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及多個盟國領導人宣布建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外界認為項目意在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亦有分析認為,目標未必能達成。
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左)、印度總理莫迪(中)和美國總統拜登(右)在簽署諒解備忘錄現場握手。AP圖片
二十國集團峰會舉行之際,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歐盟9日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建設連接印度、中東和歐洲的鐵路和海路運輸走廊「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阿聯酋、意大利、法國和德國也共同簽署了該諒解備忘錄。
根據白宮公布的備忘錄,IMEC將由東部和北部的兩條路線組成,英國《金融時報》9日引述消息人士稱,一條將橫跨阿拉伯海,從印度延伸至阿聯酋,另一條則將穿越沙特、約旦和以色列,將這些中東國家連接至歐洲。
美國官員稱,這條走廊計劃通過鐵路將中東各國串聯起來,再通過港口使它們與印度連結,最終建成一個「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跨境船運轉鐵路過境網絡」,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成本、減少燃料用量,加快海灣地區能源出口並促進貿易流動。此外,參與方還將在鐵路沿線鋪設電力和數字連接電纜以及用於發電的可再生能源氫氣管道。
有關國家已經就此進行了數月的幕後談判。AP圖片
據《金融時報》報道,有關國家已經就此進行了數月的幕後談判,如今將以更正式的方式進行對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9日透露,該項目的討論始於去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特期間。彭博社稱,今年1月以來,美國也一直在悄悄與印度以及中東各國舉行會談,以正式達成協議。
拜登9日在簽署儀式上盛讚這項「歷史性」的投資將「改變遊戲規則」,預計「在未來十年中,你們將不止一次地聽到經濟走廊這一說法。」
印度總理莫迪則稱,IMEC有望成為「合作,創新和共同進步的燈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形容IMEC「不止是一條鐵路或電纜」,而是「一座跨越各大洲和文明的綠色數字橋樑」。她強調,有了鐵路連接,印度與歐洲雙邊貿易將加快40%。
不過,備忘錄並未列出該項目的資金來源,只表示一個工作組將在未來60天內制定更全面的計劃,包括建設基礎設施的時間表。《印度快報》9日在報道中稱,該項目是美國價值6000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倡議(PGII)的一部分。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表示,該國將投資200億美元參與該項目,並敦促領導人立即開始規劃實施。
路透社表示,此舉正值美國努力在中東達成更廣泛的外交協議,使以色列與海灣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沙利文否認IMEC是以色列與沙特關係正常化會談的「前奏」,稱此舉與更廣泛的討論無關,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IMEC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大的項目,並將其評價為將「重塑中東面貌」的開創性舉措。
英國《衛報》指出,沙特和約旦都是這條走廊所規劃的途徑國家,但它們都沒有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此外,美國《國會山報》提到,要想連接印度和中東,如果不途徑阿富汗和俄羅斯,伊朗就是必經之路,目前尚不清楚IMEC參與方是否打算與伊朗政府進行合作。
多家外媒認為,這條野心勃勃的「現代香料之路」是美國旨在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替代「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倡議的關鍵舉措之一,後者目前橫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並賦予中國「相當大的影響力」。
《金融時報》還提到,為與「一帶一路」競爭,歐盟此前也已通過其「全球門戶」項目划撥了3000億歐元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基建。
一位了解討論情況的人士認為,中國是讓美國試圖重新關注中東地區,「以安撫傳統合作夥伴並保持影響力」的一個因素。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主任邁克爾·庫格爾曼也分析稱,該計劃可能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回應,如果最終敲定,它將改變遊戲規則,加強印度和中東之間的聯繫,並旨在對抗「一帶一路」。
獨立分析師拉達·庫馬爾9日在新德里對半島電視台表示,「中國的力量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國家都覺得有必要有替代方案。」不過,在她看來,由於兩者所覆蓋的國家地區不同,這個新項目不一定能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破壞」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有關基建倡議的問題時曾表示,中方認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搭橋,而不是拆橋;是互聯互通,而不是脫鈎築牆;是互利共贏,而不是封閉排他。中方歡迎一切有助於匯聚合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任何打著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的算計都不受歡迎,也不會得逞。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備受Signal群組洩密醜聞困擾的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再被爆亂下軍事指令,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毫不知情,不單凸顯其難以控制,也反映白宮尤其五角大樓內部政策及指揮極其混亂,甚至內訌加劇。
路透社5月6日報道,以「赫格塞斯下令取消烏克蘭武器令白宮措手不及」為題,爆出在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約一星期後,美國軍方向三家以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和卡塔爾美國基地為基地的貨運航空公司發出指令,停止 11 個滿載砲彈和其他武器飛往烏克蘭的航班。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幾小時內,來自基輔的烏克蘭人和負責協調物資運送的波蘭官員就,向美方提出大量疑問,究竟誰命令美運輸司令部(簡稱 TRANSCOM)停止飛行?是否永久停止所有援助?但此刻,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高級國安官員竟無法提供答案。一星期之內,航班恢復飛行。
據路透社查閱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口頭命令來自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辦公室。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是透過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命令。
