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嘉誠罕有露面受訪 細數與李光耀交集往事 又用手機問AI星港競爭

博客文章

李嘉誠罕有露面受訪 細數與李光耀交集往事 又用手機問AI星港競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李嘉誠罕有露面受訪 細數與李光耀交集往事 又用手機問AI星港競爭

2023年10月05日 19:43 最後更新:20:07

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退休後罕有露面,惟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前瞻峰會」中,出現李嘉誠接受訪問,回憶故友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片段。

李嘉誠罕有露面接受新加坡媒體訪問。影片截圖

李嘉誠罕有露面接受新加坡媒體訪問。影片截圖

影片長約5分鐘,李嘉誠精神不俗,用廣東話接受訪問,憶述與李光耀的相知相識。

李嘉誠表示,與李光耀首次見面在1967年或1968年的香港,當時亞洲複雜背景和經濟艱苦,體會到他的挑戰,最難忘的是李光耀對新加坡的使命感,和對人民的承諾。

影片播出兩人合影。影片截圖

影片播出兩人合影。影片截圖

對於李光耀的爭議,李嘉誠認為,用今日的眼光去看歷史,很多時不盡公平。「要在沒有選擇的現實中,為未來創造無限可能」,聽起來很容易,實踐毫不簡單。他表示,在特定的年代同相應的歷史背景下,當時無半點鬆懈的餘地,要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又要打造未來,「呢個就係最人性化嘅操作,我實在非常非常佩服佢。」

與李光耀相識多年,李嘉誠說彼此交談的問題很多,李光耀的思想有很多層次,2人觀點相若,所以無事不談,認為「新加坡由無到今日嘅無限機遇,人民切切實實感到自豪,呢個就係偉大領袖嘅最佳體驗。」

用手機問AI星港競爭,「答案都幾有意思」。影片截圖

用手機問AI星港競爭,「答案都幾有意思」。影片截圖

李嘉誠亦在影片中提到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他表示,新加坡由南洋海港變國際都會,香港同樣由漁港發展到金融中心,兩地均為傳奇,亦同時踏上好多新階段,兩個地方有好多相同之處,互相學習,「世界同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對未來嘅路要有好多考慮。最近我係手機搵人工智能問,香港同新加坡係唔係競爭對手?得出嚟嘅答案係,星港兩地係競爭同合作嘅混合體,答案都幾有意思。」

回憶故友李嘉誠展露笑容。影片截圖

回憶故友李嘉誠展露笑容。影片截圖

在回憶二人一次晚飯的對話時,李嘉誠更露出笑容:「有次我哋食晚飯,我同李光耀先生討論好多對經濟同商業嘅睇法。我同佢講,『喂,不如你從商啦!』;佢就話『不如你從政啦』,我哋大家都哈哈大笑」。李嘉誠又指,「諗起故人,我係時時好掛念佢。」

這段影片是為配合李光耀百歲冥誕,新加坡傳媒製作隊到香港進行的專訪,10月5日於「亞洲前瞻峰會2023」(Asia Future Summit)首播。《聯合早報》文章稱,已是95歲高齡的李嘉誠憶起故友真情流露,敬重之情溢於言外,昔日談笑卻也歷歷在目;話音一落,黯然神傷。

文章又形容,李光耀和李嘉誠相隔五年降世,分別在政壇與商場各頂一片天。「雙李」在各自領域叱吒風雲大半個世紀,輿論偶有傳出兩人「相輕」之非議,價值觀和追求理念也不盡相同;但更多時候,雙李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彼此的支持: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均有李嘉誠基金會的巨額資助。

2015年3月23日淩晨李光耀離世,李嘉誠當日中午即發佈悼詞,形容李光耀乃「世罕其匹、東西一合的歷史巨人」,「一生果敢磊烈,持守相本,風度莊嚴,平易近人」,感念「其思之深、見之遠、仁之厚」;隨後攜二子趕赴新加坡親臨弔唁,幾乎是最早到李光耀靈柩前致意的國際政商學界重要人物。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李嘉誠

「人才服務辦公室」為招攬全球高端人才,推廣香港優勢,2023年下半年成立「人才辦」,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的團隊已先後51次外訪,包括到內地及海外的目標市場,如內地的北京、上海及杭州等,海外市場則包括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期間人才辦舉辦逾130場活動,連繫合資格大學、校友會、專業團體、合作夥伴等,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等,同時與當地學界及不同機構建立緊密「朋友圈」,回港後續藉其平台推廣,向目標人才發送香港的最新消息。

如上月12至13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便聯同人才辦,首次與近40間大灣區知名企業,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推廣招攬人才,在吉隆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發展推介會」,推廣大灣區機遇,各企業還即場提供職位選擇,接受查詢的同時,也接收人才履歷。兩日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加,收近千份履歷,回港後再進行後續招聘。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而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已先後舉辦及協辦1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3800位僱主及61萬人次參與;而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39000宗人才查詢,平台更每日實時展示約5000個招聘崗位,相關人才如有興趣可直接申請。另又舉辦了30多場主題研討會,當中13場涉求職創業,邀請專家及合作夥伴分享行業情況、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據了解,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當中包括2場大型職業展,並推廣香港8大中心優勢;另將有4個線上招聘,明天便先推出首個。

而自2022年10月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逾1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9.8萬宗已獲批。而來港的高才有75%已有工作,當中50%是來港前已找到工作,另25%則是創業或搞生意,即僅餘下25%是來港才開始搵工,而人才辦都能提供多元化求職支援,進行工作對接,助他們尋覓得理想職業。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據了解,僅少量高才因較堅持做回「老本行」,要發揮本身專業,例如他們是做一些高尖精的技術研究,香港暫無此類別職位,才找不到工作,估計這類人不超過總數5%。

人才辦在接獲的查詢中,半數屬求職問題,另亦有關心香港的生活開支水平及住屋等問題。而現時人才辦已連繫約90個合作夥伴,當中約20家屬招聘平台及職業介紹公司,可為求助人才提供面試技巧及履歷改進建議,亦可按人才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服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