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韓國,值得香港人同情

博客文章

韓國,值得香港人同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韓國,值得香港人同情

2023年04月26日 18:19 最後更新:18:41

全球大小國家面對同一問題,站邊中國還是美國,韓國站邊美國的姿態最為突出,日本也難望其項背。

AP圖片

AP圖片

1953年10月,美韓簽署《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確立軍事同盟關係。之前,1950年爆發了韓戰,美國出兵干擾,直接威脅了我們的國家安全,於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走過鴨綠江,史稱「抗美援朝」。尹錫悅不顧當前亞太地區中美較量的敏感時刻,反過來出面表達韓國「抗朝授美」這個劇目,足夠顯示作為中國鄰居的她要擺出什麼的態度。

有評論稱韓國有意加入美國、澳洲、日本、印度的「四邊安全對話」,形成一個擁有科技、資本、資源和軍事的強大對華組織,這可稱之為「亞太新北約」。四國對亞洲其他國家有沒有號召力?肯定是有的,譬如日本和韓國在半導體高端技術方面佔了相當大優勢,還有日本對東南亞的工業製造影響力。

很多人仍以韓國不願失去中國市場為理由,推斷韓國目前不是全倒向美國,只是左右做人難。怎麼啦,講呢啲?——又不外是「緩和論」的變奏︰有機會統戰韓國的財團利益集團,大家最緊要此時表現友好和謙讓,使韓國人明白中國才是好鄰居——錯了,大家需要認識韓國不是「正常」國家。

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面臨破產,求助IMF等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組織,韓國以經濟主權換取生存,接受對方一系統嚴苛改組調整方案,韓國的主要財團一朝之間變成「國際化」,或準確的說是「美國化」,其中科技巨頭三星集團是好例子。

韓國早在50年代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失去軍事主權,美軍視韓國為其中一個基地而已,再加經濟也讓予美國,尹錫悅代表的是韓國面對現實,大家以為韓國會痛惜未來失去中國市場嗎?《金融時報》周日報導,在中美科技戰中,「華盛頓要求首爾方面敦促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不要趁勢增加對中國的芯片銷售,以免中國市場的空缺獲得填補。」韓國可以說不嗎?韓國敢跟中國做生意嗎?

尹錫悅擇日到美國訪問,動身之前踩過台灣主權的中國紅線,間期更高調炒作上世紀50年代中美韓朝的鬥爭回憶,不過,作為香港人,我有多少傾向同情這個大不過廣東省,人口少過大灣區的韓國。

西方媒體最近大力炒作香港生育率為0.8是全球最低,不過,早前韓方數字指其生育率是0.78才是世界墊底。然而,數字多一個點少一個點不重要,西方認為香港生育率低是香港人對前景不樂觀所致,潛台詞是香港愈來愈不自由,移民人數不斷上升;問題是韓國生育率之低,又是否與當地自由民主有關呢?當然不是。

韓國人的生活條件充足,人均GDP逾3.36萬美元,所以年輕人很愛消費享樂,不過,韓國人的生存條件很差,韓國樓價平均100萬美元,但大學生畢業收入與香港差不多,這裡很多人已買不起樓,年輕人便拋棄成家立室與生育的想法。

香港與韓國環境很相似,我們的年輕人也難以置業安居。你問我︰「香港人有乜條件同情韓國?」我說,香港之外有粵港澳大灣區生存條件較佳的地方,可以讓年輕人去奮鬥發展,如果條件再好的話,上海、北京的大企業等著你。

感恩香港背靠祖國,可是,韓國背靠哪國?於是我對韓國寄予同情。我保證,我是真誠的。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工黨上場,中英「黃金再十年」?

2024年07月05日 20:36 最後更新:20:41

工黨贏得大選,有些人憧憬中英關係是否又再復一次黃金十年;屆時香港是不是又可發揮中西橋樑角色?我肯定的說一句︰不會!

工黨黨魁施紀賢。AP圖片

工黨黨魁施紀賢。AP圖片

英國已經走不回20年的中間路線,撇開感情看世界,英國未來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1998年,工黨首相貝利雅上任翌年在華盛頓與美國領導人舉行會談,他首次向外表達要為21世紀的國際社會,創造一種全新的政治改革。不過,這似乎是遙遠的設想,始自1848年馬克思提出「一個幽靈在歐洲徘徊」,共產黨只能在「徘徊」,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應敗卻未倒。然而,貝利雅的「第三條路」(Third Way)——以包括社會主義手段改革自由資本主義失調下的貧富懸殊——可謂一時無兩,直到2012年,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正式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才目睹釋放幽靈以救世的希望。

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等幾十個高層次對話機制,就雙方關切的重大事務保持密切、及時、充分溝通,雙邊關係穩健發展,《人民網》稱︰「英國正成為西方國家發展對華關係的『新典範』。」2015年,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威廉王子首次訪華,並轉交女王的邀請信稱熱切期待習近平訪英。

習近平訪英是年成行,中英簽訂多項重大投資,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連續用了四個「黃金」來形容習主席此次訪英的意義:「今年是中英關係的黃金年,這將是一次黃金訪問,它證明中英關係的發展處於黃金時期。訪問將確立中英面向21世紀的全球夥伴關係,開啟中英關係史上的黃金10年。」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方興未艾,中英率先在新能源汽車促成合作,不過,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改變對華政策,要求西方陣營聯手遏止中國發展進步,如是者,中英的「黃金十年」未過一半便逆轉了。當然,20多年前貝利雅的「第三條路」已經改為單程路,與中國不同領域背道而馳。

即將當英國首相的工黨黨魁施紀賢主張英國在貿易和科技上擺脫對中國依賴,

組閣之後可望接任外交大臣的拉米日前表示,工黨將「全面審視」英國所有政府部門的英中關係,以「確立對中政策的方向和進程」。總言之,工黨上下身不由己,也沒有準備重建另一個中英黃金十年,有人稱「英國自己都上過美國人的功能表了」,你對她有什麼期望?

中英關係不如既往,中英經濟關係亦然,始於奧巴馬任內,經過特朗普、拜登的年代,美國已經確定與中國硬脫鉤的路線,而中國亦同樣全力啟動全新以一帶一路為牽引的全球化2.0。香港不必指望英美的什麼人馬當選主政,從而把「緩和」的預望拔高,也不需用傳統智慧「穩住」所謂的國際投資信心。

一句話,香港要轉過頭來看中國未來路向,全球化2.0不再以太平洋、大西洋的美西方海權為主導,而是放眼向歐亞洲大陸一體化的陸權時代,香港是一帶一路其中一個起點,大灣區向西接連南下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的東南亞圈,而成渝雙城則連雲南、貴州、四川把產業經緬甸輻射到孟加拉灣,經印度而至中亞再通中亞,匯合而成可至非洲大陸。

香港未來的國際觀今非昔比,我們要去的是與發展中國家一起實現「去殖民化」,英國大選與我們何有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