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博客文章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2023年10月08日 10:18 最後更新:11:40

今年國慶節超級長假,內地很多人出門旅行。在電動車已充斥路面的今天,電動車國慶節在高速公路上的長征實錄,還是挺吸引眼球的。

內地刺蝟公社公眾號作者園長,就發長文講自己開「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中秋國慶假期之前,每一個知道我要開一輛電動車從北京回武漢的朋友,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我大概能讀出每一次皺眉背後的憂慮:

今年國慶節很可能是近幾年最堵的一個,高速堵車是大概率事件;電動車續航、充電都是問題,跑1000多公里的高速路,讓本不富餘的續航雪上加霜。最糟糕的是兩種窘境同時登場,倘若在堵成停車場的高速路上,耗盡最後一絲電量,難道要把車推到服務區嗎?

但沒有買到高鐵票的我,只能一邊帶著忐忑一邊寬慰擔心我的朋友:沒事,這輛車續航500多公里,高德地圖都說充電兩次就可以;實在不行還可以換電,換一次電也就幾分鐘,和加油也差不太多;如果高速上沒有地方充電,我就想辦法找出口走下高速,再去市區或者縣城找換電的地方。

至於長時間開車的疲勞駕駛問題,我告訴朋友們,問題不大,這輛車自帶L2級以上的輔助駕駛,高速路上只要點擊一下方向盤左邊的智駕按鈕,就可以自動進出匝道、自動變道超車、自動保持車距,握好方向盤、隨時觀察前方路況,理論上講,和乘坐高鐵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多少體力的消耗。與其說是在寬慰擔憂我漫漫返鄉路的朋友,倒不如說是給自己一點勇氣。

但「理論上」和實際有多大差別,特別是在車流量很大、大概率堵車的國慶假期,我的心裡也沒有底。古人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到了當代,車到沒電不一定有充電樁。

無論如何,帶著期待和不安,我和我的小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

作者帶著期待和不安,開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很多時在龜速行駛中。刺蝟公社圖片

作者帶著期待和不安,開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很多時在龜速行駛中。刺蝟公社圖片

我是9月29日、中秋國慶假期第一天上午出發的,這天的目的地是河北省滄州市,距離北京不到200公里。出發前一晚的高德地圖顯示不論多早出發,所用時間差不多都是4小時30分鐘,比平時久兩個多小時,於是我決定乾脆睡到自然醒再出發。

還沒出北京,我在京台高速上,就遇到了此次出行以來擁堵最嚴重的路段,平時暢通無阻的高速路,堪比早高峰的北京東三環。

看著身邊一輛輛怠速中慢慢挪動的車輛,我不禁開始心疼他們的油——最近,92號油漲到了8塊多。還好,我這輛車是用電的,頭一天換了新的電池,續航里程還有500公里以上,可以放心地開空調,慢點開反而比較省電。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汽油車居多。刺蝟公社圖片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汽油車居多。刺蝟公社圖片

一路上看到的新能源車仍然略顯稀少,粗略一算,90%的車都是汽油車,像我一樣死腦袋要開著純電車在國慶期間跑高速出遠門的人,少之又少,相比市區新能源車的密度低了不是一點半點,偶爾才有一輛理想L7或者比亞迪秦Plus Dmi等可油可電的新能源車,從身邊經過。

之前我從北京到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承德市等地短途出行時,時常可見同樣從北京過來的特斯拉Model Y、極氪001等純電車。只從這一點來看,人們對於純電新能源車遠途出行的信心,還是不太夠的。

從北京到滄州,一路上不少加油站充電站都排起了長隊,兩車道的高速路在加油站附近被擠得只剩一條。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加油站充電,就將大大增加路途所需要的時間,因為僅僅進入加油站就要排隊很久,更不用說充電排隊了。

經過4個半小時擁堵下的龜速行駛,和出京的車輛擠擠挨挨後,我終於到達滄州市區。平均下來速度只有40多公里每小時,比坐電動單車快不了不少。如果坐高鐵的話,足夠往返兩趟。好消息是因為開得慢,基本上都在電車的經濟電耗區間開車,實際續航仍然有200多公里。

因為有終身免費的換電權益,假期第二天下午,我在踏上南下旅途前,找了一家換電站換上了新的電池。

9月30日,路上的車少了很多,基本沒有碰到擁堵路段。但考慮到天色已晚,行駛到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時,我決定在這個縣城暫歇一晚,順便體驗電車在縣城的充電。

下了高速,電車續航還剩100多公里,但下一個換電站遠在幾十公里之外,保險起見,還是決定在茌平縣城充個電。我在車輛手機App上找了一個本地評分最高的充電樁,位於當地的景區停車場,開車過去不到10分鐘。

「沒有深夜開車充過電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沒有深夜開車充過電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本著「來都來了」的原則,我決定把電池盡量充滿。時間已到深夜,仍然有不少車輛陸續來到這個縣城充電站,大多數不是本地牌照,也是和我們一樣旅行至此的外地車。充電站隸屬於國家電網,下載e充電App才能使用。

這也是本次旅途中我唯一一次充電。

不到一個小時,電量從20%多充到了90%出頭,考慮到過了90%電量電池會自動開啓慢充模式來保護電池,我就拔下充電槍回賓館了,充電費用是50元。

旅途第三3天,也就是10月1日上午,我和小電車繼續出發,從茌平向東不到一百公里到達濟南,拜訪一位朋友。這天上午山東境內的高速路也很堵,本來我們約的是10點鐘的早午飯,喝一碗單縣羊湯就走,硬生生拖到了11點多才到,改成了吃午飯,品嘗了經典魯菜九轉大腸。