路透社引述3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結束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但之後特朗普取消了會議。兩位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稱,會談中提出了停止對烏克蘭援助的想法,但總統並未下達停止對烏援助的指示。據兩位了解白宮私人討論的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總統和與會的其他高級國安官員都不知道赫格塞斯的命令。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當時白宮告訴路透社,赫格塞斯遵循特朗普指示,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指這是政府立場,惟當時白宮沒解釋為何該項命令被迅速撤銷。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說,結束俄烏戰爭談判一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局面,白宮不會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中政府高層官員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最重要是,與特朗普就任時相比,「今天的戰爭更接近結束」。但據記錄,該次取消行動對運輸司令部造成了220萬美元的損失。1個月後,白宮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的暫停軍事援助的命令正式生效。
報道指,5名知情人士證實,航班暫停數日顯示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國安政策方面存在混亂,而在五角大樓,混亂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外交政策內部分歧、根深蒂固內部積怨、及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是問題所在。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烏克蘭和歐洲官員於2月2日起詢問暫停飛行一事。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國防部長「SECDEF」曾下達口頭命令,停止飛行,但飛行於2月5日恢復。
然而,貨物運輸暫停數日,引起基輔民眾恐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其後與烏方的談話中,美國政府將暫停視為「內部政治」。被取消的航班上載有拜登政府早已批准並獲得國會授權的武器。
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部分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交付,但仍有少量援助在籌備中,計劃今年夏天完成交付。
事實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需多個部門批准,可能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美國的大部分軍援都經過波蘭的物流中心,然後由烏克蘭代表接收並運入國。目前尚不清楚11 個被取消的航班是否是該月僅有的原定航班,波蘭已經儲存多少援助物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曝光之際,正值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美國國務卿的通訊受包括國會在內的審查。
3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赫格塞斯誤解了與總統關於烏克蘭政策和援助運輸的討論,但無進一步說明。另4位了解情況的人士稱,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建議赫格塞斯考慮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惟當中許多人其實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多年來一直反對美對烏的援助。有知情人士形容,當時僅是「後勤暫停」。
消息人士透露,1月30日,赫格塞斯到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帶了一份由特朗普一些高級政策顧問起草的備忘錄,促白宮考慮暫停對烏運武,以便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當時,國務卿與其他參與烏克蘭政策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包括上周四被迫離職、預計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國安顧問沃爾茲、及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當時討論了美對俄烏的政策,包括可能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而停止援助烏方確實在討論中出現過。
但消息人士稱,在會談期間,特朗普再次拒絕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拒絕命令赫格塞特在向基輔運送設備方面實施任何政策變更。
其後,五角大樓有工作人員向特朗普的親密顧問透露了暫停援助的消息,並與總統討論了是否恢復援助,惟運輸司令部已取消了 11 個航班,而當時媒體仍未知道赫格塞斯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消息人士稱,國安顧問沃爾茲最終介入,撤銷了這項決定。
特朗普上任後 承諾與俄烏合作結束戰爭,其兩位特使即基輔支持者凱洛格、及房地產巨頭、總統密友維特科夫,著手與雙方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在五角大樓,赫格塞斯的一些政策顧問私下也開始起草撤回美國對烏支持的提案。另有些人此前曾建議共和黨議員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呼籲美國撤回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承諾,美副總統萬斯也支持類似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鬥使政策制定過程變得複雜,正當在凱洛格和維特科夫試圖與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幕後主張美國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激怒了烏克蘭官員。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而華府已與基輔簽訂一項關於其稀土礦產權的協議,有美官員稱該協議是為收回美國支持烏克蘭戰爭而花費的資金。
但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若俄烏和談短期內再無跡象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不再參與斡旋。美國Axios新聞網4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美國此前在巴黎向烏方提交了特朗普的「最終版」和平協議方案,僅有一頁紙,內容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對自2022年俄烏爆發衝突以來幾乎所有佔領地區的控制權。根據方案,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並將由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4月25日,《時代》雜誌刊出專訪特朗普,談及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指責基輔挑起戰爭,指烏克蘭將失去約20%的領土,克里米亞歸俄羅斯。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短暫會晤,之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普京不滿,聲稱正認真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的協議。5月2日,路透社引述消息稱,美國官員已經敲定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和能源領域的舉措,迫使其接受美方盡快結束戰爭的要求。但明顯,特朗普開始失去耐性,因上任逾100日仍未解決其競選期間承諾俄烏衝突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