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古絲綢之路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偶然和必然性,當年漢武帝抗擊匈奴,衛青、霍去病從軍事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張騫「鑿空」則更多開通了外交通道。漢武帝是萬萬沒有想到要建立絲綢之路的。此後歷經千餘年,歷朝歷代就這樣踏著前人的足跡,開闢商道,形成了這條絲綢之路,建立了中西交流的通道。
古代中國的強大同時也帶動了西域,中東和歐洲各國的發展,阿拉伯民族的發展壯大並佔領歐洲,以至影響歐洲的繁榮,歸根到底中國是重要的因素和動力。
古代絲綢之路由發生到形成,便逐漸發展出自身的發展邏輯,也有了國家戰略意義,際此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鑒往開來,提出了21世紀「一帶一路」倡議,賦予古絲綢之路新意義和內涵,絕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可謂是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
「一帶一路」十年贏得世界廣泛認同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週年。經過十年的發展,從零開始,從被西方不看好、唱衰和抹黑,到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大搞被視為美版「一帶一路」的「全球基建投資夥伴計劃」,以及美國為首的20國集團宣布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聲稱要「抗衡」「一帶一路」,顯示西方按捺不住,也反映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確實做出了成績,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倡議。
事不經過不知難,我們雷厲風行做出成果:自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2014年成立絲路基金,同年發布《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2015年3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推進「一帶一路」的全盤工作部署由此定下。2016年1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式成立,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亞投行成員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主要融資渠道之一。
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經同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超過3,000個涉及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社會、海洋、電子商務、科技、民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項目,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足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獲全球各國積極響應和歡迎。
拓展「一帶一路」新里程
按照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估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將為全球帶來1.6萬億美元的收益。中國發起的這個倡議,致力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幫助他們實現《2030年議程》的減貧目標,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高質量的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對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要求的最佳回應。這也是美國不願意見到的,就是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正聯合起來,參照中國經驗和通過與中國合作,自立自強起來,擺脫美國霸權的支配和剝削。這就是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所帶來的群體效應,也成為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推進合作共贏新關係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提升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和合作,達至互利共贏的局面。就以習主席最先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哈薩克斯坦為例,10年來兩國成功完成了數十個重要合作項目,全面強化了兩國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中國企業寰泰能源在7年前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至今成為當地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商之一,累計為當地提供14.1億千瓦時綠色電力,減少碳排放共計141萬噸。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在哈參建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兆瓦,為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注入能源。中國也積極推動兩國的設施互通,由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即將竣工的「塔爾迪庫爾干—卡爾巴套—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國家級公路改建項目KM287—325標段」(簡稱「TKU公路項目」),將成為連接歐洲與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國際過境運輸走廊,既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項目,也對接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目的就是強化中哈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中企在建設期間,優先聘用當地人並傳授各類施工技術,幫助當地人脫貧,服務當地社會,改變沿線地區人民的命運。
又例如早在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特,便與沙特國王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煉廠的投產啟動儀式。這一項目由沙特阿美持股62.5%,餘下股份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持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啟動式中便說,「(此項目)既符合沙特經濟優化升級、能源產業升級的國家發展戰略,也契合中國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互利合作的發展思路。」與此同時,在習近平主席和沙特薩勒曼國王共同見證下,銀川育成、廣州開發區工業發展集團、沙特阿美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商定三方組建合資公司(後加上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員會形成四方股東),共同合作建設吉贊經濟城,讓一片沙漠的吉贊變成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的重點項目。中國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全面配合和對接沙特「2030願景」,實現互利共榮,推動沙特綠色安全、幸福沙漠和智慧城市的發展,提升當地的交通、輸水、公共衛生和基礎設施的水平,改善當地人民的民生條件,並優先為當地創造就業。
2018年,上海電氣與ACWA Power公司簽訂迪拜水電局光熱四期700兆瓦電站項目總承包合同,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熱電站,擁有世界最高的太陽能塔和熱能儲存能力,每年可减少140萬噸碳排放和為27萬家庭提供清潔能源。
2017年10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與埃及方面簽署了有關埃及開羅以東45公里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30億美元,中國的銀行為該項目提供85%的貸款資金。埃及住房部長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在2018年的開工儀式中表示,該項目是「引領埃及進入全新時代,與世界上衆多現代化城市競爭的重大項目之一」。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關鍵在於「共建」,說明這不是中國強加於別國,而是通過尋找互惠互贏的合作方式和共識,推進中國與各國的互聯互通、民心相通,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沿線各國人民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提升所帶來的機遇和成果,有更大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些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造福全球人類。
推進中華民族復興與人類新文明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有重大意義。近日,我有幸參與港區人大為期八日的甘肅考察團,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更深刻的體會。首先,大家必須在中央的領導和統籌下,同心合力,優勢互補。「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各有所長和優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口佔全球63%,佔全球經濟超過35%,當中涉及44億人口。市場規模龐大,需要更廣大的合作共同滿足需求,合作大於競爭。
甘肅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但缺乏融資平台加速擴大投資規模,香港可作為甘肅的國際融資平台,開拓資金,加速新能源、綠色科技、中醫藥、文創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提高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香港也可與甘肅合作,作為甘肅歷史文化、紅色旅遊的國際推廣平台。另一方面,香港工業式微,可借助甘肅加速香港的「再工業化」,推動產學研合作以及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探索更多合作機遇,形成互惠共贏,是成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所在。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各沿線省市,和各國互相促進,加強交流合作和民心互通,自能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强大合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重大貢獻。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絲綢之路必然被賦予新的內涵和生命力。香港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建設節點和平台,特區政府必須深刻理解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精神核心,不僅要看到機遇,更要明白自身的擔當和責任。
作者:吳秋北(立法會議員 工聯會會長)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