不均勻分布的充電樁。

在濟南打開車輛手機App的充電地圖,充電樁和換電站密密麻麻,在比較發達的省會城市,新能源車的普及率並不亞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四線城市的無人換電站。

四線城市的無人換電站。

實際上,充電樁和換電站的普及率,即便在三四線城市也相當高了:前一天在滄州,周圍已經有不少充電樁,有的地方還有配置更高的快充樁、目的地充電樁,甚至在這個四線小城市還有兩座這個品牌車的換電站。

我看電量還有一多半,決定直接上高速,計劃當天就到達武漢。

車機導航提出的換電方案。刺蝟公社圖片

車機導航提出的換電方案。刺蝟公社圖片

車機導航給出了兩次換電的方案,一次在魯西南的山東菏澤,一次在緊鄰湖北的河南駐馬店,都是在加油站裡面,不必下高速去市區的換電站。

一路上車不算多,我的車速一直在最高限速行駛。這樣操作的後果是,電量消耗很快,車機導航顯示的下一個換電站,距離在慢慢變小,但儀表顯示的實際續航里程刷刷往下掉,眼瞅著實際續航里程就要低於距離換電站的里程,即是未去到已没電了。

在電量焦慮下,我在導航上切換到了一個更近的換電站,儘管它要繞路,先下高速再上高速。

高速上的換電站,基本都有工作人員值守圖。刺蝟公社圖片

高速上的換電站,基本都有工作人員值守圖。刺蝟公社圖片

相比城區的換電站,高速公路的換電站的使用頻率似乎更高,我到達時一輛SUV剛好離開,換好電之後另一輛SUV緊隨而至,不過我們都沒有排隊。

離開這個換電站不久,七八點鐘天黑之後下起了小雨,到了河南境內成了大雨。

得益於兩噸多的車重,電車在雨中跑高速依然穩定,120公里左右絲毫沒有飄忽的感覺。繼續行駛近300公里後,晚上9點,我在雨中開到了河南駐馬店的高速換電站,這次同樣需要先下高速、再上高速。這家換電站同樣有工作人員守候在附近。

再次出發後,雨勢越來越大,加上夜晚行車時間較長,視覺有些疲勞了,我決定就近找個縣城休息一下,順便給車充電。

我在確山縣城下了高速,停好車之後一看車輛手機App,整個縣城沒有開放的充電樁。雖然街邊可以見到五菱宏光Mini之類的電動車,但這裡的充電設施應該都是私人的。

晚上十點剛過,秋雨中,氣溫驟降,呼吸可見白氣。街上行人車輛寥寥,似乎整個縣城都已睡下,找不到可以吃飯休息的地方,幾家賓館也顯示滿房了,我在路邊找了個能停車的地方,開啓換氣外循環,休息了半個小時。

繼續上路後,雨還在繼續下,12點多開到信陽,續航再一次降到了100公里左右,我進入加油站的換電站補能。

已是凌晨,仍有兩三個工作人員徹夜值守,指揮車輛進出。雖然有終身免費換電權益,但在賬單中可以發現,夜間換電的費用比白天便宜了三分之二左右,可能是夜間的電費比較便宜的緣故,換電也會有所優惠。

再向南行駛100多公里,我離開河南境內,抵達位於湖北孝感的大悟服務區。我感到有些疲憊了,決定在大悟休息幾個小時,天亮了再往前走。這晚我沒有去找酒店,直接把座椅放平,車輛設置成適合休息的露營模式,沒過幾分鐘就昏然睡去。

醒來時天色已然大亮,早上8點多雨停了,沿著京港澳高速一直走,一個半小時就能到家。

這時實際續航只剩100多公里,但家附近遍布充電樁、換電站。毫無充電焦慮,我把車停好就上了樓。

見到我第一面,媽媽就問我是不是很困,對象也感覺我整個人都「木木的」,眼神呆滯。

從北京出發到武漢,前後整整三天開了1600公里,累計開車18個小時,沒有大堵車,沒有因為沒電被拋在路上,沒有遇到充電大排隊,邊走邊玩,和我的小電車一起順利到家,已經是萬幸了。

長途高速,怎樣讓「電動爹」伺候你?

不過,回家待不了多久,我就要踏上返京的旅途。為避開假期最後一天的擁堵,我10月5日下午開始返程。回北京的路基本不堵,吸取了去程「電動爹」跑長途的經驗,沿著京港澳高速一路北上,趕在高速開始收費之前到家了。

換電時從車內駕駛員望出去的視角。刺蝟公社圖片

換電時從車內駕駛員望出去的視角。刺蝟公社圖片

從總體上看,電動車長途出行仍然不是一個主流選擇,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無阻時的高電耗、電池續航焦慮、相比燃油車更長的補能時間,種種不確定性,讓人們在開車出遠門時,還是對於燃油車更放心。

但電動車的智能駕駛能力,能夠大大減輕用戶的駕駛負擔。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推出近千公里級別的電池組,800V等高效率充電設置也在加速鋪開,在解決了續航焦慮、補能焦慮的問題後,開電車出遠門,也將會變得和開燃油車出門一樣平常。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高鐵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