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耶倫訪華有何目的? 預料中美將談哪些問題?

博客文章

耶倫訪華有何目的? 預料中美將談哪些問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耶倫訪華有何目的? 預料中美將談哪些問題?

2023年07月04日 16:33 最後更新:16:43

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後,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華。耶倫自今年2月就在積極尋求訪華,多次「放風」計劃行程,此次終於成行,這是她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AP圖片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AP圖片

兩周內,兩位美國重量級官員主動訪華,美國急於恢復與中國對話的迫切心理可見一斑。

當前,美國破紀錄的通脹水平使人們對經濟前景產生了擔憂,與此同時,美國的激進加息政策未能有效控制通脹,反而觸發了銀行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的穩定性。面對內外困境,與中國的合作變得尤為關鍵。

耶倫此行有什麼計劃?中美雙方可能會討論哪些問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員表示,耶倫訪華的目的是加深和增進美中之間的溝通頻率,穩定關係,避免溝通不暢,並盡可能擴大合作。7月3日耶倫在訪華前與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會面,耶倫在討論中提出關切的議題,同時傳達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合作,應對包括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等全球挑戰的重要性。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會見美國財長耶倫。中國駐美大使館圖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會見美國財長耶倫。中國駐美大使館圖

外界預料,耶倫在這四天內有三件事要辦:

第一,與中國同行舉行高層經濟會談,就全球挑戰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話題可能包括中美共同利益領域,如關稅、匯率、債務等宏觀經濟問題。

復旦大學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認為,這是兩國經濟團隊面對面討論進程的一部分,雙方現在還處於接觸的早期階段。上個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赴美,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進行了會面。這次耶倫訪華,雙方應該會關注宏觀經濟問題,包括中國經濟、美國經濟、世界經濟等,或許會建立工作機制繼續進行對話。

吳心伯表示,中方關切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關稅問題。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商品施加的關稅超過3000億美元,到現在還沒有廢除,拜登上任之後也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減少關稅。其次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壓制,現在有1300個中國實體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不過,這些問題不是耶倫部長負責的,而是商務部長的職責範圍。因此他也希望雷蒙多也會很快訪華,到那個時候也許中美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有更多實質性的討論。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輯思認為,中美在財政和金融上有很多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比如說,人民幣匯率、中國是否會增持或者減少美國國債等。「最近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降了不少,這對兩國經濟有一定影響,至於影響程度,雙方財政部門會有一些評估。」

他還提到,當前美國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問題,通過多次加息,美國的通脹壓力逐步得到緩解。

「這對中國也有影響,都是雙方財政部門需要探討的問題。」王緝思教授說,這其中不可避免地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他認為,雙方財政部門會想辦法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礙,務實地推動兩國金融和財政方面的合作。

同時中美會談也會涉及雙方的分歧領域,如耶倫或會對中國針對美光科技的禁令提出反對,重提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讓中國替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特別是去年瘋狂加息的美國「背鍋」,采取更多措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債務減免,以及對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和中俄關係提出質疑等。

另外,對於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耶倫或將表達對這項法律適用範圍的擔憂。

第二,與在華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的相關人士會面。

第三,再次強調不支持「脫鉤」的態度,並為美國行「脫鉤」之實進行辯解。

近來,拜登政府為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生物技術和敏感技術,阻礙中國的人工智能和高端計算發展,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華實施了廣泛的限制。預料耶倫打算辯解一番,試圖讓中國相信美國打壓和圍堵中國僅僅只是為了「國家安全利益」,並非「為了使自己獲得競爭性經濟優勢」。

美國深知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不可動搖,因此美國政界和學界對耶倫此訪可能獲得的成果,以及對雙邊關係的整體預期都不抱太大期望。

彭博社援引不具名官員的話表示,拜登政府並不期望耶倫此行取得「重大突破」。只有在中美擁有共同利益的部分領域,預計耶倫可以取得進展。

前白宮官員、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埃文·梅代羅斯表示,耶倫此行「只是不確定過程中的下一步」,「這樣做很好,但很難看出此訪如何在大國競爭的復雜遊戲中發揮作用。」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

7月3日,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世界和平論壇上談及中美近期接觸「重啟」時表示,最近兩國間的高層交往是好事情,雙方見面坐下來談,總比不見面、不談要好。

他指出,中國從來沒有指望美國說的話、做的事會讓中國喜歡,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諾過會說美國喜歡聽的話,會做美國喜歡看到的事情。中美要找到相互尊重的辦法來處理雙方的關係,真正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耶倫

備受Signal群組洩密醜聞困擾的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再被爆亂下軍事指令,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毫不知情,不單凸顯其難以控制,也反映白宮尤其五角大樓內部政策及指揮極其混亂,甚至內訌加劇。

