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應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威脅」? 美軍開建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

博客文章

應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威脅」? 美軍開建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應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威脅」? 美軍開建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

2023年04月04日 13:56 最後更新:14:16

中俄高超音速導彈領先全球,美國如何對抗?在五角大樓看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現問題。4月2日,隨著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升空,為中俄高超音速導彈量身訂製的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正式開建了。

這是由數百顆小型衛星星座組成的超級天基監視系統。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日稱,SpaceX公司當天為美軍太空發展局發射了首批10顆導彈跟蹤和通信衛星。「應美國軍方要求,SpaceX公司沒有提供這些衛星進入軌道的現場視頻」。此外,美軍沒有發布相關衛星的大小或質量等信息,也沒有像以往那樣發布這些衛星在製造和測試過程中的照片。

雖然美軍搞得很神秘,但外界早已經從公開信息中獲得了這些衛星的主要用途——其中兩顆由SpaceX製造的「追蹤層導彈追蹤感測衛星」用於探測和跟蹤飛行中的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另外8顆「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則使用光學鏈路將數據從天基傳感器傳輸到地面接收站。按照美軍設想,帶有紅外傳感器的探測衛星用於探測和跟蹤飛行中的導彈,數據中繼衛星具備低軌星間激光通信鏈路傳輸能力,具有傳輸速率高、抗干擾能力強、通信延遲低等特點,負責將數據直接傳輸給美軍及盟友的反導防御系統,協助擊落敵方導彈。

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衛星想像圖。

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衛星想像圖。

眾所周知,當前美軍反導作戰的思路是首先部署在太空的預警衛星,利用先進的紅外傳感器第一時間察覺全球任何地點的導彈點火信息,然後通過部署在各地的陸基預警雷達進行探測和分析彈道,並引導反導系統實施攔截。

但隨著中俄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美軍面臨的新問題是,這些新概念導彈可以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和機動,很難被傳統反導系統發現和攔截。例如「美軍當前部署的導彈預警衛星星座——天基紅外系統更適合探測大型彈道導彈發射時產生的明亮熱成像,而高超音速導彈可在大氣層裡穿行以躲避探測,天基紅外系統對後者相對暗淡的紅外特徵不夠敏銳。」

如果無法及時發現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後續的攔截作戰就無從說起。為此美軍從2020年就開始打造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一旦對手的高超音速導彈發射,運行在高地球軌道的紅外預警衛星首先將發出警告。跟蹤衛星隨後捕捉到高超音速導彈在大氣中高速飛行時的紅外信號,開始計算高超音速導彈前進方向的軌跡並不斷更新,這些數據同時會傳遞給「傳輸層」衛星,後者將在「數百毫秒」內將信息傳遞到地面站,引導地面攔截系統作戰。

在俄烏戰爭中俄軍已多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在俄烏戰爭中俄軍已多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這次發射的10顆衛星主要部署在距離地面約100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美軍太空發展局首批一共訂購了28顆衛星,包括8顆「追蹤層導彈追蹤感測衛星」和20顆「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第二批次的18顆衛星將於今年6月升空。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美軍太空發展局聯合埃格林空軍基地作戰部隊將對這批衛星進行綜合評估,並計劃在印太地區軍演期間,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艦隊進行實際測試,相關測試內容包括「低延遲數據連接、超視距瞄準、導彈警告和導彈跟蹤以及軌道跟蹤傳感器和地面傳感器之間的數據融合」。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稱,太空發展局去年已經訂購了126顆「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和35顆「跟蹤層衛星星座」。它們的大規模發射計劃將於明年9月開始,並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保持每月一次的高頻次發射。報道強調,它們的成本相對低廉,平均每顆導彈跟蹤衛星的造價約4000萬美元,數據中繼衛星為1500萬美元。相比之下,五角大樓如今使用少量的大型衛星來執行關鍵的國家安全功能,如導彈預警、導航和通訊等,每顆衛星價值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美軍認為,SpaceX公司打造的「星鏈」互聯網衛星星座已經證明了由數千顆小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生存能力高於傳統的高價值大型衛星,「在面對同等對手的太空攻擊時,它們承受損失的能力更強」。

美國太空發展局制定了規模龐大的「國防空間架構分層軌道衛星星座」計劃,它們由上千枚運行在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跟蹤層」和「運輸層」衛星只是該衛星星座中的一部分而已。按照美軍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披露的信息,除了在低地球軌道部署衛星星座外,美軍還將推進在中高地球軌道的衛星部署計劃。

