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大陸宣布和洪都拉斯建交 蔡英文竄訪中美洲前遭重擊

博客文章

中國大陸宣布和洪都拉斯建交 蔡英文竄訪中美洲前遭重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大陸宣布和洪都拉斯建交 蔡英文竄訪中美洲前遭重擊

2023年03月26日 13:29 最後更新:13:41

中國今天(26日)宣布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關係。洪都拉斯成為中國第182個建交國,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第10個與中國建交或復交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洪建交,發生在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竄訪中美洲前夕。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今天在北京與洪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舉行會談,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兩國政府決定自公報簽署之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3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關係發表談話。發言人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一個中國原則為1971年聯大第2758號決議所確認,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洪都拉斯是中美洲重要國家。洪都拉斯政府選擇同世界上181個國家站在一起,承認並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同台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這是順應大勢、合乎民心的正確抉擇。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讚賞。

中方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洪方加強各領域友好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洪都拉斯位於中美洲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交界,西與危地馬拉接壤。

這裡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紀被據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成立共和國,西班牙語為官方語。截至2022年,洪都拉斯人口有1022.1萬人。

在對外貿易方面,洪都拉斯主要出口咖啡、香蕉、棕櫚油、蝦、食糖、煙草等農作物及鋅、鉛、銀等礦產品;主要進口機械、電子設備、化工產品、燃料、潤滑油、工業製成品和糧食等。

中洪此前雖無外交關係,但有貿易往來。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中洪貿易額為15.89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15.6億美元,進口2923.9萬美元。

洪都拉斯現任總統卡斯特羅是洪首位女總統。在2021年參加總統大選時,卡斯特羅就已公開表明,若當選會和台灣「斷交」,尋求和中國大陸建交。

2022年1月27日,卡斯特羅正式就職,任期4年。

今年3月15日,卡斯特羅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她已指示洪外長雷納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當地時間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與中國台灣斷絕「外交關係」。

據台媒報道,台灣所謂駐洪都拉斯代表張俊菲已於25日清晨搭機返台,「神情沉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洪建交,就發生在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竄訪中美洲之前。此前蔡英文宣布,她將於3月29日出發開啟所謂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先過境美國,再依次前往危地馬拉及伯利茲兩個「邦交國」,返程時在美國洛杉磯過境。

洪都拉斯已經是蔡英文當局任內第9個與台「斷交」的「友邦」。前8個分別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12月)、巴拿馬(2017年6月)、多米尼加(2018年5月)、布基納法索(2018年5月)、薩爾瓦多(2018年8月)、所羅門群島(2019年9月)、基里巴斯(2019年9月)、尼加拉瓜(2021年12月)。

目前,台灣的所謂「邦交國」還剩下13個。分別為瑙魯、帕勞、圖瓦盧、馬紹爾群島、伯利茲、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危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盧西亞、聖基茨和尼維斯、斯威士蘭、梵蒂岡。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蔡英文

全球拭目以待,持續兩天在瑞士日內瓦的中美貿易會談結束,出乎意料的是,雙方均宣布取得「重大進展」。此次中美日內瓦貿易談判的進展無疑是正面的,為雙邊貿易關係帶來新曙光。惟談判過程是否一帆風順、關稅調整幅度、協議執行落實、美方政策的連貫性等,都有待雙方進一步協商解決。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當地時間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何立峰說,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會談富有成效,邁出了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中美雙方將於當地時間星期一(12日)發表聯合聲明。

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與發展有重要影響。中方願同美方一道,積極落實今年1月17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本著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坦誠對話、平等協商、管控分歧,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取得新的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已透露談判有「巨大進展」。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會談取得實質進展,但未透露細節;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則形容,兩日會談非常具建設性,美中之間的分歧或者並非如想像般那麼大,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將有助美國削減削高達一萬兩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這次談判在瑞士日內瓦郊區哥洛尼的瑞士常駐聯合國大使官邸進行,地點定在第三國,為談判提供了相對中立的環境,這項安排充分彰顯了中美關係的平等屬性,印證了中方始終堅持的談判原則──即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進對話與合作,拒絕任何不平等、脅迫性的談判模式。

特朗普上星期六在社交網絡表示中美雙方就「全面重啟」進行了友好且富有建設性的談判,還稱取得巨大進展,卻未透露細節,讓人摸不着其「全面重啟」的意思。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星期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指,美國與中國進行經貿高層會談,目的是重建對話,緩解兩國之間的緊張;即使美國稍後與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在可見將來都會維持對進口商品的10%基準關稅。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指,中國非常渴望與美方磋商,重建雙方的貿易關係;又透露繼上星期同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後,最快本周會公布更多貿易協議,每一份都是度身定造。

但美方在關稅問題上態度一直搖擺不定,特朗普表示把對華關稅下調至80%「看來合適」,部分美媒又指美方可能同意下調至60%以下,但白宮隨後強調特朗普基本立場不變。

而此前白宮經濟顧問哈賽特稱中方「非常非常急切」希望重塑貿易關係,這種說法與中方立場有異。中方一直秉持透過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問題的態度,但絕非如美方所描述那般急切。

《人民日報》也曾發表評論,暗示中美關稅談判難以一蹴而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事實上,在談判開始前,美方都還不忘搞小動作。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吹風,說美方已經擬定了一份「願望清單」,準備在瑞士見面的時候拿出來跟中方談。其中,美方最迫切想要談出成果,就是希望中方放鬆稀土出口限制,為達成這個目標,特朗普團隊已提前表態,願意「大幅降低對華關稅」。

《華盛頓郵報》4月底報道,美方的稀土庫存最多能再撐2個月,快要徹底消耗。美國開始全世界搜刮關鍵礦產,如跟剛果金討論礦產合作,施壓烏克蘭達成礦產協議、乃至簽署行政令授權美國企業跑去公海去採礦等。

惟關鍵礦產和稀土不是挖出來就能直接使用,中國最擅長的領域,從來不是挖稀土,而是提煉稀土;美國能源部預計至少需要投入3000億美元、花費至少10年,才能看見初步成果。特朗普一邊不想輕易對華屈服,一邊又頂不住國內壓力,最終才會在稀土問題上主動示弱,希望中方手下留情,對美國網開一面。彭博社報道指,美國已經做好了大幅降低關稅的準備,看起來好像特朗普做了多大讓步。但實際情況是特朗普「自導自演」加關稅,若然在此基礎上說要降低關稅,還擺出巨大讓步的姿態,令人質疑是否真有誠意。

所以,在彭博社吹風後,中方即宣布,要嚴打戰略礦產走私。5月9日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多部門召開會議,聚焦「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活動」。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赫夫鮑爾直言,磋商雖對貿易和金融市場是積極信號,但中美貿易要重回正軌困難重重,他舉例,145%的關稅極具阻斷性,即便降至70%或80%,中美貿易規模也可能大幅縮水。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副教授張學昆表示,關稅調整幅度、協議執行落實、及美國政策的連貫性等問題,都有待雙方進一步協商解決,中美這兩大經濟體在貿易上是攜手走向共贏,還是在曲折中繼續博弈,答案尚未完全揭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