路透社5月6日報道,以「赫格塞斯下令取消烏克蘭武器令白宮措手不及」為題,爆出在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約一星期後,美國軍方向三家以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和卡塔爾美國基地為基地的貨運航空公司發出指令,停止 11 個滿載砲彈和其他武器飛往烏克蘭的航班。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幾小時內,來自基輔的烏克蘭人和負責協調物資運送的波蘭官員就,向美方提出大量疑問,究竟誰命令美運輸司令部(簡稱 TRANSCOM)停止飛行?是否永久停止所有援助?但此刻,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高級國安官員竟無法提供答案。一星期之內,航班恢復飛行。

據路透社查閱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口頭命令來自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辦公室。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是透過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命令。

路透社引述3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結束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但之後特朗普取消了會議。兩位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稱,會談中提出了停止對烏克蘭援助的想法,但總統並未下達停止對烏援助的指示。據兩位了解白宮私人討論的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總統和與會的其他高級國安官員都​​不知道赫格塞斯的命令。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當時白宮告訴路透社,赫格塞斯遵循特朗普指示,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指這是政府立場,惟當時白宮沒解釋為何該項命令被迅速撤銷。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說,結束俄烏戰爭談判一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局面,白宮不會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中政府高層官員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最重要是,與特朗普就任時相比,「今天的戰爭更接近結束」。但據記錄,該次取消行動對運輸司令部造成了220萬美元的損失。1個月後,白宮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的暫停軍事援助的命令正式生效。

報道指,5名知情人士證實,航班暫停數日顯示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國安政策方面存在混亂,而在五角大樓,混亂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外交政策內部分歧、根深蒂固內部積怨、及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是問題所在。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烏克蘭和歐洲官員於2月2日起詢問暫停飛行一事。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國防部長「SECDEF」曾下達口頭命令,停止飛行,但飛行於2月5日恢復。

然而,貨物運輸暫停數日,引起基輔民眾恐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其後與烏方的談話中,美國政府將暫停視為「內部政治」。被取消的航班上載有拜登政府早已批准並獲得國會授權的武器。

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部分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交付,但仍有少量援助在籌備中,計劃今年夏天完成交付。

事實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需多個部門批准,可能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美國的大部分軍援都經過波蘭的物流中心,然後由烏克蘭代表接收並運入國。目前尚不清楚11 個被取消的航班是否是該月僅有的原定航班,波蘭已經儲存多少援助物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曝光之際,正值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美國國務卿的通訊受包括國會在內的審查。

3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赫格塞斯誤解了與總統關於烏克蘭政策和援助運輸的討論,但無進一步說明。另4位了解情況的人士稱,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建議赫格塞斯考慮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惟當中許多人其實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多年來一直反對美對烏的援助。有知情人士形容,當時僅是「後勤暫停」。

消息人士透露,1月30日,赫格塞斯到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帶了一份由特朗普一些高級政策顧問起草的備忘錄,促白宮考慮暫停對烏運武,以便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當時,國務卿與其他參與烏克蘭政策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包括上周四被迫離職、預計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國安顧問沃爾茲、及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當時討論了美對俄烏的政策,包括可能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而停止援助烏方確實在討論中出現過。

但消息人士稱,在會談期間,特朗普再次拒絕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拒絕命令赫格塞特在向基輔運送設備方面實施任何政策變更。

其後,五角大樓有工作人員向特朗普的親密顧問透露了暫停援助的消息,並與總統討論了是否恢復援助,惟運輸司令部已取消了 11 個航班,而當時媒體仍未知道赫格塞斯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消息人士稱,國安顧問沃爾茲最終介入,撤銷了這項決定。

特朗普上任後 承諾與俄烏合作結束戰爭,其兩位特使即基輔支持者凱洛格、及房地產巨頭、總統密友維特科夫,著手與雙方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在五角大樓,赫格塞斯的一些政策顧問私下也開始起草撤回美國對烏支持的提案。另有些人此前曾建議共和黨議員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呼籲美國撤回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承諾,美副總統萬斯也支持類似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鬥使政策制定過程變得複雜,正當在凱洛格和維特科夫試圖與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幕後主張美國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激怒了烏克蘭官員。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而華府已與基輔簽訂一項關於其稀土礦產權的協議,有美官員稱該協議是為收回美國支持烏克蘭戰爭而花費的資金。

但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若俄烏和談短期內再無跡象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不再參與斡旋。美國Axios新聞網4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美國此前在巴黎向烏方提交了特朗普的「最終版」和平協議方案,僅有一頁紙,內容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對自2022年俄烏爆發衝突以來幾乎所有佔領地區的控制權。根據方案,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並將由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4月25日,《時代》雜誌刊出專訪特朗普,談及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指責基輔挑起戰爭,指烏克蘭將失去約20%的領土,克里米亞歸俄羅斯。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短暫會晤,之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普京不滿,聲稱正認真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的協議。5月2日,路透社引述消息稱,美國官員已經敲定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和能源領域的舉措,迫使其接受美方盡快結束戰爭的要求。但明顯,特朗普開始失去耐性,因上任逾100日仍未解決其競選期間承諾俄烏衝突結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