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4高官當年入中大各有故事「佛系」與「感性」「實際」與「偶緣」

博客文章

4高官當年入中大各有故事「佛系」與「感性」「實際」與「偶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4高官當年入中大各有故事「佛系」與「感性」「實際」與「偶緣」

2023年03月29日 19:03 最後更新:20:31

我多年前入行做傳媒時,政府中的華人高官不多,十居其九是港大生,形成「港大幫」,中大人絕無僅有,而且最高都只是「阿二」。世代不同了,新一屆政府的司局長中,「中大幫」人強馬壯,有7人之多,我作為校友,真係老懷大慰!最新一期《中大校友》季刋,約了4位新班子中的中大人高官細說當年情,一些小故事輕輕道來,恍如人生倒帶,重回各人的青蔥歲月,十分好看,也可多了解他們的另一面。

4位中大畢業的高官,(左起)孫玉菡、葉文娟、麥美娟和孫東,細說在中大的流金歲月。

4位中大畢業的高官,(左起)孫玉菡、葉文娟、麥美娟和孫東,細說在中大的流金歲月。

幾個高官在校園聚首,先各自講述他們當時入中大的故事。創科局局長孫東說,他進中大讀博士,有點偶然,當時他本來去清華大學讀博士,但有一天系主任說香港有個機會,問他去不去,他連那進哪所大學都未知,就應承了。一年後中大取錄了他,跟隨一位導師研究機器人,並可賺薪水,第一個月拿的錢,比在內地多9000港元,十分之開心,至今難忘。

更多相片
4位中大畢業的高官,(左起)孫玉菡、葉文娟、麥美娟和孫東,細說在中大的流金歲月。

4位中大畢業的高官,(左起)孫玉菡、葉文娟、麥美娟和孫東,細說在中大的流金歲月。

葉文娟讀2年級時,企了30多小時火車,到北京大學交流。

葉文娟讀2年級時,企了30多小時火車,到北京大學交流。

孫玉菡(左2)在中大宿舍屈蛇4年,朝桁晚拆,卻自得其樂。

孫玉菡(左2)在中大宿舍屈蛇4年,朝桁晚拆,卻自得其樂。

麥美娟(中間帶太眼鏡)與同學去大嶼山搞O C amp ,那些年的故事說不完。

麥美娟(中間帶太眼鏡)與同學去大嶼山搞O C amp ,那些年的故事說不完。

孫東畢業時(左)在工程大樓外留影,今日站在同一位置拍照,回憶返晒嚟。

孫東畢業時(左)在工程大樓外留影,今日站在同一位置拍照,回憶返晒嚟。

葉文娟讀2年級時,企了30多小時火車,到北京大學交流。

葉文娟讀2年級時,企了30多小時火車,到北京大學交流。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就話,自己當年入中大很「佛系」,考完A Level,睇邊科成績好就讀邊科,邊間大學收佢,就去邊間,冇乜計劃。後來入了英文系,選科也不會排隊,有位置就讀。

特首辦主任葉文娟揀科就比較感性,最初受電視劇《北斗星》影響,想讀社工系,但爸爸說她太感性,如做社工會經常不開心,最後哥哥出主意,說她為人老實,還是做政府工較好,她於是最後選了政治與公共行政系。

孫玉菡(左2)在中大宿舍屈蛇4年,朝桁晚拆,卻自得其樂。

孫玉菡(左2)在中大宿舍屈蛇4年,朝桁晚拆,卻自得其樂。

有人「佛系」,有人「感性」,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就比較實際。他說讀中六時,學校派一份表格給他,當中一項是中大暫取生,他覺得不用考A Level便入大學,都幾好,所以填上「會考慮」。當時想過報醫科或工商管理,因怕自己劏不了老鼠,而當時中大工管系很熱門,最後選了這系。不過他畢業後就加入政府,從未在工商界工作過。

麥美娟(中間帶太眼鏡)與同學去大嶼山搞O C amp ,那些年的故事說不完。

麥美娟(中間帶太眼鏡)與同學去大嶼山搞O C amp ,那些年的故事說不完。

他們對中大校園生活難以忘懷,葉文娟說2年級時到北京大學交流,原買了火車硬臥票上京,不料同學遺失了車票,在他們苦苦哀求下,售票員讓他們上車,但只有「硬企」位,成班學生就在擠迫的車廂站了30多小時。到涉後入住北大學生宿舍,體驗到當時的尖子,原來生活如此刻苦,感受很深。

孫東畢業時(左)在工程大樓外留影,今日站在同一位置拍照,回憶返晒嚟。

孫東畢業時(左)在工程大樓外留影,今日站在同一位置拍照,回憶返晒嚟。

麥美娟說自己在宿舍「屈蛇」兩年,而孫玉菡就住足4年,當時他為人怕醜,但又想住宿舍,鼓起勇氣問只識了5天的同學收容他,結果在崇基應林堂的5人房中睡帆布床,房間內住了7人,雖然如此,這樣的生活,感覺良好。

中大4年不但影響他們往後的工作和事業,也造就了兩段情緣。原來葉文娟與孫玉菡的另一半,都是在中大認識,後來成為終生伴侶。

孫玉菡笑說:「這簡直是大學的使命之一呀!」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