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吞拿魚含高水銀多吃恐傷腎? 醫生推介36種低水銀魚

樂活道

吞拿魚含高水銀多吃恐傷腎? 醫生推介36種低水銀魚
樂活道

樂活道

吞拿魚含高水銀多吃恐傷腎? 醫生推介36種低水銀魚

2023年03月09日 17:00

不少深海魚都含高水銀

吃魚要小心重金屬水銀,尤其是吞拿魚等深海魚,以免中毒喪命!有醫生列出62種高水銀魚及低水銀魚,7種魚水銀含量高,例如大眼吞拿魚,多吃恐中毒,出現傷腎、損智力、失明等影響,甚至致命。餘下55種魚水銀較少,其中36種低水銀魚獲醫生推介,例如鯖魚。吃魚亦要避開4個部位,因易受污染,積聚毒素。

更多相片
汞是甚麼 ?

汞是甚麼 ?

大眼吞拿魚。

大眼吞拿魚。

鮟鱇。

鮟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旗魚。

旗魚。

鬼頭刀。

鬼頭刀。

汞是甚麼 ?

汞是甚麼 ?

為何魚類水銀含量高?

胃腸肝膽科醫生李柏賢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魚類營養豐富,惟海洋受重金屬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大型洄游、掠食性海洋魚類體內,容易累積較多二噁英、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及多種重金屬。

李柏賢醫生指,魚類重金屬「甲基汞」的含量引起關注。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甲基汞」是毒性最強的「汞」(水銀)形態。

食安中心列出水銀(汞)的特性及影響:

汞(俗稱水銀)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重金屬,隨工業廢物進入環境中,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水中的微生物把汞轉化為毒性較強的甲基汞,為水中的生物所吸收,積聚在食物鏈內。因此,捕獵性魚類的甲基汞含量通常較高。

而汞的最毒形熊是甲基汞,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是胎兒發育中的腦部。過量的甲基汞還會損害成年人的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

大眼吞拿魚。

大眼吞拿魚。

吃魚蝦水銀中毒貓隻跳海 人類傷腎失明喪命

李柏賢醫生表示,長期攝取「汞」(水銀)會嚴重影響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出現智力及記憶力受損等問題,對免疫系統、肺、腎、皮膚和眼睛亦有負面影響。

他續指,談到備受關注水銀中毒事件,就是1950年代在熊本縣水俁市的「水俁病」。當時因為日本窒素株式會社的工廠將大量的汞(水銀)污水排放到大海(水俁灣),被水中生物食用後轉成「甲基汞」。

當人類捕食海中的魚蝦貝類後,這些有機汞化物就透過食物鏈進入貓狗豬及人體內,破壞神經系統。此事導致許多隻貓走路不穩、神經異常跳海,曾被稱為「貓舞蹈病」。至於人類,水銀中毒後出現以下症狀:

人體攝入過多甲基汞的反應

口齒不清

步態不穩

耳聾

失明

身體扭曲

精神錯亂

死亡

李醫生指,人類水銀中毒曾出現口齒不清、步態不穩、耳聾、失明、身體扭曲、痙攣、精神錯亂以致死亡。從出現首位患者到確認病因,此事共有一萬多人受害、一千多人死亡。此事亦被拍成電影《惡水真相》(Minamata),在2021年上映,令水銀的危害受世界重視。

鮟鱇。

鮟鱇。

7種魚水銀含量最高 危險魚類名單

李醫生指,62種魚類中,以下7種魚水銀含量高,例如大眼吞拿魚、大王馬鮫魚(King Mackerel)等,多吃恐中毒出現傷腎、損智力、失明等影響。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高水銀魚名單如下:

大王馬鮫魚、 旗魚、 劍魚 、鯊魚、大眼吞拿魚、 方頭魚、 橘棘鯛(長壽魚) 。

19種水銀含量中等 安全魚類名單

李柏賢醫生指,有19種魚水銀含量中等,可適量食用,例如大比目魚、石斑魚。

水銀含量中等魚類 安全名單:

良好選擇石斑魚、鯉魚、鬼頭刀、鮟鱇、大比目魚、長鰭吞拿魚、黃鰭吞拿魚、石頭魚、黑鱈魚、藍魚、水牛魚、羊鯛、鱲魚、西班牙鯖魚、銀花驢魚、小鱗犬牙南極魚、大西洋方頭魚、斜紋犬石首魚、太平洋黃魚。

36種低水銀魚 最安全魚類名單

李柏賢醫生指,有36種魚水銀含量最少,可安全食用,例如鯖魚、三文魚。

低水銀魚名單如下:

最佳選擇非洲鯽、淡水虹鱒、正鰹(90%做成吞拿魚罐頭)、烏頭、三文魚、沙甸魚、大西洋鯖魚、太平洋白鯖魚、淡水鱸魚、倉魚、海水鱸魚、鯰魚、鱈魚、銀鱈魚(狹鱈)、銀鱈魚(無鬚鱈)、黑線鱈、比目魚、鰈魚、沙鮻、鯡魚、臭魚、鰣魚、鳀魚、大西洋黃魚、狗魚、美洲西鲱、白魚、魔鬼魚、多春魚、蜆、生蠔、蟹、龍蝦、小龍蝦、扇貝、蝦、墨魚。

