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歷史長河】乾隆為何74歲都要下江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乾隆為何74歲都要下江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乾隆為何74歲都要下江南?

2016年07月27日 00:15

康熙帝曾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認為自己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西師」,率軍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他於前後30多年中,六次巡視江南,可見下江南在乾隆心中的意義。

以當時條件,下江南是浩大工程。從北京到江浙,直線往返約2260公里,現時經公路駕駛往返,普遍需逾26小時。乾隆時期,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全靠車裝船載,馬拉人抬,來回一趟,至少需要三至五個月。而每次出巡,皇帝帶領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衛隊侍從有兩三千人,動用五六千匹馬,四五百輛車,上千隻船,閒閒地耗費一二百萬兩白銀。乾隆六次南巡,最後一次時已年屆74歲,如此長途跋涉,並非一件易事。那為什麼他卻不辭勞苦?

《乾隆南巡圖卷》卷一局部 (網上圖片)

《乾隆南巡圖卷》卷一局部 (網上圖片)

按照乾隆自己解釋,下江南原因有四:一:江浙官民誠心恭請;二:朝中百官一再建議;江浙人稠物豐,地位重要,應當親自考察民情;四: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這些說法似乎相當官式。有不少人認為,下江南於乾隆心中有更重大更深層的用意。

《乾隆南巡圖卷》卷六局部 (網上圖片)

《乾隆南巡圖卷》卷六局部 (網上圖片)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浙一帶是著名魚米之鄉、工商中心,是清政府的主要「糧袋」和「錢櫃」,維繫朝廷經濟命脈。當時,江浙交納糧賦佔全國的38%,稅銀佔全國的29%,關稅佔全國的50%。另外,鹽課銀是僅次於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60%以上也來自江浙。僅揚州鹽商每年上交的鹽課銀可高達600萬兩。而京城每年需要的400萬石糧食,三分之二從江浙漕運進京。現實來說,乾隆盛世景象,基本上由江浙巨大財力支持。乾隆每次南巡,除了確保這些正常國庫收入,皇帝和權臣還通過攤派、贊助、買賣官職、敲詐勒索、行賄受賄等手段,向江浙的官員和富商撈取許多「私房銀」。

《乾隆南巡圖卷》卷十局部 (網上圖片)

《乾隆南巡圖卷》卷十局部 (網上圖片)

只要牢牢控制江浙,充分調用當地豐厚的財力物力資源支撐龐大清廷,是乾隆下江南的首要原因。致力於東亞研究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歐立德 (Mark C. Elliott) 也指,當時江南地區財富和士子全國中所佔的比例很大,認為下江南是為了拉攏漢族地方精英。視察江南的皇家作坊和召見地方高官大員,加強統治富庶地區;巡防水利工程並了解當地的民情,讓江南的百姓熟悉自己,當中也包含著滿清入關初期,江南曾對清軍激烈抵抗過的因素在內

《乾隆南巡圖卷》卷八局部 (網上圖片)

《乾隆南巡圖卷》卷八局部 (網上圖片)

關於乾隆南巡之因,在民間衍生了許多不同解釋,部分更相當新奇。清末民初時期更有很多不同的下江南故事。而乾隆下江南之因,最被深信也流傳最廣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滿清外史》中一節關於乾隆身世的說法。書中稱,乾隆是生在浙江海寧朝臣陳世倌家,所以經常下江南。書中也稱有實物為證:據說海寧陳家有乾隆親筆題寫堂匾,內容完全充滿著兒子感念母恩之情。除了《滿清外史》,20世紀初著名歷史作家蔡東藩以及民國時期作家許嘯天,也秉承這種說法。如果這事是真的,乾隆之後就是漢人政權了。

當然這種「乾隆身世之迷」的顛覆的說法,都經不起史學家的考證。而確實的是,乾隆多次下江南,除保障國家對江南統治,穩定收入之餘,當時揚州因乾隆而大興水利,治理了長江水患,也廣建了園林,為後世帶留下寶貴「遺產」。

有網友笑言,「好食一道工序都唔係問題,唔好食900幾道工序都係唔好食」

乾隆:歷史上著名的美食家

乾隆。網上圖片

乾隆。網上圖片

呢幾年古裝劇大行其道,其中尤以講述中國曆代皇帝的故事最受歡迎。提到乾隆,這位常常下江南四處品嚐美食的皇帝,你可能第一反應是當年那套紅邊亞洲的《還珠格格》,不過提到乾隆,這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他的飲食文化品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清御廚配方「御五品粥」 經過4小時13道工序熬製

在乾隆統治期間,有許多著名的菜肴因他的喜好和推廣而聞名,不少令乾隆「龍心大悅」的名菜甚至獲乾隆賜名。近日在香港,就有網民分享在深水埗街頭一家小店,竟然發現移到名為「乾隆皇帝粥」的菜餚,宣傳單張指此乃「御五品粥」,老闆娘更霸氣講到,是清御廚配方,需要經過4小時13道工序熬製,達到「下虛火、清熱排毒」的功效,貼文一出,掀起網友們的熱議。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御五品粥食補佳品

該網友在fb群組「香港茶餐廳及美食關注組」分享,指在深水埗汝州街一間叫作「佳芳廚房」的小店,竟發現有一道菜名為「乾隆皇帝粥」,宣傳單張更指是「御五品粥」,歷經四個鐘13道工序熬製而成的御五品粥,所有米都變成柔軟米花,綿軟粥米包裹著每一種食材,鮮香味十足令人難以拒絕!宣傳又指,御五品粥是食補佳品,對於熬夜下虛火、清熱排毒好有用,食完可生津回甘。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網友:靠吹是才是硬道理

相片一曝光,掀起網民熱議,有網民恥笑:「13道工序包括倒米,落水,洗米,倒水,再落水,洗第2次米,倒水,放置半小時,落水,點火,煲粥3小時,攪拌,熄火,屋企成日咁煲,原來我係皇帝都唔知!」、「靠吹是才是硬道理」、「咁有冇天帝、玉帝粥」、「工序本身可大可小.
皮蛋剝殼同咸蛋剝殼都可能已經係兩個工序」、「gimme嚟啫,$38一碗粥而家勉強都算正常價」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