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陌生人轉2千蚊稱過錯數促歸還 事主聞1句話察覺有古怪 金管局教咁做

HotTV

陌生人轉2千蚊稱過錯數促歸還 事主聞1句話察覺有古怪 金管局教咁做
HotTV

HotTV

陌生人轉2千蚊稱過錯數促歸還 事主聞1句話察覺有古怪 金管局教咁做

2023年07月21日 12:30 最後更新:07月22日 22:16

可能係新型騙局!

近年大家都多用了支付平台進行交易,雖然節省了不少時間,但亦為騙徒增加行騙的機會。近日有網民於facebook群組「沙田之友」發文,指早前收到陌生人傳來訊息「亦致電幾次嚟,我封鎖佢」,表示使用轉數快時按錯電話號碼,錯誤轉帳了2000元到她的戶口,要求她回覆並安排轉回金額,又稱「如果你唔覆我唯有報警」。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由於提出要求的是陌生人,樓主收到訊息後決定謹慎行事,遂要求對方先向銀行查詢正確的處理方法。對方則指已向所屬銀行通報事件,獲告知銀行會代為向樓主帳戶的銀行聯絡,但稱「不過過唔過(數)都係要由你決定」。

樓主於是表明「如果真係轉錯,我會回返畀你」,而對方再催促指「你應該睇到紀錄,希望你盡快過返畀我,我都唔想因為少少嘢要報警處理」。樓主見對方語帶要脅,即建議對方報警備案以保障雙方「起碼對我嚟講都係安全嘅,因為我都唔知來歷不明錢」。陌生人其後傳來附有報案證明的相片,繼續催促她轉回金額:「你知道有呢一筆來歷不明嘅錢就得,你有責任今日之內(轉帳),希望你攞返呢個錢到你附近警署,因為係市民嘅責任,如果你無去警署,我有理由相信你…」。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被多次催促及威脅的樓主雖感不滿,但表明已聯絡銀行詢問處理方法,要求對方向其所屬銀行提出申請,經銀行層面轉回金額,同時明言「我本人亦好多意你去警署備案,當係大家一個保障」。沒想到陌生人看過訊息突然「轉軚」,竟提出以「$500茶錢」為報酬,要求她私下直接轉回金額「我問過我呢邊銀行,如果你可以過返畀我就可以解決件事」。

樓主見對方態度大變即感不妥,重申將交予銀行處理事件,堅拒私下轉帳,「又話等錢使,但又話畀$500茶錢」、「今次係$2000啫,萬一下一次係另一個電話號碼又話轉錯大額咁點好?交比銀行處理好啲」。她又向任職銀行職員的家人查詢有關情況,家人解釋事件有機會是詐騙手法,「有時轉數快隔幾日之後都會彈數,所以睇定啲先,佢愈急就愈有可疑」。

示意圖

示意圖

帖文引來網民討論,不少人也認同樓主做法,認為交予銀行處理能保障雙方,「對方入錯錢,係對方自己要申請退回,完全唔需要你負責處理任何事情,你只需要不動用嗰筆資金就可以」、「之前就係有人私下轉返畀人,之後收到信無啦啦變咗借錢,欠大耳窿錢,所以一定要佢經銀行取回,千祈唔好自己過返畀佢,呢啲係好耐之前已經岀現嘅騙徒手法」。

根據轉數快資料,用戶在付款前應核實付款詳情,包括收款人姓名及款額,以避免轉錯數的情況。若未能直接聯絡收款人要求退回有關款項,應盡快通知銀行/SVF(儲值支付工具),以提供適當的協助。

至於若收到轉錯帳款項的人有責任處理嗎?根據香港銀行公會及金管局「跟進錯誤轉帳的處理程序」新指引,當中建議有關銀行接獲客戶「轉錯數」報告後,2個工作日內要求收款銀行,聯絡客戶及確認有關誤收轉帳,並取得客戶授權後即時轉回有關資金。銀行有責任提供一切相關資料,協助客戶盡快識別是否錯誤轉帳,並需提醒收款客戶不歸還錯轉款項,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近年興起的「盲盒旅行團」標榜神秘感,吸引不少追求刺激的人。近日,有參加價值15,000港元的斯里蘭卡7日5夜「盲盒團」的網民在社交平台大吐苦水,直指行程與宣傳嚴重不符!

Threads截圖

Threads截圖

​​「休閒團」變「軍訓團」 每日凌晨5點出發​​

事主表示,原本期待的「休閒打卡團」竟變成「軍訓減肥團」。行程首日,團友凌晨1時才抵達機場,2時入住酒店後,翌日清晨5時就要集合,乘搭3小時車程後隨即要連續攀爬兩座山。更誇張的是,唯一一天原定9時集合的行程,臨時被要求提前至7時30分出發,團友需6時30分用早餐,令眾人疲於奔命。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四星酒店變二星

事主投訴,主辦方承諾的四星級酒店,首晚入住時發現只有二星水平,房間內不但有蜘蛛網,廁所更出現漏水問題。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導遊態度惡劣 團友想即時退團​​

除了行程安排失當,當地導遊的態度亦令團友不滿。事主指導遊明顯不喜歡香港團友,更在火車上公然表示:「If you don’t like, you can leave now!(不喜歡就馬上走!)」。有同團團友補充,導遊對景點毫無介紹,行程安排混亂,每日在車上睡覺的時間比在酒店更多。

​​網民熱議:真係買個教訓​​

事件引發網民熱烈討論,有人認為「盲盒」本來就存在風險,「俾班KOL氹到你咪當買個教訓」;亦有網民表示同情,「我諗我第一日已經會退團,年紀大真係捱唔到」。事主則透露,確實有團友在首日後已想立即返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