據介紹,中地球軌道距離地球表面2000公里至地球同步軌道(3.6萬公里)下方。與低地球軌道相比,在中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在目標地域過頂的時間更長且視野更寬,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對導彈軌道的監控。相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中地球軌道衛星更接近地球,可以縮短向反導系統發送導彈預警信息的時間。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優點在於為助推段彈道導彈預警提供「持續凝視」覆蓋。

不過有專家指出,專門為中俄高超音速導彈研製的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規劃實在龐大,考慮到美軍近年來在新裝備研製領域習慣性的成本超支和進度拖延,這個需要持續多年的超級計劃未來能否實現,還很難說。另一方面,除了探測問題外,美軍在如何具體攔截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因此更讓人懷疑的是,這個計劃會不會變成新時代「紙上談兵」的「星球大戰」項目?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北約國家接連派出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地區「展示軍力」,試圖填補美國航母不夠用帶來的戰力空白,目標當然是要「威懾中國」。首先是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輕型航母剛走,法國「戴高樂」號中型航母就準備出發了,據說明年英國還要再次出動「伊利沙伯女王」級航母前往印太。

在北約序列中,「伊利沙伯女王」級已經是除了美國航母之外的頭等戰力。

但諷刺到爆的是,英國國防部的最新戰爭模擬測試證明,這兩艘英國在「壓倒性武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英國《泰晤士報》20日稱,「伊利沙伯女王號」號與「威爾士親王」號在模擬大規模衝突的軍事演習中的「在大多數情境中」均遭擊沉,特別容易受到導彈攻擊。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認為,這個結果並不令人奇怪。「伊利沙伯女王號」級航母無法起降探測距離遠的固定翼預警機,只能依靠「鴉巢」預警直升機提供有限的空中預警能力。同時它搭載的約24架美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適合執行攔截任務——在美國海軍中,F-35C就因為飛行速度慢而無法承擔航母的遠程攔截任務,只能靠「超級大黃蜂」勉強湊數,而F-35B是「肥電」家族中飛得最慢的型號,因此先天就決定了它不適合為航母提供遠程保護。

而在英國航母的護航艦艇中,目前僅有6艘45型防空驅逐艦具備中程攔截能力。且不論該級驅逐艦的故障百出,就算它能保證正常出航率,但其垂發單元數量有限(48單元),遠低於「東亞怪物房」新一代防空驅逐艦動輒近百的垂發數量。而且45型防空驅逐艦通常只搭載32枚紫菀-30中程防空導彈,應對飽和攻擊的能力實在薄弱。沒有辦法,整個歐洲海軍都不是為高強度海戰而準備的。

因此英國媒體承認,英國航母在「壓倒性對手」面前的生存能力不足問題引發擔憂,因為中國被北約看做是主要潛在對手之一,反艦導彈技術上更是領先全球,看看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琳琅滿目的反艦導彈就知道了。

以中國的反航母標準戰法,英國航母實在是差得太遠了。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之前曾宣稱,未來中國反航母作戰時,靠近中國沿海地區的他國航母編隊可能會先後遭遇從中國腹地發射的反航母彈道導彈(目前英國航母對此毫無應對能力)、從中國海軍航空兵和艦艇發射上的鷹擊-21、鷹擊-12、鷹擊-18等多型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它們的射程通常在數百公里以上,遠在英國航母編隊的攔截範圍內),以及來自水下潛艇或無人潛航器的伏擊。至於說想要和中國航母進行正面對決,估計英國航母是沒有希望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英國航母千里迢迢跑到西太,如果膽敢惹事,那就實在是給解放軍「加餸」。

不但解放軍的反航母戰力超過英國預計,英國這兩艘航母的自身情況也遠比演習的設定更糟糕。《泰晤士報》承認,它們在演習中配齊了足夠數量的F-35B隱形戰機,但現實是英國的國防預算有限,無法負擔為兩艘航母配備足夠數量的F-35B,航母的高昂運行成本卻無法換來其完整效能,使其效用備受質疑。

此外,這兩艘航母還面臨可靠性挑戰。「伊利沙伯女王號」今年因推進軸意外故障,缺席北約聯合演習就夠讓英國海軍丟臉了,而「威爾士親王」號2023年還被曝光稱,因維修問題只能拆卸零件來支持「伊利沙伯女王號」的運作。至於這兩艘航母之前的黑歷史,那就更多了——什麼船艙淹水、戰鬥機墜毀等問題嚴重影響戰備能力。此外,英國海軍內部報告還透露,它們配備的人員訓練不足,更增加了日常運營的風險。

只能湊齊一艘航母的艦載機,才是兩艘英國航母的日常狀態。

英國媒體透露,在這樣的糟糕情況下,英國再次考慮退役其中一艘航母,也就是說,明年「伊利沙伯女王」級航母到底能不能來西太也成為未知數。至於說「威懾中國」,那就根本是笑話而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