魚類4大位置水銀高 要避吃大眼吞拿魚 

李醫生指,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要完全避免吃高水銀魚大眼吞拿魚(大目鮪)。若要製成罐頭,應選長鰭吞拿魚、黃鰭吞拿魚和鰹魚(柴魚)。

水銀含量方面,鰹魚比吞拿魚低。

但他提醒,雖然水銀對一般成年人的影響較少,但也不建議經常吃大型洄游性掠食魚類。同時,亦要避免吃魚類4個部位,因為污染物含量較高,亦容易積聚水銀。該4個高風險部位包括:

魚頭

魚皮

內臟

脂肪

魚類愈大愈長命 水銀含量愈多

旗魚。

旗魚。

李醫生總結指,魚類體型愈大、壽命愈長、愈是排在食物鏈頂端的魚類,水銀含量愈多。他指出,備孕、懷孕中、哺乳中以及1至11歲小孩應多吃魚,惟需慎選低水銀的中小型魚,避免吃迴游和掠食性高水銀的大魚,減少損害,以保持聰明頭腦和健康身體。

魚類營養素和好處

魚類屬於健康的食物。李醫生指出,在健康飲食方式中,例如地中海飲食,魚類非常重要,而且含豐富營養,當中包括:

Omega-3 (DHA and EPA) 

Omega-6 脂肪酸

鐵質

碘質(懷孕時)

膽鹼

蛋白

維他命B12

維他命D

硒質

避免水銀中毒 建議每周攝取魚肉份量 

李醫生續指,魚類的水銀含量不盡相同,視乎不同區域工業所排出的水銀含量導致的海洋污染而有所改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魚肉攝取份量是,一份魚肉=4安士=113.40克,份量約為手掌心般大。

不同人士建議攝取的魚類份量如下:

一般成人:建議每週2份魚肉

懷孕或哺乳人士:建議每週從低水銀魚名單中,選吃2至3份魚肉;或從中等水銀魚名單中,選吃1份魚肉

1-3歲小孩:建議每週從低水銀魚名單中選取,吃2安士魚肉

4-7歲小孩:建議每週從低水銀魚名單中選取,吃4安士魚肉

8-10歲小孩:建議每週從低水銀魚名單選取,吃6安士魚肉

11歲以上小孩:建議每週從低水銀魚中選取,吃8安士魚肉

孕婦及育齡婦女魚類攝取建議:

每週至少要吃7至9份(245-315克)魚類,但要避免吃鯊魚、旗魚、吞拿魚、油魚

如進食,每週宜不吃超過2份(70克)魚類,包括旗魚、吞拿魚、油魚,或每週吃不超過1份(35克)的鯊魚為宜

1至6歲兒童魚類攝取建議:

1-3歲兒童:每週至少要吃2份(70克)的各種魚類

4-6歲兒童:每週至少要吃3份(105克)的各種魚類 

避免吃鯊魚、旗魚、吞拿魚、油魚。如要進食,每個月的份量不超過1份(35克)為佳。

鬼頭刀。

鬼頭刀。

台灣營養師指出瘦子同樣面臨脂肪肝風險,2「素食」脂肪含量極高。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人們常認為脂肪肝僅限於肥胖者

許多人對於脂肪肝都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即認為脂肪肝只會出現在肥胖者身上。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便體型瘦弱的人也可能面臨脂肪肝的風險,而這種情況通常與內臟脂肪積累有關。

營養師指出飲食不均衡會導致脂肪肝

台灣知名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即使食量不大,若營養攝取不均衡,同樣有可能發展成脂肪肝,特別是過量攝取澱粉和素食,都有形成脂肪肝的風險。其中許多人將素食視為養生佳選,然而一些豆製品如蘭花乾和炸豆皮,其脂肪含量極高,百頁豆腐的油脂含量甚至超過50%。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營養師強調2大飲食習慣需特別注意

此外,在李婉萍個人YouTube頻道中發佈的「瘦子也會有脂肪肝」的影片中,就闡述了即使體型瘦小也可能因飲食習慣不當而患上脂肪肝,對此她強調2大飲食習慣需要注意:

1. 澱粉控

偏好以澱粉類食物如以麵包為主食的人,攝取過量後,體內會將多餘醣分轉化為三酸甘油酯儲存於肝臟中,即使是健康的澱粉諸如粟米、薯仔,過多攝入也可能轉換成脂肪,再加上其他營養素攝取不夠均衡,肝臟代謝欠缺營養,這均容易誘發脂肪肝。。

2. 素食者

不食肉並不等於可以防止脂肪肝出現,高脂肪的素食如百頁豆腐和炸豆皮堪稱豆製品界的肥肉,這些多餘油脂進入體內都可能轉化為脂肪肝。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脂肪肝患者常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李婉萍提醒,雖然「肝病三部曲」,其中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為人所熟知,但大多數患有脂肪肝的人最終往往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此外,由於肝臟在脂肪代謝能力及身體處理代謝物方面的功能都有異常,脂肪肝患者也有較高的糖尿病風險。因此,重視脂肪肝帶來的潛在健康威脅尤為重要。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營養師建議為預防脂肪肝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為了預防脂肪肝,李婉萍建議食用能保護肝臟的食物,如苦瓜、毛豆、蛤蜊、蜆仔和蘋果等食物。此外,減少久坐並適度減重亦是保持肝臟健康的重要策略。若體重超過理想標準者,建議應減重5~10%。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