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後,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華。耶倫自今年2月就在積極尋求訪華,多次「放風」計劃行程,此次終於成行,這是她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
兩周內,兩位美國重量級官員主動訪華,美國急於恢復與中國對話的迫切心理可見一斑。
當前,美國破紀錄的通脹水平使人們對經濟前景產生了擔憂,與此同時,美國的激進加息政策未能有效控制通脹,反而觸發了銀行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的穩定性。面對內外困境,與中國的合作變得尤為關鍵。
耶倫此行有什麼計劃?中美雙方可能會討論哪些問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員表示,耶倫訪華的目的是加深和增進美中之間的溝通頻率,穩定關係,避免溝通不暢,並盡可能擴大合作。7月3日耶倫在訪華前與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會面,耶倫在討論中提出關切的議題,同時傳達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合作,應對包括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等全球挑戰的重要性。
外界預料,耶倫在這四天內有三件事要辦:
第一,與中國同行舉行高層經濟會談,就全球挑戰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話題可能包括中美共同利益領域,如關稅、匯率、債務等宏觀經濟問題。
復旦大學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認為,這是兩國經濟團隊面對面討論進程的一部分,雙方現在還處於接觸的早期階段。上個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赴美,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進行了會面。這次耶倫訪華,雙方應該會關注宏觀經濟問題,包括中國經濟、美國經濟、世界經濟等,或許會建立工作機制繼續進行對話。
吳心伯表示,中方關切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關稅問題。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商品施加的關稅超過3000億美元,到現在還沒有廢除,拜登上任之後也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減少關稅。其次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壓制,現在有1300個中國實體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不過,這些問題不是耶倫部長負責的,而是商務部長的職責範圍。因此他也希望雷蒙多也會很快訪華,到那個時候也許中美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有更多實質性的討論。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輯思認為,中美在財政和金融上有很多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比如說,人民幣匯率、中國是否會增持或者減少美國國債等。「最近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降了不少,這對兩國經濟有一定影響,至於影響程度,雙方財政部門會有一些評估。」
他還提到,當前美國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問題,通過多次加息,美國的通脹壓力逐步得到緩解。
「這對中國也有影響,都是雙方財政部門需要探討的問題。」王緝思教授說,這其中不可避免地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他認為,雙方財政部門會想辦法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礙,務實地推動兩國金融和財政方面的合作。
同時中美會談也會涉及雙方的分歧領域,如耶倫或會對中國針對美光科技的禁令提出反對,重提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讓中國替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特別是去年瘋狂加息的美國「背鍋」,采取更多措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債務減免,以及對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和中俄關係提出質疑等。
另外,對於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耶倫或將表達對這項法律適用範圍的擔憂。
第二,與在華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的相關人士會面。
第三,再次強調不支持「脫鉤」的態度,並為美國行「脫鉤」之實進行辯解。
近來,拜登政府為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生物技術和敏感技術,阻礙中國的人工智能和高端計算發展,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華實施了廣泛的限制。預料耶倫打算辯解一番,試圖讓中國相信美國打壓和圍堵中國僅僅只是為了「國家安全利益」,並非「為了使自己獲得競爭性經濟優勢」。
美國深知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不可動搖,因此美國政界和學界對耶倫此訪可能獲得的成果,以及對雙邊關係的整體預期都不抱太大期望。
彭博社援引不具名官員的話表示,拜登政府並不期望耶倫此行取得「重大突破」。只有在中美擁有共同利益的部分領域,預計耶倫可以取得進展。
前白宮官員、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埃文·梅代羅斯表示,耶倫此行「只是不確定過程中的下一步」,「這樣做很好,但很難看出此訪如何在大國競爭的復雜遊戲中發揮作用。」
7月3日,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世界和平論壇上談及中美近期接觸「重啟」時表示,最近兩國間的高層交往是好事情,雙方見面坐下來談,總比不見面、不談要好。
他指出,中國從來沒有指望美國說的話、做的事會讓中國喜歡,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諾過會說美國喜歡聽的話,會做美國喜歡看到的事情。中美要找到相互尊重的辦法來處理雙方的關係,真正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