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芝士火腿也「生冷」?常進食或引健康風險 營養師教分辨生冷食物

樂活道

芝士火腿也「生冷」?常進食或引健康風險 營養師教分辨生冷食物
樂活道

樂活道

芝士火腿也「生冷」?常進食或引健康風險 營養師教分辨生冷食物

2023年03月15日 07:00

原來未經煮熟的食物,就可以稱為「生冷食物」

不只魚生、沙律,芝士火腿也是生冷食物?「營養生」營養師Queenie Lam表示,不少人以為生吃蔬果、冷凍食品才是生冷食物,但其實不只於此。生冷食物可以細分為5大類,包括由生乳製成的軟芝士,經常進食容易出現嘔吐、腹瀉、肚痛等症狀,有4類人士進食生冷食物引發的健康風險較大。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生冷食物多吃易腹瀉肚痛

生冷食物定義是甚麼?營養師Queenie Lam在「營養生」facebook專頁發文指,不少人均以為生吃蔬菜、水果及冷凍食品才生冷食物。事實上,生或未經煮熟的食物,即可稱為「生冷食物」。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由於食物沒經過處理、熱處理不足,容易受細菌或病毒污染。食物可能帶有可致病的微生物,會對身體造成以下常見病徵:

1.嘔吐

2.腹瀉

3.腹痛

4.發燒

5.容易誘發身體免疫反應

生冷食物定義+5大種類

營養師Queenie Lam指,生冷食物是高風險食物,因為多數沒有經過熱處理和熱處理不足的食物,可細分5大類別:

生冷食物分為5大種類

生冷食物1:魚類及海產

食物例子:壽司、刺身和煙三文魚等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生冷食物2:未完全凝固的雞蛋

食物例子:炒滑蛋、半熟蛋、布甸和慕司甜品等

生冷食物3:凍食肉類及其產品

食物例子:生牛肉、火腿和肉肝醬等

生冷食物4:生乳製成的軟芝士

食物例子:菲達、布里和藍紋芝士等

生冷食物5:生吃的即食蔬菜

食物例子:預先包裝沙律菜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進食生冷食物2大安全貼士

營養師Queenie Lam提醒,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帶來的健康風險,要記住以下2大安全貼士:

1.吃剩的食物要盡快處理:用餐起計2小時內,若吃不完就要放進雪櫃儲存,以減少細菌滋生。

2.翻熱食物:應確保食物翻熱後,食物中心溫度至少達75°C才食用。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4類人吃生冷食物容易不適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以下4類高危人士進食生冷食物後,較大機會出現嚴重症狀,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進食生冷食物高危人士1:孕婦

懷孕期內荷爾蒙和免疫力的改變會削弱孕婦的免疫系統功能,因此她們較易從「生冷」食物感染食源性疾病。

另一方面,發育中的胎兒易受一些不會令孕婦出現病徵的食源性致病菌影響。

廣為人知的李斯特菌正是危害這個羣組的致病菌,可以嚴重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導致死亡。

進食生冷食物高危人士2:嬰幼兒

嬰兒及幼童對食源性致病菌的自身防禦功能較弱,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同時腸道內的菌羣所起的保護作用可能不如成年人有效。

初生嬰兒的胃部酸性較成年人為低,故細菌和其他致病菌較易在其體內生存。

按體重比例計算,嬰兒及幼童較成年人進食更多食物,因此假若食物含有毒素或污染物,他們的相對攝入量會較高。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進食生冷食物高危人士3:長者

人體自身防禦或抵抗感染的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

部份長者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免疫系統的功能可能會因這些疾病或有關治療而進一步被削弱。

進食生冷食物高危人士4:免疫力較弱人士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例如愛滋病和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

或接受了減低身體免疫反應的治療,例如正接受抗生素治療、使用抗胃酸藥、長期服用類固醇或預防移植手術後出現排斥的藥物等等。

這些病人屬於高危羣組進食「生冷」食物,較易患上食源性疾病或出現併發症。

生冷食物易致食物中毒 嚴重可致敗血症

食安中心指,因為沒有經過熱處理或熱處理不足、未能消滅當中可致病的微生物,生冷食物亦有會感染寄生蟲,一些寄生蟲可引致輕度至中度的腸胃症狀,嚴重的話更會引發食物中毒風險。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這4種細菌可引發食物中毒,這4個病原體的常見病徵。

食物中毒症狀:

1.嘔吐

2.腹瀉

3.腹痛

4.發燒

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例如:脫水、敗血病。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衛生署指,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例如:脫水、敗血病,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食物中毒傳播途徑+潛伏期+治理及預防方法:

食物中毒傳播途徑:食物中毒是由於食用含有致病媒介或受致病媒介污染的食物而引致的。

食物中毒潛伏期:潛伏期由數小時至數日不等,視乎致病媒介而定。

食物中毒治理方法:如出現食物中毒的病徵,須立即求診,並應補充水分。患病的食物處理人員應暫停工作,直至復原。

預防食物中毒方法:

實踐食物安全可預防食物中毒。「食物安全五要點」是五個簡單而有效的要點,讓大家遵從,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1.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

2.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

3.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

4.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

5.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英國知名沐浴品牌指出,有近9成人沖涼順序錯誤,並指出正確沖涼3步驟助保護肌膚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錯誤沖涼順序或會無意中增加皮膚敏感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知名沐浴品牌 Original Source 近期公佈一項調查指出,雖然每日沖涼是「例行公事」,但是有高達86%的人士沖涼順序完全錯誤。用錯方法沖涼或無意中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86%人沖涼順序錯誤

Original Source是次調查針對2000名英國民眾進行,結果顯示有44%的人習慣在洗頭前先用沐浴乳,7%的人先使用沐浴露,再用潤髮乳,最後才用洗髮水。22%的人則是先洗頭髮再洗身體,最後才護髮。另有8%的人先用潤髮乳,再用洗髮水和潤髮乳,有5%的人選擇先用潤髮乳,之後才用沐浴乳和洗髮水。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Original Source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為:

1. 先用洗髮水

2. 洗完頭後用潤髮乳護髮

3. 最後才使用沐浴露清潔身體。

洗髮水與潤髮乳殘留物易引起皮膚敏感或刺激反應

Original Source指出,這個順序有助於徹底沖洗頭髮上殘留的產品與油脂,避免護髮產品或洗髮水的化學成分留在皮膚表層,減少肌膚刺激及過敏風險,「如果先用沐浴乳,之後頭髮沖下來的洗髮水、潤髮乳殘留物可能會留在皮膚上,長期可能導致敏感或刺激」。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僅14%人士採用正確沖涼次序

最終數據顯示,僅有14%的人是採用「洗髮水—潤髮乳—沐浴乳」的正確順序,建議市民可重新審視日常清潔程序,養成科學、健康的洗澡習慣,以保護肌膚健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