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一場自1884年以來的最強的超級暴雨,搞到整個社會措手不及,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早已變成熱帶低壓,週二(9月6日)下午繼續減弱。為何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同廣東還是遭遇了這麼強的暴雨?
科普作者等風分析話,雖然內地中央氣象臺在週二下午5時已對對海葵停止編號,但這只是代表其中心風力不足8級,不算一個颱風了,但是它的環流仍沒有深入內陸,而是距離海岸不遠,這使它的環流依然能得到海洋水蒸氣能量的補給,特別是西南季風暖濕氣流的補給,以維持其作為一個低壓系統的樣子,繼續成為一台抽水機,把海洋的水抽出來吹向內陸。
海葵在前天在福州廈門等地已造成強降雨,就是這個原因,在這兩天在香港等珠三角一帶造成強降雨,也依然是這個原因。
海葵的環流帶著東北和西南兩大股水氣。
海葵作為2005年嚴重影響我國的颱風「龍王」除名後的替補名稱,今年也是重演了「龍王」當年的噴水能力,給華南沿海帶來了廣泛而激烈的強降水。雨勢比強颱風「蘇拉」還驚人的多,看來「海葵」這個名字也不能保為後用了。因為如果一個颱風造成重大災害損失,那麼它的名字將在颱風名稱迴圈序列中被剔除而作為單獨紀念,以後提到這個名字就單指的是這次造成重大災害的這個颱風了。
海葵殘餘的低壓區吸引水氣湧入。
其原因是颱風海葵殘餘的低壓區,吸引西南暖濕尾流+東北風輻合/地形輻合,產生極端降水。其中主要水汽來源於西南季風,東北風提供冷空氣和部分東海水來加強輻合抬升。
從雷達回波也能看出「海葵」這個西南季風尾流,帶來的持續不斷的強降雨回波。
從雷達回波也能看出這個西南季風尾流,帶來的持續不斷的強降雨回波,像尾巴一樣從海上生成,也向列車一樣持續不斷沖向陸地,在珠三角上製造強降水。這種列車效應非常危險,長時間的降水並不是因為一塊穩定不動的降雨雲團造成,而是對流系統反復生成發展,使很多降水雲團先後經過同一個地方,造成同一地區出現長時間降水的情況。就像列車的不同車廂先後經過同一塊鐵軌一樣,這種情況叫作列車效應。
本輪降水將自東向西影響整個珠三角,降水致災能力很強,參考之前福州的情況,幾乎是全城泡水,多地出現山泥傾瀉。所以香港暴雨也是這種列車效應的持續影響所致。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人才服務辦公室」為招攬全球高端人才,推廣香港優勢,2023年下半年成立「人才辦」,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的團隊已先後51次外訪,包括到內地及海外的目標市場,如內地的北京、上海及杭州等,海外市場則包括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期間人才辦舉辦逾130場活動,連繫合資格大學、校友會、專業團體、合作夥伴等,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等,同時與當地學界及不同機構建立緊密「朋友圈」,回港後續藉其平台推廣,向目標人才發送香港的最新消息。
如上月12至13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便聯同人才辦,首次與近40間大灣區知名企業,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推廣招攬人才,在吉隆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發展推介會」,推廣大灣區機遇,各企業還即場提供職位選擇,接受查詢的同時,也接收人才履歷。兩日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加,收近千份履歷,回港後再進行後續招聘。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而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已先後舉辦及協辦1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3800位僱主及61萬人次參與;而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39000宗人才查詢,平台更每日實時展示約5000個招聘崗位,相關人才如有興趣可直接申請。另又舉辦了30多場主題研討會,當中13場涉求職創業,邀請專家及合作夥伴分享行業情況、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據了解,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當中包括2場大型職業展,並推廣香港8大中心優勢;另將有4個線上招聘,明天便先推出首個。
而自2022年10月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逾1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9.8萬宗已獲批。而來港的高才有75%已有工作,當中50%是來港前已找到工作,另25%則是創業或搞生意,即僅餘下25%是來港才開始搵工,而人才辦都能提供多元化求職支援,進行工作對接,助他們尋覓得理想職業。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據了解,僅少量高才因較堅持做回「老本行」,要發揮本身專業,例如他們是做一些高尖精的技術研究,香港暫無此類別職位,才找不到工作,估計這類人不超過總數5%。
人才辦在接獲的查詢中,半數屬求職問題,另亦有關心香港的生活開支水平及住屋等問題。而現時人才辦已連繫約90個合作夥伴,當中約20家屬招聘平台及職業介紹公司,可為求助人才提供面試技巧及履歷改進建議,亦可按人才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