體內電解質,加速補充水份和能量水平

天然益生菌飲料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例子:康普茶

營養價值及功效:康普茶是近年新興飲品,因由紅茶或綠茶加入菌種發酵而成,咖啡因含量只有原本茶飲的1/3,菌種發酵後形成的益生菌更有助降血糖,促進腸道蠕動

營養師Queenie Lam提醒,雖然蘋果醋有助抑制食慾,有助抗炎,但因為醋酸含量較高,她建議倒出1湯匙蘋果醋後,再加入1杯水稀釋飲用,以避免胃部不適。

延伸閱讀:10大咖啡因飲品愈飲愈累?

台灣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常見飲品中不只有咖啡才有咖啡因,以下10款飲品均含咖啡因:

1.黑咖啡

咖啡因含量:196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2.抹茶

咖啡因含量:165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3.能量飲品

咖啡因含量:116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4.奶茶

咖啡因含量:116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5.烏龍茶

咖啡因含量:109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6.綠茶

咖啡因含量:109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7.拿鐵/鮮奶咖啡

咖啡因含量:74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8.可樂

咖啡因含量:40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9.鐵觀音

咖啡因含量:35毫克(*以每杯350毫升計算)

延伸閱讀:咖啡因攝取過量8大警號

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保持在300毫克以下(最多也不超過400毫克),若攝取過量咖啡因,身體可能出現以下警號:

1.焦慮焦躁

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昔受體,以及刺激賢上腺分泌,導致焦慮、緊張。已經容易出現壓力和焦慮的人可能會因為咖啡而使症狀更嚴重。

2.越喝越累

過量咖啡易致身體過於興奮,自然因缺氧而感到更加疲累。

3.失眠

咖啡因會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興奮。

4.胃痛

咖啡因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5.頻尿

咖啡因利尿會加重頻尿症狀。

6.腹瀉

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若在空腹狀態下飲用,易刺激腸胃。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英國知名沐浴品牌指出,有近9成人沖涼順序錯誤,並指出正確沖涼3步驟助保護肌膚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錯誤沖涼順序或會無意中增加皮膚敏感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知名沐浴品牌 Original Source 近期公佈一項調查指出,雖然每日沖涼是「例行公事」,但是有高達86%的人士沖涼順序完全錯誤。用錯方法沖涼或無意中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86%人沖涼順序錯誤

Original Source是次調查針對2000名英國民眾進行,結果顯示有44%的人習慣在洗頭前先用沐浴乳,7%的人先使用沐浴露,再用潤髮乳,最後才用洗髮水。22%的人則是先洗頭髮再洗身體,最後才護髮。另有8%的人先用潤髮乳,再用洗髮水和潤髮乳,有5%的人選擇先用潤髮乳,之後才用沐浴乳和洗髮水。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Original Source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為:

1. 先用洗髮水

2. 洗完頭後用潤髮乳護髮

3. 最後才使用沐浴露清潔身體。

洗髮水與潤髮乳殘留物易引起皮膚敏感或刺激反應

Original Source指出,這個順序有助於徹底沖洗頭髮上殘留的產品與油脂,避免護髮產品或洗髮水的化學成分留在皮膚表層,減少肌膚刺激及過敏風險,「如果先用沐浴乳,之後頭髮沖下來的洗髮水、潤髮乳殘留物可能會留在皮膚上,長期可能導致敏感或刺激」。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僅14%人士採用正確沖涼次序

最終數據顯示,僅有14%的人是採用「洗髮水—潤髮乳—沐浴乳」的正確順序,建議市民可重新審視日常清潔程序,養成科學、健康的洗澡習慣,以保護肌膚健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